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4日
大角咀貨車行駛時起火 司機救火無效報警
【有線新聞】大角咀有行駛中貨車起火,無人受傷。 消防員動用化學泡沫喉把車身火勢撲熄,之後射水降溫。重型貨車早上由流浮山駛往油麻地,途經連翔道迴旋處。42歲司機發現車底冒煙起火,立即將車停在路邊,先後嘗試用滅火筒及水救火,但不成功,於是報警。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4日
走過老撾|華企助建水電站 江邊逾萬村民獲安置新村 能源合作改善生活
【有線新聞】中國企業近年到老撾協助興建多座發電站,改善電力短缺問題,並為泰國、中國等國家供電,有老撾村民說項目為他們帶來現代化的生活。 入夜後,老撾北部古城琅勃拉邦,這條村燈火通明。對村民來說,24小時無間斷電力供應得來不易,他們原本住在老撾南歐江邊的小村莊經常斷電。數年前老撾政府與中國的電力建設公司合作,沿著江邊興建大型水壩發電,受影響的1萬2千多名村民獲安排搬進30多條好像惠婁村這樣的新村。 惠婁村村長蘇艾島老:「以前的話,我們燒飯都是用柴火。現在用現代化的電器也比較多,很安全很方便。現在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好很多。」村長表示他們搬來這條新村後電力供應比以前穩定,能夠看到電視,亦可以充夠電玩手機。除了安置居民,當局亦重新規劃逾40個動植物保護區,減低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中方在投產和營運項目29年後會將經營權交給老撾政府,現階段正協助培訓200多名老撾員工。中電建南歐江一級水電站值班員沐蘭:「帶來了當地的就業,來到這裏上班我感覺很開心,因為自己有很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數年前老撾曾有水壩崩塌 ,造成至少20多人死亡,6千多人受災。中電建稱南歐江發電項目以中國的技術製造,有信心能夠抵禦百年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4日
夜繽紛|廟街夜市增逾20美食攤檔 冀重新帶旺旅遊地標
【有線新聞】廟街夜市為了配合「夜繽紛」,明日起將加入20幾個美食攤檔,希望重新帶旺這個旅遊地標。 被譽為「平民夜總會」的廟街近年逐漸褪色,為了配合「夜繽紛」,佐敦牌坊的一段將會有新搞作。旅發局聯同檔販會在這裏加開逾20個攤檔,提供目前沒有的加熱食物及懷舊街頭小食,希望重新帶旺廟街。 參與的檔販大部分是附近的商戶,包括半條街外的懷舊糕品店。方先生:「我們的店舖在這裏已經新鮮製作糕品,所以放出來的糕點很好包裝,主要放涼才以最鮮味形式賣給客人,其實是以最新鮮表現。」這個商戶參與夜市較小型的攤位,為了方便開檔花費近萬元度身訂造類似的流動廚櫃。 參與的商戶還包括這間土耳其烤肉店,屆時攤檔會有烤肉機即場供應烤肉卷餅,又會有熱沙咖啡,用土耳其方式招待客人。Nevzat Durmus:「 希望交流文化向本地人及遊客展示我們的產品、土耳其食品。廟街和尖沙咀是香港(國際化)的核心。」 旅發局指夜市免費入場,營業時間周五公布。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3日
公務員守則|新規禁用公職身份批評政策 有工會稱憂提意見仍遭秋後算帳
【有線新聞】有公務員團體關注新版守則列明不能夠以公職身份批評政府政策,認為難以分辨「意見」與「批評」,有工會代表則引述政府指工會可以繼續爭取改善薪酬福利。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傍晚約見多個公務員工會,講解更新的《公務員守則》,會面持續約一小時。有與會者關注新守則列明公務員不能以公職身份批評政府政策,公務員總工會主席馮傳宗︰「我們用了很多篇幅就這件事大家討論,政府有一個很明顯的答覆,就是問題涉及工會的天職,在說薪酬、福利、權益,以致發展種種這些問題,其實工會是繼續扮演應有角色,就着這一點我們看不到有疑慮。」 不過有與會者認為,政府未有清晰定義何謂「批評」。公務員工會聯合會會長唐麗娥︰「有些地方政府會說評論、給意見沒有問題,但你批評就不可以,但這個正正我們問了前後兩次,我工會的立場,甚麼是批評,甚麼是意見?我可以說是給局方的意見,但變成有些人聽見會認為我是批評政府,我是擔心的,工會的存在價值,到底工會是否還能夠發言,會否有些隱藏性的東西會秋後算帳呢?」 除了職方代表,政府說諮詢了公務員敍用委員會,並約見四個公務員中央評議會代表,他們基本上歡迎更新《守則》,諮詢期內公務員可以繼續提意見。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3日
上環法國餐廳十人食物中毒 曾進食生蠔 疑染諾如病毒
【有線新聞】上環一間法國餐廳有客人進食生蠔後集體食物中毒。 涉事餐廳位於上環柏廷坊六樓,10名食客上周六到餐廳晚膳,三日內先後出現肚痛、肚瀉、嘔吐及發燒等徵狀,其中5人求醫、全部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指他們都進食過生蠔,懷疑由諾如病毒引致。食安中心視察食肆後,初步發現有未經烹煮的食物受污染。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3日
氣候暖化難融化冰川? 學者證喜馬拉雅山「自救」降溫 溫差愈大愈隔熱
【有線新聞】氣候變暖加速冰川融化,但高山的冰川可能有「自救」機制,有學者發現當氣溫升高,喜馬拉雅山會發生一種現象,令山上冰川的表面降溫。 喜馬拉雅山是南北兩極以外地球上最多冰川的地方,當全球氣溫上升,無遮無掩的冰川理應首當其衝,好像雪糕一樣開始融化,但事實未必那麼簡單,珠穆朗瑪峰一個氣候觀測站發現,就算整個地區的氣溫升高,冰川地帶的溫度仍然是保持穩定。 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及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的專家重新檢視觀測站的所有氣象數據,終於破解冰川溫度不變之謎。當山區氣候變暖,冰川上空的氣溫的確會升高,但冰川表面仍然是冰冷,即是變暖會令局部溫差上升,因為冷空氣會向下沉,這種溫差會產生一種風,由山頂沿著山坡吹向山腳,稱為「下坡風」。對於山上的冰川,下坡風有冷卻作用,有如一層隔熱屏障,抵銷暖化效應,令冰川溫度保持穩定,所以氣候變暖催生的下坡風,反而有助防止高山冰川融化,是喜馬拉雅山回應改變自我平衡的機制。 但學者認為,這種平衡力量是有極限,下坡風可以為冰川爭取時間,但如果氣候暖化持續,下坡風始終會失效,冰川仍然會融化。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3日
被控「拆文化博物館、丟館藏」 康文署澄清謠言 斥有人別有用心
【有線新聞】康文署針對有人聲稱政府計劃清拆文化博物館,及丟失藝術品發出嚴正聲明。 康文署澄清,近日有懷疑海外組織報稱政府要清拆文化博物館,以及丟失大量重要檔案和藝術品,是別有用心的人發放的虛假言論,予以強烈譴責,重申一直致力推動文化藝術發展,會妥善保存文化博物館的館藏,不會因博物館整合而丟失館藏,會繼續在文化博物館或其他展館展出。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3日
三隧分流|周日起實施分段收費 收費點設顯示屏不列時間 李頌恩:怕有倒數效應
【有線新聞】三條過海隧道周日清晨五時起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非繁忙時段劃一收費,最低收20元。運輸署會在易通行收費點設置顯示屏顯示收費,但不會顯示時間,避免司機為了省錢突然改變車速。 三隧分時段收費周日開始,運輸署再解釋收費方案。以私家車為例,周一至六分三個時段,早上7時半前非繁忙時段,三隧統一收20元。踏入7時半繁忙時段開始加價,每兩分鐘加兩元,紅隧及東隧加至40元,西隧一直加到60元。上午10時15分起進入一般時段,三隧同步每兩分鐘減兩元,直至三隧同收30元。下午4時半再開始繁忙時段收費,晚上7時後返回非繁忙時段,逐步減至統一收20元。周日及公眾假期只分兩個時段,上午10時15分至下午7時15分,,三隧劃一收25元,其餘時間收20元。 三條隧道的易通行收費點附近會加裝顯示屏,不過只顯示收費、不顯示時間。運輸署署長李頌恩:「如果顯示時間,很有可能出現倒數效應,令司機有考慮快一點或慢一點,希望晚一分鐘或早一分鐘節省兩元,交通安全是我們最首要考慮,並不鼓勵這樣做。」收費會按車輛駛過易通行收費點的時間計算,除了西隧兩邊方向都有收費點外,紅隧及東隧都只設在九龍。 打開「出行易」可以見到這刻不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3日
搶人才|各項措施收逾20萬申請 逾8萬人已來港 孫玉菡:反應良好
【有線新聞】政府招攬人才措施共收到超過20萬份申請,約81,000人已到港。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書面回覆議員質詢,說政府各項招攬人才措施反應良好,今年截至上月底,各項計劃共收到超過20萬宗申請,是去年申請總數接近四倍,獲批申請中,「高才通」佔四萬七千人,有三萬人已到港。至於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截至十月底已處理超過5,800宗查詢,轉介超過920宗支援服務要求,大部分涉及求職及尋找住房問題,而10月成立的人才服務辦公室已招聘近40人,每年開支預算約8,300萬元。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3日
港車北上|有議員憂車主未預約照出行 林世雄:會進行抽查 違例者或遭取消資格
【有線新聞】運輸及物流局長林世雄說,港車北上的每月出行數字持續上升,會適時與粵方檢討安排。 港車北上實施約半年,預約出行次數由7月約3,700宗,升至上月的3.26萬宗,總數達8.9萬,林世雄相信隨著市民更熟悉內地駕駛環境,及掌握觀光和消費熱點,預計有更多申請,未來將考慮調整抽籤、預約名額等安排,包括簡化不涉及更改車主、車輛及指定司機資料的續期申請,方便申請人繼續參與。有議員關注有車主在未使用預約系統下照樣開車北上。 選委會界別陳沛良:「當局未來會否要求口岸職員每次都檢查車主相關的港車北上預約出行文件,或在口岸增設自動識別車牌和預約紀錄的儀器?」 林世雄:「運輸署會做抽查,看看有沒有人不跟規矩而出行,如果有這些情況會出警告,甚至可以取消他們港車北上的資格。」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3日
區選|麥美娟:新任區議員全屬愛國者 證新制度行之有效
【有線新聞】新一屆區議員選出,委任名單亦已出爐,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稱全部都是愛國者,證明新制度成功發揮功效,下星期初候任區議員會接受培訓。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委任議員亦不少來自基層組織,有些是專業人士,亦有些是工商界人士,分布大概每個界別都是百分之三十多,看見分布都是平均。這個跟我們一直以來、我們希望區議會,三會大家一起有機的結合,服務我們的社區。其實一直我們在社區,從來都是這個做法,目的是希望不同界別的人士一家來自不同委員會,他們可以形成合力服務我們的市民。」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3日
海洋公園業績轉虧為盈 2022至23年間錄得1.1億元盈餘 總入場人次達240萬
【有線新聞】海洋公園業績轉虧為盈,在2022至23年間錄得1.1億元盈餘。 海洋公園和水上樂園的總入場人次達240萬,按年上升超過四成半,其中門票及商品收入分別上升57%、55%,餐飲收入亦上升近四成,人均消費較去年同期增加6%,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近五成半,由5.4億元增至8.3億元,公司的銀行結餘和持有現金亦增至16.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