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劏房熱爆最高溫40度 較過渡屋高4度、近四成單位無窗 社協促推津貼
【有線新聞】社區組織協會過去一星期調查多個劏房暑熱狀況,發現劏房室內溫度平均比過渡性房屋高4度,最高更錄得40度,建議政府資助劏房戶,購買消暑物品及提供水電津貼。
連日來酷熱,就算不用暴曬,留在家中也未必能避暑。這間位於深水埗的天台板間房,唯一窗口被玻璃密封、無法打開,楊女士一家三口在這裏居住14年,每年夏天都話「好難捱」。板間房住戶楊女士:「睡得不好,翻來翻去,走出走廊也很熱,露台更熱,太陽曬下來,水電費要幾百元一個月。(記者:自己負擔得到嗎?)負擔不到,要問子女拿。」她又說如果不開冷氣,每日要洗澡3次才足以消暑。楊女士居住這間板間房,下午一時,開着電風扇,已經錄得36度,進去5分鐘已經不斷流汗。
社區組織協會過去一星期在17間劏房、板間房、籠屋和天台屋,以及3間過渡性房屋量度室內氣溫,發現不適切居所室溫,平均比過渡性房屋高4度,其中元朗鐵皮屋錄得40度,深水埗和觀塘劏房亦錄得超過39度,超出天文台當日錄得的最高氣溫。社協又訪問超過300個不適切居所住戶,近四成受訪者的單位無法打開窗戶通風,八成受訪者難以負擔每月電費。
政府2029年全面實施簡樸房規管制度,規定房間至少要有一扇窗,亦要有獨立水電錶,社協認為簡樸房規管需時,要在過渡期提供更多支援。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可否有特定的一些能源津貼?包括一些券,可以買一些消暑方法的東西,另一個是(政府)可以津貼水電費,我們覺得至少按人頭,每個月200元津貼。」社協又建議政府增加各區社區客廳和避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