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香港舉行下月舉行全球繁榮峰會 邀海外專家領袖來港討論地緣政治問題
【有線新聞】全球繁榮峰會下月13至15日於香港舉行,邀請多名海外專家領袖來港討論地緣政治問題。 峰會由匯賢智庫主辦,邀請200名全球商界、學界代表出席,包括前任美國駐港總領事唐偉康等,美國前外交官董雲裳亦會線上參與論壇。論壇有5場專題討論及青年領袖論壇,主題包括全球化、國家安全、科技、大國競爭及氣候變化。 身兼行會召集人的匯賢智庫理事會主席葉劉淑儀說,邀請海外嘉賓時,沒人表示對23條立法有憂慮。葉劉淑儀:「23條立法我認為已立法一個月,已是達成了軟着陸,因為這一個月來無論外商、外國政府、本地人沒甚麼關注,反應較為溫和。我認為現在是很好的轉捩點,讓我們為香港做更多,將香港作為中間人的價值最大化,及成為中外不同持分者交流的平台,這就是目的,我認為這些工作要長期做,不是一兩次就可達至效果,但我們希望可為香港交多些朋友,讓他們了解多些中國香港。」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23條|鄧炳強:相信反修例風波不會再發生 但不能掉以輕心
【有線新聞】《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通過一個月,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相信2019年反修例風波不會再發生,但不能掉以輕心。 鄧炳強接受中國新聞網訪問時指,現時香港社會的國家安全意識已經提高,現有法律工具確保安全得到保障,相信反修例風波不會再發生,但外部勢力每天都在找機會危害國家安全,不能掉以輕心。他又指,立法諮詢期間,特區政府駐外經貿辦有向外商解釋23條,自己有機會亦會外訪,說好香港故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旅發局明起招募新一期旅遊義工 對象擴大至年輕人
【有線新聞】旅發局明日起招募新一期的旅遊義工。 「老友記」計劃今年改名為「旅遊義工」,繼續找本地人擔任東道主,在旅客諮詢中心為旅客提供觀光建議、解答查詢等,展現香港好客之道。計劃現時有65位義工,三份一為退休人士,旅發局指疫情三年沒有招募過新人,這次把對象擴大至年輕人,已到多間大專院校推廣,期望能招募約四十名好客、有熱誠的新義工。招募期星期三開始,下月底結束,申請人要通過筆試、面試等,獲選者將於8至10月接受培訓,11月起投入服務。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沙田沙井奪命意外|死者父質疑缺足夠保護 政府下令停渠道清洗 暫停承建商競投資格
【有線新聞】兩名渠務工人在沙井工作期間懷疑吸入沼氣昏迷其後死亡,其中一名死者的父親質疑工人是否有足夠保護,政府說會調查,並暫停同類渠道清洗工作,以及涉事承建商競投政府工務工程的資格。 昏迷的工人由救護員用擔架床抬走,一路用自動心外壓機為他急救。其中一名死者的父親說兒子從事渠務工作一年多,質疑承辦商事發時有否做好保護措施。死者李凱威父親李先生:「我懷疑他們根本沒戴面罩,你本應不用進入沙井,但當時應有負責人在場,兩個人一同入沙井,既然是有沼氣,是否應該有偵測器先探測?」 事發在星期二凌晨12時,六名工人在沙田源禾遊樂場以高壓水槍清洗污水渠,期間有兩人懷疑吸入硫化氫昏迷,消防在距離地面約三米深渠底救出兩名工人送院後證實死亡。 行政長官李家超說會深入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渠務署亦已展開措施審視類似工程的安全情況,已暫停類似工程的工作,我必須提及工業意外,我希望勞工處盡快深入調查,看看成因為何,從而按調查結果處理這方面的事情。」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說其中一個調查方向是工人事發時為何會在沙井,「署方會看看,因為照道理清理渠管,工人毋須走入沙井,他們在地面高壓噴水便可以,為何有工人在沙井出現死亡事故?」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馬來西亞兩軍方直升機相撞墜毀 機上10人全部罹難 撞機片段曝光
【有線新聞】馬來西亞兩架軍方直升機相撞墜毀,機上10人全部罹難。 有片段拍到直升機相撞一刻。事發早上9時許,兩架直升機在霹靂州的海軍基地進行閱兵排練,突然在半空相撞,當局正核實10名遇難者的身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沙田沙井奪命意外|18年前兩工人同於該處喪命 議員質疑沒做好風險評估 工會:欠呈報機制
【有線新聞】再有工人在沙井工作時意外死亡,工會指上址已是第二次同類事件,質疑有人未有做好風險評估。 沙田源禾遊樂場沙井兩死兩傷的工業意外,密閉空間的工作安全再度引起外界關注。翻查資料,2006年在同一地點亦發生過同類意外,導致兩名工人死亡。 有議員關注事前有否做足風險評估及安全措施,勞工界(工聯會)郭偉強:「因為我相信我們工友絕對不會貪得意走入沙井,一定是有實際工作需要,問題在於假設原本是毋須進入沙井工作,但遇上特殊情況須要進入,我們員工有無被充份知會要帶備應有的工具呢,我們從電視畫面看到,井口並沒有配備密閉空間應有的設施。」 去年9月商場圓方更換冷氣系統喉管時,有兩名工人吸入硫化氫中毒身亡,政府事後提出修訂密閉空間工作守則,包括要拍攝密閉空間的出入口,但有工會認為措施仍有不足,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就是欠缺呈報機制,工程事前須呈報予勞工處知道,呈報的作用可做到數樣功能。第一、承辦商呈報時須遞交資料予勞工處,包括是施工方案、安全裝備以及做了甚麼風險評估,當勞工處掌握哪裏有工程的資料後,巡查及監管會容易得多。」 蕭倩文又認為要加強工人的安全意識教育,即使承辦商不跟隨指引,沒有提供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黃大仙牛池灣村擬重建公屋 議員關注斧山道改建影響交通 土拓署:會分階段處理
【有線新聞】政府計劃收回黃大仙牛池灣村,重建為公屋、提供2,700單位,同時將斧山道一段行人路改建車路連接龍翔道,有議員關注對交通的影響。 選委會界別周文港:「它亦鄰近新清水灣道,亦是來往西貢、九龍灣、觀塘的主要道路,工程期間如何確保交通不受影響?」 土木工程拓展署南拓展處副處長陳炳華:「臨時交通安排上,會考慮分階段進行,避免影響現時交通情況。例如在龍翔道,牽涉巴士站或小巴站搬遷,會確保小巴或者巴士服務不受影響,那方面亦會在非繁忙時間,路燈或者交通指示牌如果要搬遷,會在非繁忙時間才處理。」 另外有議員關注安置屋邨未及居民遷出前竣工,當局說會先安排居民暫住房委會或者房協出租公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假新聞法|林定國稱暫沒計劃 藉展示軟實力應對「軟對抗」 李家超:行業自律是首選
【有線新聞】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接受報章專訪說,政府暫時沒有計劃就假新聞立法,行政長官李家超就說虛假訊息情況較最壞時期有改進,首選是行業自律處理問題,共同努力不需要立法。 2019年反修例事件及往後幾年疫情激起討論打擊假新聞,上屆政府提出研究立法,到了今屆政府認為不需要立法。李家超:「虛假訊息而製造的問題,當然我們是密切留意,但我覺得情況與最壞的時候相比有進步的地方,但並不表示我們忽略這一方面的威脅。我的取態是如果可以用自律、行業提升和專業化去處理問題,應該是首先的選項,我們要共同努力不需要立法。」李家超說見到新聞界有努力反駁或矯正不正確資訊。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接受《南華早報》專訪說,上月通過《基本法》23條立法後,再就假新聞立法的需要減少,又說定義假新聞是非常困難的法律問題,尤其是如何分辨事實與意見,更急切是要解決「軟對抗」,通常牽涉誤導和不公平的陳述、散布恐懼或絕望情緒,例如宣稱香港是個「墳場」、不再是國際金融中心。 林定國說即使情況不樂見,但「軟對抗」的手段是合法,並沒有法律方法去針對,認為可以學習外國政權,展示「軟實力」以及反駁和發布訊息。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首引反恐條例案|七被告不認罪 控方開案陳詞指炸彈威力強力 或「無差別傷害」民居
【有線新聞】律政司首次引用《反恐條例》檢控的案件,六男一女被告否認串謀爆炸等罪。控方開案陳詞指,被告串謀針對警員放置炸彈威力強大,或會傷害遊行人士及民居,屬「無差別傷害」。 六名男被告由囚車押送,他們否認反恐條例下「串謀犯對訂明標的之爆炸」以及串謀謀殺等控罪。女被告劉佩凝就被控反恐條例下「串謀提供或籌集財產以作出恐怖主義行為」,同樣否認控罪。 控方案情指,2019年12月8日民陣舉行「國際人權日大遊行」,各被告連同其他人串謀在隊伍途徑的軒尼詩道英皇中心附近,放置一大一小炸彈,當中威力較大的一個可在半徑400米範圍造成傷亡,裡面載有約150顆鐵釘。控方說他們計劃用小炸彈引誘警員到場,之後在高處的槍手會向警員開槍,迫使他們向大炸彈的方向後退,繼而引爆大炸彈,待有警員受襲受傷,就可以實行「全民執槍」。 控方指控各被告串謀針對警員,部分人曾經到台灣軍訓和到西貢試槍,搜出的炸彈顯示他們當時「根本已一切就緒」。又不斷強調當日的遊行獲發警方不反對通知,一旦炸彈引爆,必然導致遊行人士、途人以及周邊的民居或財產損傷,提醒陪審團姑勿論個人政治立場如何 。涉案兩個炸彈會造成無差別傷害,並非只會殺害警員,反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黃雨維持逾4小時後取消 多處錄逾40毫米雨量 天文台:上水早上有水浸報告
【有線新聞】受低壓槽形響,本港廣泛地區今早下大雨,多處錄得超過40毫米雨量。天文台今早8時半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維持逾4小時後,在中午12時50分取消。 由將軍澳駛入西貢,天色昏暗車輛要打開車頭燈,路邊有積水,車輛駛過濺起水花。天文台一度發出局部地區大雨提示,上水、打鼓嶺及大埔都有水浸報告。上班時間的金鐘都下着大雨,即使有傘都會被雨水濺濕整濕。中環碼頭望向對面海,看到烏雲密佈,海上亦十分大霧。 天文台指強雷雨區正影響廣東沿岸地區,預測本周都會有驟雨,星期四、五雨勢有時較大。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新田科技城︱李家超歡迎環評獲有條件通過 稱各部門會按法定程序展開工程
【有線新聞】環境諮詢委員會有條件通過新田科技城環評報告,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歡迎,對於環團質疑環評中有35項違反法定要求,李家超指各部門會按法定程序展開工程。 李家超:「我們談論的不單是面積,談論的更是質量,縱然有面積,如果魚塘是荒廢,甚至魚塘是無魚,這我認為不是好而積極的環境保護政策,積極的環保政策是要將環境生態加強,但同樣會確保發展可並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管制即棄塑膠|李家超稱反應正面:對生活影響不算大 環保署平台有充足替代品供食肆選擇
【有線新聞】「走塑」首階段實施,行政長官李家超說反應正面,環保署的平台有充足替代品供食肆選擇,對於有食客意見反映紙製匙羹難以舀飯,有生產商解釋設計是用來盛湯,食肆相信日後會有更高質素的替代品。 即日起買外賣再無膠餐具提供,替代品的質素引起關注,例如匙羹弧度不足以盛湯,舀飯時匙羹柄容易斷開等,有環保餐具供應商解釋紙匙羹設計並非用作舀飯。環保餐具供應商創辦人葉柏麟:「叉或刀都可以用木或竹製作,但使用木及竹作材料製作,是一片去壓製,就不能壓出弧度,所以湯匙就要用紙去製作。湯匙做出了弧度,硬度就會不夠,舀飯時就會不夠力,其實它是用來作湯麵,可能是承載湯及麵,飯匙就要用直身點的。」 餐飲業界稱正尋找合適餐具,稻苗飲食專業學會榮譽會長邱金榮:「首階段食肆仍在選擇質素好的供應商,慢慢會淘汰一批做得不好的產品,我認為逐漸第二、三階段都是樂觀的。」 替代品的質素,不論食客、食肆都非常關注,行政長官李家超認為首階段「走塑」反應仍是正面,環保署的平台有700多種替代品,相信足以選擇,李家超:「我看到整體要大家改變的行為,並不是對生活影響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替代品供應充裕,當然替代品不斷改善,我相信在過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