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有英籍收藏家捐出大批中國紡織藏品 予香港故宮展覽
【有線新聞】絲綢起源於中國,有5,000多年的歷史,更造就中外文化交融及商貿往來的重要橋樑「絲綢之路」。有收藏家捐出多年來的珍藏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期望把珍貴的文物保留給下一代。
收藏家賀祈思:「我的主要愛好是收藏中國紡織品,我並為此投放了大半生的心血。」已經在香港工作及生活55年的賀祈思,自小受父母研究衣著的薰陶,對服飾產生興趣,他形容自己成為中國紡織品收藏家是命中注定的事。賀祈思:「當我1978年回港時,我在太子大廈工作。某日我行經鄰近的酒店,看見拍賣行的中國紡織品與龍袍展覽,對我而言是一見鍾情。」
這塊密密麻麻地寫滿文字的是清代科舉考生用過的作弊手帕,是賀祈思收藏的眾多中國外銷藝術品之一,他相信中國紡織品有巨大收藏潛力。賀祈思:「中國紡織品之所以特別,在於中國發明了絲綢,這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主要貢獻之一,自然會創造出無數珍藏。」
賀祈思去年12月向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承諾,在2034年捐贈近3,000件中國紡織藝術藏品,其中過百件紡織品以中國歷史為脈絡設置成展覽,館方形容這批收藏是最全面和重要的一批。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游心然:「通過他的這批收藏,我們可以做一個比較系統性的,就是由戰國時期直到清代為止、甚至到20世紀初的一個演變,都可以通過這批藏品裡就是看到它們的一個變化,然後把它們呈現給觀眾看。」
這件明代的藍色紗繡斗牛紋褂是重點展品之一,在入口的當眼處展出,它的製作過程十分繁複,單是針步就用了超過100萬針。游心然:「首先它的工藝是極高的水平,反映到明代的極高的水平。除了反映到刺繡水平,它的服飾制度之外,也是漢藏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物證。」館方正就這批中國紡織品藏品進行研究,期望將來以相關紋樣創作文創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