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平民組織東江縱隊抗日 助中美盟軍部署反攻 成抗戰勝利關鍵之一
【有線新聞】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廣東東江流域一帶、由平民組織的游擊隊東江縱隊參與包括香港在內的華南抗戰。有研究這段歷史的部隊後人認為,當年東江縱隊的情報工作令中、美和盟軍更有效地部署反攻,成為抗戰勝利的關鍵之一。
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大隊長蔡國樑兒子蔡建中:「最艱苦的時期,爸爸將他的部隊從百人擴大到千多人。當時我的叔叔擔任港九大隊情報幹事,我媽媽是文書。」
蔡建中的父親蔡國樑原本是香港一間罐頭廠的工人,抗日戰爭爆發,他父親加入廣東的游擊隊,之後擔任港九獨立大隊第一任大隊長。這支部隊原直屬於以廣東惠陽一帶為根據地的東江游擊隊,1938年中國共產黨於東江流域組織人民抗日游擊武裝力量,並在1943年於深圳大鵬土洋村這個教堂,公開宣布部隊屬中共領導,設立司令部、政治部等機關。
司令部舊址1997年進行修復,目前設為東江縱隊史迹展覽館,館內重現當年傳送情報的電台。包括香港在內的廣東一帶,均是當年東江縱隊和日軍對抗的戰區,當年不少青少年,甚至兒童加入「小鬼隊」,冒險在日軍巡邏的地方送信。
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會員湛貴勝:「我聽到有那裡有聲音,以為是日本人,(把信件)強行吞下,弄得不舒服,因為沒有水就強行吞下。後來走過來是東江游擊隊,我說我把信件吞下,他說對的,不要緊。」
現年93歲的湛貴勝,在1944年只有12歲的時候參與營救美軍一名飛機師,協助護送他由香港到深圳土洋村的司令部,促使美軍和盟軍提出與中方建立情報合作,透過東江縱隊在香港設立的觀察點搜集重要情報部署反攻。
廣州市東江縱隊研究會會長黃彥輝:「它(東江縱隊)對全國的戰略一盤棋,它是起到牽制作用。所以有人傳,如果沒有東江縱隊這個情報,可能二戰結束的時間和方式都跟現在不一樣。」
戰後,國共根據談判簽署的協定,東江縱隊北撤至山東。他們的後人近年參與保育這段抗戰歷史,期望傳承這份捨生忘死的抗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