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腦健康日|中大研磁控螺旋微導管 治療腦部缺血性中風 降手術風險
【有線新聞】今天是世界腦健康日,中大研發出磁控螺旋微導管,用於治療腦部缺血性中風,降低手術的風險。
大腦血管複雜且極為細小,一旦中遠端血管出現栓塞,手術難度甚高,但急性缺血性中風就有兩成半至四成個案都是中遠端血管栓塞。中大醫學院和工程學院合作,研發出一種只有0.5至0.9毫米的軟性導管,專門針對腦血管介入治療。
深入血管的這個導管,頭部會主動旋轉,利用磁場無線操控,在血管中導航,不須更換工具下一次過注射藥物、破碎血栓和回收碎片。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梁慧康:「透過顯影技術,以體外磁力控制,可以準確知道導管應該去到哪裏。見到有很多優勢,包括可以繞到角度刁鑽的地方,傳統上未必去到,因為磁控可以將導管頂端調校。」
現時的治療方法有注射靜脈溶栓劑和做手術,由肢體動脈引導上腦血管,再由醫生人手旋動導絲控制方向,過程緩慢和難以控制。新技術能降低導管對血管壁的損傷,甚至腦出血的風險,亦有效治療較細小的血管。梁慧康:「現今技術可以開通較大的血管,如2、3毫米的,但去到遠端(血管),我們暫時未能很準確、安全地做。最近的研究不是我們去不到,是去到後有很多併發症,病人變相得不償失,出血之後可能比中風前更差。」
新技術已於兔子和人體外胎盤血管成功測試,為中遠端腦血管栓塞患者帶來希望,研究團隊目標在兩年內完成大型動物模型實驗,取得長期數據,確保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