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大埔鷺鳥林繁殖季遍地雀屎傳惡臭 行人、駕駛者頻「中招」 區議員倡三招解決

大埔鷺鳥林作為全港第二大鷺鳥棲息地,每年3月至9月的繁殖季都會吸引大量夜鷺、小白鷺及大白鷺聚集,與毗鄰交通繁忙的廣福道形成獨特鬧市景觀。然而,鷺鳥聚集帶來的滿地鳥糞問題,不僅令路過的居民苦不堪言,亦對駕駛者構成安全隱患。

鳥糞滿地 引衛生隱憂
「特別係傍晚時候,佢哋(鷺鳥)好似返屋企咁樣,嗰個情況會更加勁,你望埋棵樹全部都係白點,就係啲雀仔。」居民葉先生向《一線搜查》表示,鷺鳥聚集,鳥糞四處散落,嚴重影響衛生。他坦言,「雀屎始終唔乾淨」,若不慎「中招」而身上未有攜帶濕紙巾,更要特意回家清洗,再出門上班,對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問題由來已久,居民投訴不斷。「你睇下呢段路,全部地下都係白色就係雀屎,事實上喺呢度嘅白鷺對我哋造成嘅滋擾就係雀屎。」大埔區議員黃碧嬌表示,早於2000年已接獲有關鳥糞滋擾的投訴,當時問題尚未如現時般嚴重。如今,廣福道、運頭角里及附近馬路、斜坡,甚至護老院均受鳥糞影響,地上白點處處,令人頭痛。

早在2020年就有區議員提議在廣福道近運頭角里加建行人路上蓋,以減少行人「中招」機會,但因路面空間不足及工程耗資過千萬,計劃最終被政府部門擱置。而相關部門早前亦聯同大埔區議會、食物環境衛生委員會,到運頭角里及廣福道一帶視察及處理鷺鳥的鳥糞問題。

區議員倡三招解決 建議加裝閉路電視
黃碧嬌就提出三管齊下的解決方案,指康文署可修剪伸出路面的樹枝,減少鳥糞掉落行人路;其次,渠務署清理斜坡及渠道的多餘植物如芋莢,降低鳥糞積聚及異味,「清咗佢,雀屎就唔會滴落芋莢嘅葉上面,亦都冇咁臭」;最後,她建議在樹下加設帆布,「又唔使喺地下打樁,只不過係斜坡落一啲螺絲、扣住帆布,帆布就算污糟咗都可以換。」另外,她亦建議在受影響路段的兩旁增設遮桶,供途人借用雨遮。
除了街坊路過要小心「中頭獎」外,駕駛人士開車時亦要留意低飛的鷺鳥。黃碧嬌指出,若駕駛車車速太快,亦有機會撞倒低飛的雀鳥,並影響駕駛者安全。她建議當局可以加裝閉路電視,監察低飛鷺鳥,在保障駕駛者安全同時,亦即時救援受傷鳥類。
香港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黃雪媚則呼籲,政府及社區應探索創新方案,透過社區參與及教育,實現人鳥共存,「其實很依賴社區參與及教育,如果每個人在不同崗位可以想多一步,我哋都覺得社區及雀鳥可以共存。」而食環署回應指,已每天派員清洗運頭角里受影響路段,並因應路面及交通情況,每周額外清洗四次,以減輕問題。
78 HOY資訊台:《一線搜查》
播出日期:逢周一至五
播出時間:晚上8時77台首播、10時半78台重播
WhatsApp報料熱線:68960931
節目重溫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