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埔邊境禁區明年開放 訪客須預先申請 料客量變化不大 將監察人流減生態影響
【有線新聞】每年有不少候鳥來到香港的濕地過冬,米埔自然護理區今年7月獲國際濕地網絡,頒發「星級濕地中心獎」金獎 ,表揚教育及生態旅遊工作,園區亦應用物聯網提高管理效率。
米埔內后海灣濕地是水鳥的美食天堂,亦是牠們由俄羅斯飛往澳洲的度冬棲息點,當中的米埔自然護理區佔地380公頃,是全球三個獲金獎的濕地中心之一,有不少智能設備負責管理生態。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經理蔡詠嶠:「以最近颱風樺加沙為例,剛好遇上風暴潮,水位上漲,海面有機會有海水倒灌入濕地的基圍,我們預先在打風前會先降低水位,安裝了的水文系統可以讓我們適時立刻打開整個水閘,比起人手效率高很多。」
世界自然基金會自2022年起將應用科技和保育結合,安裝鏡頭監察鳥類數量和品種,用AI識別園內動物,亦由郊區引入14隻「植被管理員」。除了靠人工剪草,研究人員發現有水牛食草的濕地能吸引更多水鳥來覓食。
米埔自然護理區每年約有2至4萬人次入場參觀,包括學校團體、各地生態研究員及遊客,政府明年年中起會開放米埔邊境禁區,不過訪客仍要先獲漁護署批出進入米埔沼澤區許可證。被問到會否擔心遊人增加會影響生態,蔡詠嶠:「我們會一直監察生物多樣性和人數,看到有人流計裝置,希望收集更多數據,訪客如何使用保護區、有甚麼路線會更合適,將來需要在觀望才有更多資料。」漁護署表示會按環境限制批出許可證,數量不會有太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