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寵茂:研增加夜診服務 長遠建「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 公營醫療更集中弱勢社群
【有線新聞】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正研究增加普通科門診夜診服務,長遠希望建立「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鼓勵市民向家庭醫生求醫,令公營醫療體系更集中服務弱勢社群。
現時公營普通科門診服務時間最長至晚上十點,有市民因深夜求診濫用急診室服務。盧寵茂表示正研究延長普通科門診供應,但需要考慮是否合乎效益。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對於比較輕症是否要半夜三更去看呢?因為如果我們要在普通科門診或家庭醫學門診半夜三更、通宵安排醫護人員等待有需要病人、一些小病,這點不合乎經濟效益,也會浪費寶貴的醫療資源。」
他指出留意到有地區資源錯配,會考慮跨區調配人手。14間私家醫院亦提供夜診服務,亦希望市民善用私營體系。盧寵茂:「希望建立市民在健康有輕微問題時第一個接觸點應該是家庭醫生,所以透過『慢病共治計劃』建立一人一家庭醫生的槪念。市民以後有傷風感冒或慢病、血壓高時可以找家庭醫生。」
他又指期望「慢病共治計劃」發展成平台擴展至其他疾病。盧寵茂:「任何的健康問題包括三高、打疫苗、健康檢查、癌症篩查,全部都通過這個平台和他的家庭醫生為他處理。亦回應了你剛才的問題,市民如果有偶發性疾病、晚上不舒服,他不應到急症室等待,可能第一個接觸點是找家庭醫生。在外國經驗,家庭醫生甚至會晚上聽電話。」
計劃前年年底開始目標三年內有20萬人參與,現已招募14萬市民,8萬人完成篩查,其中約四成驗出有高血壓等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