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精神健康響警號 逾四分一人陷中重度抑鬱 機構籲家長教師多陪伴支持
【有線新聞】星期一開學,有機構提醒關注學童精神健康,上學年問卷調查發現四分一中學生有中度至嚴重抑鬱,三成人有「拖延症」,建議家長和老師多支持、陪伴,為學生減壓。
開學了,學生準備好未?學生:「很不開心,覺得會死,(為甚麼?)會被老師追殺。(差多少功課未做好?)很多。」學生:「測驗、考試、父母、功課,全部都很多。」學生:「很大壓力、文憑試。即是有種升不到大學、有種不知怎麼辦的感覺。」
重投校園面對不同壓力,專家說家長要留意子女情緒。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臨床心理學家紀正楠:「就着開學,他的情緒變得不穩定,很沮喪、很絕望、很無助,或者甚至對平時感興趣事物失去興趣,減少跟家人和朋友互動,這些都是信號。」
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去年11月至今年3月訪問了1,800名學生,整體幸福感滿分5分平均只得2.9分,四分一人有中度至非常嚴重抑鬱,壓力來源主要是時間管理、學業和公開試,情況跟去年調查相若。精神科醫生說長期壓力有可能令大腦皮質醇偏高,長遠影響學生情緒。
香港整全普及精神健康協會主席、港大精神醫學系名譽臨床教授黃德興:「12歲至25歲成長過程當中,如果長期在高水平皮質醇影響下,他會影響很多腦部硬件。大家可能聽過海馬體等於我們的記憶體,若海馬體不成熟、不夠記憶體,處理數據或問題的能力下降。另一個是杏仁核、是情緒中心,長期在皮質醇高水平下,可能杏仁核成長不成熟,情緒會不穩定。」
調查又發現三成學生有「拖延症」,愈拖延、壓力愈大、負面情緒愈多,而學生其實也明白拖延會有更多惡果,建議學生嘗試將工作分拆處理,逐步完成以減輕壓力。當學生出現拖延情況時,機構建議家長不要急於責備,嘗試用肯定代替質疑,一同面對同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