#一線搜查
- 有線新聞
- 2025年11月01日
一線搜查|上水驚現染血帆布袋 揭神秘人針對野豬虐待 關注組:分屍斬件係好常見!
近年野豬在市區出沒已非罕見事,但是殘酷對待動物的事件卻再三發生,有市民就向《一線搜查》報料,指在上水發現一個可疑的帆布袋,解開後竟然發現一隻被綁著的野豬,疑似受到虐待。有野豬關注組直言類似事件不時發生,甚至直言經常有人針對野豬,「分屍、斬件係好常見」。 事件發生在上水,報料人阿豪表示早前見到兩隻狗在工場對出撕咬一個帆布袋,「咬得好厲害,然後聽到有豬叫,我就立即衝下去看那些狗在咬甚麼」,「剪開那個袋再看清楚一點,原來那隻豬的四隻手腳是被索帶綁住的」,阿豪見狀將野豬運到山邊,為牠剪索帶鬆綁,「意識到是涉及虐畜的,就算不喜歡動物或野生動物,其實是不可以進行私刑的」。 據《一線搜查》了解,西貢區早前亦發生另一宗更令人震驚的案件,警方證實宗竹角路碧水新村巡邏期間,發現四名形跡可疑的男子,警員在現場發現裝有野豬屍體的三個背包及一輛手推車,案件經初步調查列作「殘酷對待動物」。有村民向《一線搜查》表示,村中不時有野豬出沒,亦有不少陌生人出入。 香港野豬關注組成員黃豪賢指出,多數狩獵者都會設陷阱捉野豬,例如捕獸籠,甚至俗稱「食人花」的捕獸夾,「夾住牠的腳,令牠們不能掙脫,或者有些綱索的設備,綁住牠們的身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7日
一線搜查|啟德大道公園淪外賣單車賽道 無視保安阻攔 橫衝直撞、意外頻生
啟德大道公園本是市民悠閒散步的綠化空間,卻因外賣單車高速穿梭,搖身一變成為「爭分奪秒的賽道」。《一線搜查》調查發現,不少外賣員為竟無視保安阻攔,在啟德大道公園內高速行駛,居民及區議員擔心威脅長者及幼童安全,促請政府部門聯合執法,增設單車隊及警示燈牌,並加快修例規管電動單車,確保公園安全。 公園淪送外賣捷徑 居民:一唔小心就會撞到 啟德大道公園並非單車徑,而是專供市民休憩的綠化空間,但卻因外賣員為趕單、爭取收入而成為送餐捷徑。攝製隊於晚上8時半在公園內觀察約半小時,發現十多輛外賣單車在公園內高速駛過,大部分人無視保安員阻攔,車速快得令人咋舌。公園內有不少長者及幼童頻繁活動,有街坊擔心反應不及或釀意外。 居民:「車速都幾快,其實有時都覺得好危險。因為喺公園,一般人唔會咁留意有交通工具,一唔小心就會撞到。」另一居民指出,下午及晚上外賣單車尤其多,「十幾廿架都有,有啲外面嚟。唯有睇住小心啲,因為公園好多小朋友。小朋友有時避唔到,佢趕時間取餐、趕住送,踩得好快。」有居民更直指外賣員不守交通規則,容易引發道路安全問題。 區議員指保安難截快車 促政府聯合執法 九龍城區議員林博指出,啟德大道公園鄰近協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5日
一線搜查|曱甴屋隨時引「螂」入室? 殺蟲水勿正面攻擊? 拖鞋拍死都小心處理!
曱甴、老鼠可以說是香港常見的害蟲,即使你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牠們還是有辦法入侵,不少市民會選擇用殺蟲水、漂白水殺曱甴,亦有人不想與牠「正面交鋒」而選擇用曱甴屋,但有專家指,如果曱甴屋擺放不當,隨時可能引來更多曱甴。 一線搜查|本港常見六種曱甴、老鼠種類 鄭國鏗指出,香港常見的曱甴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美國曱甴,俗稱美洲蜚蠊,有些飛行能力較強,體型較大,繁殖速度一般;第二種是德國曱甴,繁殖速度快,分布範圍廣,例如家居、食肆、食物工場及茶水間等;最後一種是棕帶曱甴,通常在廚房、渠口或鋅盤底產卵,繁殖速度很快。 至於常見的老鼠則包括溝鼠,牠們棲息於溝渠或地舖,身體較重和肥胖,難以沿水管攀爬,街市中很常見;第二種是屋頂鼠,常見於室內,特別是食肆的高處位置,爬行能力強,能輕易抓住管道,也會進入家中;最後是小家鼠,通常活動範圍集中,很少遠距離移動,相對容易捕捉。 一線搜查|漂白水難滅曱甴?曱甴屋應該怎麼擺? 萬一見到曱甴走進屋內,不少人會選擇立即處理,但若處理不當,麻煩可能越來越多。蟲鼠控制專家鄭國鏗表示,如果要用殺蟲水殺滅曱甴,最好朝牠的側面噴灑,「牠的氣孔在身體下方,將殺蟲水噴在側面會較容易到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3日
一線搜查|粉嶺北村落面臨清拆 數百流浪貓狗料失棲息地 動物義工:主人已搬離仍原地守候
隨著北部都會區發展如火如荼,粉嶺北馬適路附近的村落正面臨清拆,居民陸續於今年8月底遷出。然而,村內數百隻流浪貓狗的命運卻鮮受關注。義工團體指出,這些動物因清拆失去棲息地,面臨覓食困難與環境巨變。 粉嶺北村落清拆 居民搬遷獲支援 為配合北部都會區發展,政府近年集中開拓新界北用地,其中粉嶺北一帶將建設為口岸商貿及產業區。政府早前已張貼告示,安排馬適路附近村落的村民在今年8月底陸續遷出,並會提供津貼及安置安排,協助他們適應新環境。 原居民分享,指當地村落自60年代起有人定居,鄰里關係緊密,居民雖因發展先後搬離,但仍保持聯繫,部分人更特意回村拍照留念,記錄昔日熟悉的風景。居民獲津貼搬往其他地方過新生活,然而村落內的流浪動物卻未有相應支援,成為清拆下的「隱形受害者」。 數百流浪貓狗無依 棲息地將變廢墟 據毛守義工Kent Luk透露,馬適路村落清拆後,數百隻流浪貓狗或面臨生存危機,當中包括約100至200隻流浪貓及近100隻流浪狗。他指出,村落環境與市區樓宇不同,村民飼養的貓狗多未絕育,且習慣自由活動,導致動物數量快速增長。「村落屋與屋之間通道多,貓狗四處走,村民唔會綁住牠哋,冇絕育就會不停繁殖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2日
一線搜查|新型串流續約騙案肆虐 警兩周接36宗報案 記者放蛇揭假網站、假文件層層設套
近期訂閱短訊騙案橫行,騙徒以「取消扣費」為幌子,誘騙市民交出銀行及個人資料,有八旬老婦更因此痛失420萬。《一線搜查》記者化身「受害者」放蛇,主動聯絡假客服,揭露騙徒精心設計劇本,「客服」、「註銷專員」、「經理」等多名角色輪番上陣,假網站、偽造文件層層設套,市民稍不留神隨時墮入陷阱。 母女接詐騙短訊 及時識破未受害 八旬婦慘失$420萬 近期不少市民收到假冒串流平台或電視續訂服務的短訊,聲稱每月扣費數千元,需致電指定號碼「取消訂閱」。觀眾區小姐與80多歲母親早前收到短訊,指每月需扣費2,780元,幸區小姐冷靜識破騙局。「我媽第一時間都好驚,話呀女我收到個訊息,話我張卡點樣點樣,要扣我數。我知道呢啲係詐騙,我係唔需要額外畀咩費。」區小姐一怒之下致電短訊電話,接線者操普通話,語氣閃爍,令她更肯定是詐騙。 區小姐成功避過一劫,但並非人人幸運。警方早前偵破多宗案件,其中一名82歲婆婆誤信騙徒,慘被騙走420萬元,損失慘重。《一線搜查》記者深入追查,親自測試騙徒套路,揭開其精心布局的詐騙劇本。 記者放蛇揭騙局 假文件錯漏百出 驚現「香港金螎筦理跼」印章 記者按短訊指示致電,接通自稱「客服中心」的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1日
一線搜查|維園、西貢涼亭淪「非法賭檔」 長者辯稱「買嘢食」 記者採訪遭圍堵、拍打鏡頭
維園與西貢萬宜遊樂場的涼亭本是市民休憩好去處,卻淪為「非法賭檔」重災區。《一線搜查》接獲街坊投訴,指維園北亭每日有老友記公然聚賭,枱上現金交易明目張膽,遍地佈滿煙頭垃圾;西貢涼亭更誇張,即使3號、8號風球照賭無誤,高峰期四枱齊開,圍觀者達20至30人。而攝製隊採訪時,更有賭客揚言「叫差佬嚟」,甚至包圍攝製隊並拍打鏡頭,場面火爆。 維園北亭日日賭紙牌 賭客圍記者、拍打鏡頭 維多利亞公園北亭位處公園邊陲地帶,平日有不少人閒坐休息。《一線搜查》攝製隊於平日早上9至10時到場視察,發現北亭雖人流不多,但已有數枱「擺好架步」,有兩位老伯更疑似在等賭腳。賭客精挑背靠公廁的長櫈,位置隱蔽,路人難察。 約中午12時起,賭腳陸續到場,兩枱迅速開賭,連同圍觀者約10人,場面熱鬧。儘管公園張貼「嚴禁賭博」及「嚴禁吸煙」告示,賭客仍大模廝樣吸煙,長櫈下煙頭、垃圾堆積,環境惡劣。 記者上前查問時,一眾老伯矢口否認聚賭:「我哋喺度娛樂,唔係聚賭。長期都係咁,梗係唔係賭錢,玩咋嘛。」惟枱上赫然擺放20元紙鈔,另一老伯更用手機遮擋,試圖掩飾。惟當記者再追問時,老伯突然發難喝斥:「喂,唔好影呢度,你唔好影呢度,你咁樣唔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1日
一線搜查|「沙灘老鼠」問題猖獗 泳客被偷鞋無奈赤腳走 揭康文署儲物櫃使用率低
香港有不少水清沙幼的沙灘,向來是市民消暑勝地,然而陽光與海浪背後,卻潛藏「沙灘老鼠」危機,泳客稍不留神即成目標,不但被偷手錶、錢包,更有汽車玻璃被砸。石澳居民理事長鄭健文呼籲泳客要提防「沙灘老鼠」,貴重物品切勿外露,需租櫃或放入車尾箱。 沙灘老鼠出沒 泳客被偷鞋無奈赤腳走 「沙灘老鼠」以行動迅速聞名,專挑泳客下水時下手。有泳客分享指,朋友曾將鞋子放在沙灘更衣室,游水回來後發現鞋子竟不翼而飛,無奈要赤腳行。更嚴重的是,停泊在沙灘附近的車輛亦成目標,另一名泳客透露,「沙灘老鼠」問題已經有數十年,曾有朋友被砸破車窗,車內手錶、錢包被偷,損失慘重。 面對「沙灘老鼠」,泳客各出奇謀對抗,有泳客將財物藏於鞋內,再鎖進更衣室;有人則用防水袋隨身攜帶;亦有人選擇不帶貴重物品。石澳居民理事長鄭健文指出,盜賊通常觀察泳客游遠後,就會迅速落手偷竊,「一般係泳客自己唔小心,將財物放係好明顯見到嘅地方,咁佢哋就有機可乘,其實呢財物放車尾箱比較安全。」 康文署儲物櫃使用率低 用家需自備鎖頭 康文署管轄的部分泳灘設有自助儲物櫃,惟要自備鎖頭,導致使用率低。而附近的士多、便利店等亦提供出租儲物櫃服務,但石澳小食亭負責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7日
一線搜查|橋咀島珊瑚被踩爛 浮潛新手無意識搞破壞? 遊客誤解:應該可以摸吧
西貢橋咀島擁有全港第二高的珊瑚覆蓋率,是海洋生態的寶庫,但如今越來越多遊客追求深度遊,探索未經琢磨的自然秘景,十一黃金周期間就單日湧入超過四千名遊客,帶來嚴重的生態壓力,更被發現出現種種破壞行為。有專家直言要天然恢復需時以年為單位,而《一線搜索》亦訪問過部份遊客,顯然不太了解珊瑚保育知識。 「後面其實就是大量遊客浮潛的地方,就是我們所謂的珊瑚區,又當日十月一日的時候,其實見到大量遊客浮潛,同時他們也游到珊珊區的位置,去進行一些浮潛的活動。」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夏淳權向《一線搜索》指出,因為越靠近珊瑚區就會有越多的海洋生物,可能遊客因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踩著下面的珊瑚,甚至純粹覺得有東西看,就可以欣賞,就有意無意地破壞了珊瑚。 「其實橋咀那個位置一向都有浮潛,我們做珊瑚普查都經常見到踩到珊瑚。」香港珊瑚礁普查基金總幹事紀力偉表示,橋咀島珊珊區的的十字牡丹珊瑚其實相當脆弱,「很脆的,其實一踩就會爛,它要天然自行去恢復,起碼都要用年來計算,最少都一年兩年甚至以上的時間,如果環境好或者沒有人繼續去踩爛。」 《一線搜索》在西貢碼頭訪問來港遊客,發現有遊客對海洋生態保育知識明顯不足。男遊客:「我覺得是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6日
一線搜查|寶馬山工程驚嚇巨響 零距離多方位夾撃 居民「人都癲」靠食鎮靜劑?
為連接炮台山地鐵站至寶馬山住宅區,行人通道系統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不過由於寶馬山岩層堅硬,爆石引發的巨響卻令鄰近居民苦不堪言。《一線搜查》最近就接獲居民陳先生投訴,有關工程巨響更是不定時出現,相當有驚嚇性,而且往往長達半小時,有街坊就此而要睇醫生、食鎮定劑幫助平復情緒。 「這些噪音其實已直接影響到精神健康,最困擾的是那些持續而尖銳的聲音,或者低沉的聲音。」陳先生表示自兩年前雲景道工程展開以來,家中便長期聽到這些噪音,他形容是達到滋擾的程度。他曾利用手機程式量度分貝,嘈音超過一百分貝,「他們一直使用打石機打岩石,我們量度的聲量達到一百多分貝。」 據了解,陳先生居住的大廈正位於施工範圍旁邊,家中露台正對著天后廟道工地,而後方便是雲天徑地盤,多方被夾撃,想避也避不到,「(噪音)最嚴重的工作區域,就在我們下面這段雲天徑,可以清晰地看到工地,亦可形容為零距離。」 《一線搜查》在陳先生陪同下來到大廈頂樓,用分貝機量度,最高差不多達到九十分貝。根據環保署資料,九十分貝相當於十米範圍內的碎石機聲音,而一百分貝相若於夜店內的強勁音樂聲。陳先生指噪音不僅大聲,而且還是不定時出現,導致他心神恍惚,「有時早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5日
一線搜查| 兩父女葵盛泳池家庭更衣室換衫 遭清潔工開鎖闖入 康文署道歉研換識別功能門鎖
為方便親子家庭,康文署轄下46個公眾泳池均設有家庭更衣室,不過近日《一線搜查》接獲觀眾投訴,指帶同5歲女兒在葵盛游泳池使用家庭更衣室時,竟遭清潔工以鑰匙開門闖入,斥責事件「離譜」。康文署事後承認員工誤以為無人使用,現已增設「使用中」告示牌,並計劃升級門鎖系統,確保泳客隱私。 葵盛泳池清潔員誤開門 事主:鎖咗門都代表唔到入面有人? 根據康文署安排,家庭更衣室平日長期上鎖,市民有需要時要向櫃台登記借用,再安排職員開鎖。不過,開鎖後,鑰匙亦會交由職員保管。觀眾黃先生表示,早前帶5歲女兒到該泳池游泳,在家庭更衣室換衣服時突然聽到開門聲,發現清潔員手持鑰匙闖入,「我好肯定我係閂咗門、鎖咗門㗎嘛,跟住我換換吓衫聽到有人開門入嚟。咁我喺廁格度,跟住即刻衝出去搵返個職員。佢都承認咗,佢承認係佢開門入嚟。」 黃先生直斥事件發生太突然,亦太離譜,於是事後透過電郵向康文署投訴,但獲回覆稱清潔員未有留意房間正被使用而誤進更衣室,對事件深表歉意,並承諾場地職員已提醒所有清人員須保持警惕。不過,黃先生不滿回應,指清潔員「誤進」說法牽強,「大佬,其實我鎖咗門點會誤進?你個清潔姐姐點會(入嚟)?呢啲唔係叫誤進囉。我已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4日
一線搜查|港男網上賣錶帶墮騙局 兩小時信用卡被透支$15萬 質疑銀行未攔截交易
網上買賣平台便利市民交易,卻也成為詐騙犯案的溫床。《一線搜查》接觀眾報料,指在平台出售錶帶遭騙徒誘導點擊偽冒網站,在輸入銀行戶口資料後,被騙徒透支信用卡近20萬元,其中約15萬元對方成功轉走。有大律師指,事主輸入資料或需自行承擔損失,呼籲市民提高警惕,慎防騙局。 賣錶帶遇騙局 兩小時失15萬 觀眾唐先生的太太早前於網上交易平台發帖,以8,000元出售原價逾13,000元的錶帶。帖文發布不到一分鐘,即有買家以英文表示感興趣,要求多張照片檢查質量,並指派「女兒Amy」負責聯繫付款及交收。唐先生與Amy在WhatsApp以英文溝通,Amy自稱殘疾人士,行動不便,建議安排速遞並提供付款連結。 唐先生初次遇到這類付款方式,於是提議以現金當面交易,惟Amy竟以殘疾身份博同情,又稱已安排速遞,催促唐先生點擊連結收款。由於Amy頭像顯示為輪椅人士,唐先生最終心軟,點擊有關連結。然而,唐先生進入的是偽冒交易平台網站,在他輸入銀行戶口名稱及密碼後約2至3分鐘,竟收到銀行短訊通知,指其信用卡被透支。 據唐先生報案口供,騙徒在短時間內迅速操作其戶口,涉及三張信用卡。不過第一張因銀行內部保安系統攔截,未被透支;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3日
一線搜查|土瓜灣「十三街」舊樓石屎剝落、鋼筋外露 隨時變「城市炸彈」 區議員:極端天氣加速老化
土瓜灣「十三街」老舊唐樓正面臨嚴重老化危機,極端天氣更加劇損壞,鋼筋外露、滲水、混凝土剝落等問題頻發,隨時成為「城市炸彈」。雖然市建局推出維修津貼計劃,不過有居民及議員認為效果有限,未能解決樓宇結構問題。區議員呼籲政府與私營發展商合作,加快重建進程,改善長者及居民生活環境,並建議放寬政策以吸引投資。 滲水、剝落威脅居民安全 區議員:極端天氣加速老化 本港樓宇老化速度嚴峻,過去十年,本港每年新增逾500幢樓齡超過50年的樓宇,重建進度卻遠遠落後,僅160幢完成重建。其中土瓜灣「十三街」80多座唐樓,樓齡多達60至70年,近年頻現老化危機。居民潘女士表示,每當打風時,單位窗邊及天花就嚴重滲水滴水,導致牆身鼓起,床板亦破裂。因此每次打風時需搬走睡房內所有物品,並鋪設毛巾及用盆接水。她指出,兩年前牆身出現裂縫,隨後疑因附近地盤打樁加上日久失修導致問題加劇,擔心外牆磚塊墜落,期望政府能夠盡快重建,「畢竟我又年紀大、層樓又年紀大,驚啲磚呀跌咗落街。」 九龍城區議員黃文港就指出,近年極端天氣惡化,暴雨及颱風頻繁衝擊,令滲水及結構損壞加劇,更有居民曾反映打風期間雨水由天台直瀉地下。他又形容「十三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