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降溫神器」或致中風、面癱? 專家拆解迷思 避飲酒精、咖啡因飲品助消暑

面對炎熱夏日,便攜式風扇與涼感頸圈成為不少市民的「降溫神器」。這些設計新穎的產品,無論是掛頸式、手持式還是腰掛式風扇,抑或是能帶來清涼感的頸圈,幾乎隨處可見。然而,這些降溫工具的實際效果如何?使用時又是否潛藏健康風險?專家從科學與醫學角度為市民解構其效用與注意事項。
專家教用降溫神器 三招技巧助降溫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科技、工程及健康學部講師傅秀聰表示,便攜式風扇在高溫環境下的降溫效果,主要取決於對流傳熱的三大因素,分別是風力覆蓋面積、環境與人體的溫度差、風速。他指出,使用便攜風扇時需注意以下三點,第一是直接吹向皮膚;第二是避免衣物阻隔;第三是擴大吹風面積。他指出即使風力強勁,但如果只集中於小範圍,如直接吹臉,其效果有限,並可能導致眼部乾澀不適。傅秀聰建議將風扇對準胸部或腰部,微微傾斜吹送,以增加風力覆蓋面積,提升散熱效率。
部分高端便攜風扇配備冷凍板金屬片,利用半導體通電製冷。傅秀聰表示,這種設計雖然能有效降低吹出空氣的溫度,但當半導電體通電後,冷凍板正面吸熱降溫的同時,其背面會釋放熱量,若持續運作,可能吹出熱風,甚至因過熱而燙手。因此,他建議用戶避免長時間連續使用冷凍功能,以免影響風扇效能或造成不適。
涼感頸圈增中風風險? 醫生:機會低
對於近日有報道指,長期使用便攜風扇可能引發面癱,甚至增加中暑風險,而涼感頸圈則被指可能誘發中風。針對這些說法,腦神經外科醫生謝日恒作出澄清。他表示,確有研究報告指出,臉部直接長期暴露在冷空氣中會增加面癱風險,但這裡指的冷空氣,溫度需要達至攝氏15度以下,並需要長達數小時的持續低溫刺激。而一般便攜風扇的風溫遠高於此,且使用時間通常較短,因此因臉部直接吹風扇而導致面癱的機會率未必會增大。
另外,涼感頸圈近年亦成為消暑新寵,其核心技術在於內含的相變材料(PCM)。謝日恒指出,涼感頸圈能夠透過冷凝劑吸收頸部熱量,帶來清涼感,影響的是局部血管,而非直接與大腦供血系統相關。因此,涼感頸圈導致腦血管顯著收縮或中風的風險比較低。
安全消暑的健康建議
謝日恒強調,想要安全又健康地消暑,關鍵在於維持身體水分充足。他建議市民避免飲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飲料,因為這些飲品不僅無法有效補充水分,反而可能加速水分流失,削弱消暑效果。
78 HOY資訊台:《一線搜查》
播出日期:逢周一至五
播出時間:晚上8時77台首播、8時半78台重播
WhatsApp報料熱線:68960931
節目重溫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