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抗戰勝利80年:日本遺孤
【有線新聞】19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政府企圖以移民侵華,最高峰時約30萬日本「開拓團」貧民落戶中國東北;1945年日本戰敗後,這批「開拓團」部分男性被徵兵不歸,其妻兒被遺留在中國,數以萬計在飢寒交逼等惡劣環境下死亡,有些孩童被寄養於中國家庭。婦孺大約2000多人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後,陸續於日本尋得血親,認祖歸宗回國。由於日本政府要求,遺孤必須得到近親或第三方擔保人承擔歸國費用及生活照顧等義務,條件嚴格,根據戰後協助日本遺孤的組織統計,約10年前仍有200多人因確認身份的證據不足,無法歸國。
日本遺孤是中日夾縫裏一個特殊群體,他們部分留在中國生活逾半世紀,與養父母建立了親情,多年來亦周旋於中日之間,有學者認為是兩國的社會和家庭一直共同承受的一種集體創傷。遺孤及其後代對自己身份的思考掙扎、苦未尋得親人,如何活生生地反映二戰留下的歷史?80年過去,中國的養父母已離開人世,當年將敵國的孩子撫育成人,這份超越戰爭與民族隔閡的善意,養父母的後代又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