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醫療系統開支十年升逾倍 醫衞局:因人口老化 持續性面臨挑戰
【有線新聞】本港23/24年度醫療開支超過一半來自公共醫療系統,達1,300億元,10年間升超過一倍,醫衞局指與人口老化有關,到2026年長者人口會再多80萬,正面對能否持續的挑戰。
除了衣食住行,醫療是日常生活其中一筆最大開支,23/24年度本港醫療衞生經常性總開支增至2,512億元 ,按年升近200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8.3%,人均醫療開支逾33,000元。當中逾1,300億元,即近五成二用在公共醫療系統,10年間升一倍,與同期長者人口增長率相若。
醫衞局解釋過去十年長者人口升逾六成,目前100個人當中就有22個年滿65歲,而他們就佔用了六成的公立醫院總住院日次;長者人口估計會由164萬增至2036年的244萬,2046年更加增至275萬,公營醫療將面對可否持續的挑戰。
目前公營醫療開支接近百分百由政府支付,私營醫療開支則有六成六由私人支付。政府2019年推出自願醫保,令到私人醫保支付比率由10年前不足一成四升至逾兩成,單計第二、三層私營醫療服務,保險支付比率更接近四成五。
不過自願醫保改變不了市民在需要住院時的選擇,近九成二市民都依賴公立醫院的住院服務,選擇私家醫院只是約8%。醫衞局副秘書長胡偉文:「我們明年會透過一些法例規定,希望提高私營醫療服務收費水平的透明度。配合自願醫保計劃,希望兩者能夠配合,令更多有負擔能力的人去選擇使用私營服務,減輕公營方面的負擔。」
政府近年推動基層醫療,這部分開支升至735億元,佔總醫療開支近三成,政府認為改變「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開始漸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