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水貨」隱形眼鏡充斥市面 隱藏風險或致視力缺失 專家促政府納監管
佩戴隱形眼鏡已成為不少香港人日常造型的一部分,但若非經註冊視光師或眼科醫生專業驗配,隨便購買及佩戴來歷不明的「水貨」隱形眼鏡,隨時令眼睛蒙受不可逆轉的嚴重損害。專家呼籲市民提高警覺,並促請政府盡快納入強制規管,以保障消費者安全。
隱形眼鏡潛在風險高 眼科醫生:錯誤佩戴或影響視力
現時全球估計有約8千萬人佩戴隱形眼鏡,香港則約有47萬名用家。然而,近期多個機構調查發現,市面及網上充斥大量來源不明的「水貨」隱形眼鏡,部分零售店及未經專業培訓的人士亦公開售賣裝飾性(彩色)隱形眼鏡,令人擔憂公共衛生安全。
眼科專科醫生湯文傑指出,佩戴隱形眼鏡潛在風險極高,包括角膜長期缺氧會導致血管增生,如果增生至眼角膜正中間、即瞳孔位置,會直接影響視力。另外,隱形眼鏡的尺寸若果與眼睛角膜弧度不相稱,鏡片移動幅度過大,長期磨損角膜。更嚴重的情況下,有機會受到細菌感染或阿米巴變形蟲感染,導致視力缺失,「就算以抗生素治療後,若果傷口結疤,視力都冇可能百分百康復。」
視光師:隱形眼鏡絕非普通商品 須專業驗配
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會長葉笑麗表示,隱形眼鏡與有框眼鏡的光學原理完全不同,鏡片貼近角膜,度數通常會有25至50度的偏差。而且每個人的眼球弧度、淚液分泌量、佩戴時間長短均不同,必須由專業視光師量度角膜弧度,以及觀察消費者試戴後眨眼及眼球轉動時的貼合度,再選用適合鏡片。
葉笑麗指出,正規「行貨」隱形眼鏡必須在衛生署註冊為醫療器械,包裝上會列有「HKMD」的註冊號碼,市民可透過註冊號碼於衛生署網站核查該貨品的資訊,而且代理商須提供售後跟進服務,一旦出事有跡可循,從而提供保障。
「水貨」充斥市面 視光師促政府納監管
至於「水貨」,又稱「平行進口」的隱形眼鏡,並非經香港授權代理正規渠道入口,而是從外地低價購入,再透過網上平台、社交媒體或部分零售店銷售,難以保證產品質量。
她解釋,「水貨」的運輸過程及儲存環境不受規管,鏡片可能長時間未完全浸泡在保存液,又或溫度、濕度控制不當,影響鏡片材質,含有一定的安全性風險,如果市民發覺包裝盒上的標籤或條碼出現損毀,便要提覺警覺。
葉笑麗說,目前歐美等多國已對隱形眼鏡實施強制註冊制度,但香港仍採取自願註冊,沒有法律規管進口商或零售商必須向衛生署登記。她強調,隱形眼鏡會直接接觸眼球,即使只錯誤佩戴一次也有機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是屬於高風險醫療器械,建議政府納入規管,「不管是入口商、批發商或分銷商都應該在衛生署註冊,應該要有處方要求,才可以保障市民健康。」

78 HOY資訊台:《一線搜查》
播出日期:逢周一至五
播出時間:晚上8時77台首播、8時半78台重播
WhatsApp報料熱線:68960931
節目重溫請<按此>
隱形眼鏡潛在風險高 眼科醫生:錯誤佩戴或影響視力
視光師:隱形眼鏡絕非普通商品 須專業驗配
「水貨」充斥市面 視光師促政府納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