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藥房|業界:促成「醫藥分家」、助推動慢病共治 林志釉憂專利藥物加價
【有線新聞】政府明年第四季於四區試行認可社區藥房計劃,讓病人按公立醫院的收費水平到社區藥房配藥。有業界認為政策會促成「醫藥分家」,亦有助推動慢病共治計劃。
政府明年下半年推出《社區藥物名冊》,讓「慢病共治」或公院門診病人定時到社區藥房配藥,減少在家中囤積藥物。有業界認為,做法貼近外國醫療系統。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教授黃志基:「英國的藥房一定有國家保健的藥物,同時亦會賣非處方藥,即是小病小痛、自我管理的藥物。同時有不同的服務,例如藥物整合服務。我相信未來日子香港藥房會步向那個程序。」
至於政策會否促成「醫藥分家」,他認為取決於醫生和藥劑師意願,相信兩者可以互利。黃志基:「我想不如說是醫藥合作,病人容易取得藥物,醫生不用花很多時間購買藥物,亦有藥劑師幫他管理,相信在未來日子裏有緊密合作。」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現在只是100多種(藥物名單),之後到3、400種,小規模診所未必有配套,可能窒礙慢病共治參與誘因。配藥如果做到一定程度,醫藥分家反而更好。」
名冊藥物由醫管局統籌採購,以降低成本,但他擔心未來社區藥房或因賺取毛利而增加專利和特別藥物定價。林志釉:「將派藥事情由醫管局公立醫院不賺錢分發到牟利機構,價錢上會否有提價?原先都可能貴,再加上營利可能會更貴。」
社區藥房今年第四季會先在東區、油尖旺、沙田及元朗區招標,預計2027年第四季擴展至全港十八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