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年輕港漂來港打工買樓 決心以香港為家
【有線新聞】香港政府自2022年底推出一系列搶人才措施,各項人才入境計劃至今年6月底共收到50萬宗申請,當中超過22萬名人才已經抵港,這批人才新力軍如何面對兩地職場文化差異的衝擊呢?
「我覺得香港作為城市來說,很少又有山又有海。」兩年前在北京清華大學碩士畢業的Eurus,甫畢業就透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來港,她現在於中環上班,完全感受到兩地職場文化的差異。Eurus:「像我剛剛入職的時候當時真的非常焦慮很捲,就是覺得反正就剛到一個新環境就想證明自己,然後經常半夜在群組發消息。然後老闆很嚴肅地找我來,不要在半夜發消息,周末的時候你就出去玩。」
另一項出乎她意料的是香港職場上的邊界感,同事之間的溝通較少涉及私事,主要只是談論工作,尤其著重工作成效。Eurus:「只要把結果做出來成果是好的就可以,不要在那邊一直待著,其實我也跟內地一些朋友聊,為甚麼工作到11、12點,沒甚麼事在幹。但老闆在,所以要在,就這個情況沒有甚麼意義的,就是拉長工時。」
去年底她決定置業,在西灣河購買一個屬於自己的單位,她覺得香港是適合長住的地方。Eurus:「就是目前沒有說去其他地方的打算,就是我綜合下來,我的一個想法是就是對於大陸人內地人華人來說,可以去天花板沒有太多限制地方其實不太多,如果去歐美的話,以一個本身背景完全在中國,不管是語言文化上都不是有太大優勢。」
有學者指,香港與內地地理位置雖然接近,但在不同制度上均有明顯差異,造就出不同的職場文化。香港大學人口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學講座教授方偉晶:「其實最主要的情況是因為中國的經濟改革都是這四、五十年,其實之前都是用單位制度,單位制度的情況就是你在單位裡面工作,單位提供你居住的地方,你和同事同一個居住的地方,變成工作和私人的空間其實都比較混在一起。但是香港一直都沒有這個單位的制度,所以形成今天可能為甚麼在內地,家庭的空間和工作的空間都是比較沒有這麼明顯的分開。」他相信,內地人口基數大,勞動力供應較多,導致內地職場競爭較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