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三周年|蔡若蓮:大學排名證香港教育實力雄厚 擬檢討「本地生」定義、冀設過渡期
【有線新聞】美國收緊留學政策,本港資助大學收到850宗海外轉校查詢。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接受訪問說,截至上周四,八大共發出約40份錄取通知書,港大、科大佔當中八成,中大和嶺大亦各取錄兩至三人,政府將更積極打造「留學香港」品牌。
本港銳意發展成國際教育樞紐,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接受訪問說今年大學非本地生申請踴躍,有院校錄得接近兩倍升幅,海外學生申請升幅比內地、台灣高,加上QS排名成績令人鼓舞,估計未來非本地生競爭激烈。「可見我們其實香港的高等教育實力是非常之雄厚,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我們有很多的條件吸引世界一流的學者、學生,所以剛才提到當哈佛對同學他的同學在學習上遇到政策轉變的阻滯的時候,我們覺得我們應該義不容辭。」
現時人才入境計劃受養人可用本地生資格讀大學,當局正檢討本地生定義,爭取在新學年聯招前公布,希望設有過渡期。蔡若蓮:「有些人才他在考慮帶著他的小朋友一起來,剛剛他在中五或者是高中的階段,如果我立刻實施的話,他可能已經變不及了,所以我們要考慮譬如他差一年那些又怎樣、差兩年那些又怎樣?正如剛才說,要考慮這個方案會不會對現在人才計劃的影響。」
吸納人才同時,政府亦積極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對於有學界反對由各院校「分餅仔」式發展,蔡若蓮形容教育城是跨院校、跨學科,甚至跨地域的合作,「整個北都大學教育城是一個整體,我們希望有協同效應,所以一定不會用這個『瓜分』的形式。我們在綜合院校的意向的時候,我想我們會用板塊的方式去善用北都這麼珍貴的土地資源。」
立法會早前通過《2025年專上學院(修訂)條例草案》,為自資院校設立統一規管架構,蔡若蓮強調首要考慮院校質素,期望讓他們百花齊放。多間校院申請成應用科學大學或有意升格成私立大學,蔡若蓮說不會就院校數目封頂,認為院校之間會錯位互補,不擔心有惡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