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將鮮花和科研相結合 透過技術實現定時自然開花
【有線新聞】內地推動「賞花經濟」,科研人員利用新技術研發出更多的鮮花品種並延長開花期。
作為「春日經濟」其中一個重點項目,「賞花踏青」熱潮升溫,促使多地投放資源培育栽種不同品種的鮮花。在湖南常德的桃花源旅遊區有50多個桃花品種,多靠著人工培育得來,開花期也同步延長了。其中一個新品種用了近16年來研發培育。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王燕:「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流膠病的抗性很強,我們看到這樣一個枝條儘管受到損傷但是沒有流膠,因此它的壽命也長,在園林中應用的時間就比較長。」
在江蘇宿遷有全國最大的蝴蝶蘭組織培養中心把蝴蝶蘭幼苗切片,放入透明的培育瓶,能有效「成倍擴繁」。宿遷蝴蝶蘭組織培養中心接種工王艷婷:「能夠通過人工自由調整光照、溫度和濕度,使用該技術繁育的蝴蝶蘭整齊度高、生長速度快。」
溫室內安裝了200多個智能傳感器,透過手機就能即時控制溫度、濕度、通風等生長因素,實現「定時開花」。宿遷蝴蝶蘭組織培養中心負責人曹國峰:「其實蝴蝶蘭的自然花期應該是農曆年開始一直到『五一』,這是自然狀態。現在我們通過技術干預,想哪一天開就哪一天開。蝴蝶蘭是通過溫差調節,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用空調、一些恆溫設備以及除濕設備進行恆溫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