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扮慈善機構用動物慘況呃善款 狗場無奈急澄清 區議員:要睇清收錢戶口

坊間不少愛護動物團體都會接收及照顧被遺棄的小動物,為牠們提供糧食及住所。為維持穩定收入,部分團體不時為動物的日常開支及醫療費用籌款。《一線搜查》發現有騙徒假扮慈善機構,利用動物慘況騙取善款。
每月醫療開支至少十萬 有人網上冒充募捐
在上水恐龍坑開狗場的「傻媽」接收了183隻無家可歸的狗隻。傻媽:「這隻加菲曾經被車撞過,頸椎、尾骶骨全部也受傷了,但得不到妥善醫療照顧,之後主人都離開了,每星期一次針灸、物理治療及水療。」傻媽指場內年老的狗、傷殘及病狗多,每月醫療費最少都十萬或以上,以今年五六月為例,甚至高達逾40萬元,希望牠們能得到妥善醫療及安享晚年。
但狗場早前被人在網上冒充,並以其中一隻毛孩「菲菲」做完截肢手術的圖片發布至社交平台,更以「糧食得返五日,佢哋命懸一線」為題,聲稱替機構籌款。傻媽指事後接獲有心人反映始得悉事件,已即時發出澄清聲明及報警求助,又對事件感到驚訝,「流浪動物已經好可憐,要被人盜用牠們的慘況去籌款,有關行為很不應該。」她強調慈善機構募捐不會用私人戶口,籲有心人要看清楚戶口才入錢,才能幫助有需要的毛孩。
區議員教要明辨平台真偽 查清收錢是否個人戶口
傻媽事後在區議員協助下向警方求助。北區區議員劉鎮海指捐款人要看清楚平台專頁真偽,「亦要找有信譽的平台捐款,查清楚是否個人戶口還是公司戶口收錢?甚至可以聯絡狗場場主確認是否有募捐行動。」他補充除捐錢外亦可捐物資或親身做義工,強調有好多方法可以幫到流浪動物。
據了解,今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不少團體都成騙徒冒充對象,受騙網民多不勝數。劉鎮海指另有兩個狗場發生同類事件,警方建議透過電子報案中心的科技罪案平台舉報。他相信越多人舉報,警方會越重視同類案件,呼籲其他苦主報案。
律師:苦主或可取回受騙款項
冒牌社交平台專頁的簡介、頭像或封面驟眼「似模似樣」,大部分帳戶被揭發後迅即刪除。律師梁永鏗指冒充他人專頁賺錢及欺騙他人,已違反版權條例,最高可監禁四年。此外,誘使他人存款騙取金錢觸犯欺詐罪,最高刑罰14年監禁。若將涉案款項轉至其他戶口處理贓物,則屬洗黑錢,最高刑罰14年監禁。至於苦主能否取回款項?梁永鏗表示,如警方能迅速凍結有關戶口,可透過民事程序要求銀行將款項轉回苦主。
78 HOY資訊台:《一線搜查》
播出日期:逢周一至五
播出時間:晚上8時77台首播、8時半78台重播
WhatsApp報料熱線:68960931
節目重溫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