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肝癌發病率、死亡率有上升趨勢 中大倡從生活習慣著手預防肝病
【有線新聞】全球肝癌發病率及死亡率有上升趨勢,中大醫學院指,如不採取預防措施,到2050年肝癌新症及死亡個案將上升近八成,建議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有六成肝癌個案是可以預防。
中大醫學院團隊聯同《刺針》醫學期刊肝癌委員會,發表研究報告指2022年全球有87萬肝癌患者,當中本港有超過1,600宗新發病例。肝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過半病人發現患病時已達晚期,患者五年存活率不足三成。
研究指肝癌主要由慢性肝病、脂肪性肝炎及長期過量飲酒導致,當中有四成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近三成則感染丙型肝炎。如果不採取預防措施,2050全球肝癌患者及死亡個案會較2022年上升七至八成。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主任黃煒燊:「肝癌是一個特別的癌症,其他常見癌症例如腸癌、乳癌,你是不需要有一個腸病,乳房疾病才會發生癌症,但是肝癌差不多一定會有慢性肝病,甚至肝硬化,才會開始出現癌症。換言之如果我們能夠預防第一步,如果病人連肝病都無,接近沒有可能出現肝癌。」
團隊又指,脂肪肝患者有上升趨勢,可從管理肥胖、接種肝炎疫苗、減少酒精攝入等措施預防慢性肝病,每年最多可減少5%肝癌新發病例。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陳林:「這是肥胖、飲食習慣帶出的問題,可能大家會覺得,沒有喝酒、沒有乙型肝炎就不關我的事,但文章都發現,基本上每一個人都有風險,因為我們相信未來脂肪肝數據亦反映到有三成人會患上。」
團隊建議加強篩查慢性肝病人士等肝癌高風險群組,及早識別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