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24日
元朗套丁案|被告曾引林鄭指丁屋安排不涉刑事 質疑廉署沒查證政策背景
【有線新聞】元朗套丁案,十八鄉鄉事委員會主席程振明及建築公司負責人王光榮被控串謀詐騙,控方傳召廉署證人作供。 王光榮及程振明中午離開法院,廉政公署高級調查主任李梓軒出庭作供。代表王光榮的資深大律師黃佩琪盤問時提到,王光榮在被搜屋和五次錄影會面態度主動合作,第四次會面時更帶備由孫明揚及林鄭月娥等前朝主理房屋事務的官員當年就丁屋問題所寫的信件向廉署解釋相關條款,王光榮深信丁屋安排不受刑事檢控,是基於憲法賦予新界原居民的權益。 辯方又質疑廉署沒有查證政府最高級官員信函的背景,是因為和調查方向不同,所以當看不到,李梓軒不認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23日
一級方程式賽車中國站 比亞斯迪贏得冠軍
【有線新聞】一級方程式賽車中國站,比亞斯迪贏得冠軍。 這位麥拿倫車手生涯第3次排頭位起步,隊友諾里斯第一個彎就超越平治的羅素,搶上第2。雅士頓馬田的阿朗素煞車系統故障,鬥了四圈就退賽。法拉利這站無分落袋,原本第6的咸美頓賽車底板薄過最低要求,被取消資格。隊友陸格歷第5過終點,但跟艾爾派車隊的加斯利都因為賽車過輕,成績同樣被取消。麥拿倫包辦頭兩名,比亞斯迪奪得生涯第3個分站冠軍,諾里斯就得第2。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23日
卡巴迪世界盃 香港女隊挫威爾士摘銅
【有線新聞】卡巴迪世界盃,香港在女子組創佳績。季軍戰大勝威爾士61分。 深色衫港隊四強不敵印度,跟威爾士爭第3。碰到對手後,身體任何部份回到半場線就有分,進攻的鄭紫琳被圍著又拉又鎖都碰到半場線,全取3分。1990年納入亞運項目,卡巴迪2015年正式引入香港,3年後成立首支港隊,2025年登上世界舞台的頒獎台。周晞桐4分落袋,港隊贏75比14,歷史性取得第3。 男子組四強,埋身肉搏更激烈,被幾個藍衫蘇格蘭拉著按著,東道主英格蘭的10號仔都伸到腳出來,贏84比36,會跟大熱門印度爭冠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23日
南韓山火持續逾4,000公頃土地燒毀 4消防員殉職 多區頒布災難狀態
【有線新聞】南韓東南部山火持續,造成4名消防員死亡,約1,500人需疏散,一座逾千年歷史的古廟亦焚毀,當局向部分地區頒布災難狀態,預計未來數日天氣仍然乾燥,不利救火。 網上片段見到,火勢在山坡上蔓延,附近多處亦出現零星火頭,現場煙霧瀰漫,大火逼近道路,司機只可在低能見度下行駛。可追溯至新羅時期、逾千年歷史的雲嵐寺也陷入火海,6座建築物燒毀,佛像等古物由僧侶事先搬走才倖免於難。 首爾東南面250公里的山清郡首先出現山火,強風加上乾燥令火勢難以受控,山林廳上調忠清南道及全羅道的火災預警至最高「嚴重」級別;慶尚南道和蔚山市進入「災難」狀態,至今逾4,000公頃土地燒毀,面積約5,000個足球場,多條高速公路局部關閉、多間學校停課。代總統崔相穆下令動用一切設備和人員盡快撲滅火勢,當局出動近1,600人救災。 氣象廳預計周一再吹強風,乾燥天氣未來數日持續,直至周四才大範圍降雨,預料大火短時間內難以救熄。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23日
滙控艾橋智:料中國未來5年繼續推動全球經濟
【有線新聞】滙豐控股行政總裁艾橋智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錄像發言指,中國在未來五年繼續是全球發展引擎,長遠會成為全球貿易及投資核心的繁榮及可持續經濟體。他又說,經濟轉型及都市化創造更大機遇,電動車、新能源及生物科技將會是經濟新增長動力,在宏觀環境變化之下合作對話相當重要。 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表示,中國軌道交通在設計、建設及營運維護建立了完整體系,積累豐富數據,相信中國標準的軌道交通可以作全系統商業化輸出,為國際軌道交通市場發展起引領作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23日
李強接見美國參議員戴安斯 重申中美雙方應以對話代替對抗
【有線新聞】總理李強接見美國參議員戴安斯。 李強在人民大會堂與戴安斯,還有輝瑞、高通等多名美國企業高層,逐一握手問好。李強重申中美雙方和則兩利、鬥則俱敗,應以對話代替對抗,應是共同合作共贏,而非零和博弈。中方希望兩國攜手努力推進中美關係更加穩定、健康和可持續。 戴安斯則提到自己1991年移居中國時,中國的GDP規模為數千億美元,之後看到數十年的大幅增長和改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23日
逾40年首度被「摘星」 全球最悠久米芝蓮餐廳遭降至二星
【有線新聞】全球擁有米芝蓮星級資格最悠久、有96年歷史的餐廳,最近被搣走一顆星,由三星降至二星。 這間位於法國東南部里昂的三星米芝蓮餐廳1872年開業,保持米芝蓮星級餐廳榮譽已有96年。現年82歲的主廚布蘭克是餐廳的第三代傳人,布蘭克的祖母於1929年為餐廳贏得一星,兩年後得到第二顆星。1964年,年僅25歲的布蘭克全面接手餐廳後悉心經營,1981年他成功令餐廳獲選為三星級,40多年來一直維持這個評級。 不過米芝蓮指南近日決定摘除一顆星,布蘭克的餐廳由三星變成二星。發言人稱評級標準從沒改變,根據食材品質、烹飪技巧等五個方面評定,數名檢察員過去一年多次到訪餐廳後,合議得出的這個評級。 布蘭克稱沒有預計會被摘星,指可能他的餐廳比較古典、不夠入流,但他會繼續以對煮食的熱情,驅動團隊進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23日
中大醫院眼科手術期間天花漏水 衞生署:已要求醫院交報告
【有線新聞】中文大學醫院為病人做眼科手術期間手術室天花漏水,衞生署要求醫院交報告。 事發在本月10日,醫院為一名病人做眼科手術接近尾聲,手術床尾部天花板開始漏水。職員即時用布止住漏水,同時用無菌手術鋪巾遮蓋病人頭部及儀器。手術按原定計劃完成,病人至今亦未出現併發症,醫院已找出漏水源頭和維修。衞生署指漏水不屬《私家醫院實務守則》須呈報事項,但亦已要求醫院交報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23日
陳茂波:繼鞏固與歐美關係 聯動更多內地省市出外招商引資
【有線新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改革激發增長新動能專題研討會」上發言,指香港融匯中國和國際優勢,鼓勵各地企業善用香港的國際平台,將新興產業做到「內聯外通」。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研討會上表示,面對紛繁複雜而且急速改變的世界大局,國家要堅定踐行真正多邊主義,通過深化改革為世界經濟注入動能。香港是全球唯一融匯中國和國際優勢的城市,資金、人才和貨物自由流動、營商環境在國際間獲得多方面肯定,會鞏固與歐美關係以及聯動更多內地省市出外招商引資。 陳茂波周六在北京參觀了一家潮流文化創意企業,與負責人交流了解產品管理和營銷經驗,他又參訪北京一家人工智能應用企業。陳茂波:「金融是我們的根本,但是同時間在服務國家發展大局,跟香港本身的經濟發展多元化來說,科技創新必須擁抱。」陳茂波說香港發展文創產業擁有許多獨特優勢,除了傳統的中西文化薈萃,創作人亦了解內地市場,創造引發大眾共鳴的內容和角色,歡迎這類企業善用香港的國際平台聯通內外。 政府未來五年將推進超過三十個文化智慧財產項目,而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亦將擴闊目標企業範圍,以引入更多文創企業。又會加強於傳統和新興市場宣傳,鼓勵企業利用香港的籌融資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23日
維園花展今晚閉幕 周一派3,500盆可再種植花
【有線新聞】在維園舉行的香港花卉展覽今晚閉幕。 為期十日的花展來到最後一天,仍有不少市民入內觀賞,會場晚上9時將會關閉。花展結束後,大會會將約三千五百盆狀態良好及可再種植的花卉公開派發給市民,市民星期一早上九時可到在維園南亭廣場領取,每人限取一盆,康文署呼籲市民自備環保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23日
輸入外勞|本地建造業、飲食零售業受衝擊 工人慘遭壓價、無工開 工聯會倡設外勞上限
【有線新聞】工聯會指政府擴大輸入外勞計劃,建造業、飲食業就業情況最受影響,部分本地工人無工開、被壓價,建議為不同工種設立外勞上限。 政府2023年起透過多項行業計劃輸入外勞,不足兩年間輸入逾7.5萬名外勞。工聯會指,飲食零售業及建造業受衝擊情況最明顯,過去數個月陸續收到工友投訴工作不足、被壓價等,主要是年紀大及兼職工友。建造業工人:「以前不用擔心沒有工作做,朋友們都互相介紹工作,不用擔憂沒有工作做,現在我勤力也沒有用,找不到工作,新年到現在只工作了三、四天。」建造業工人:「6、7年前是850元,現在還是850元,加上以前有下午茶,現在連下午茶時間都縮減了,半小時吃飯。如何維持生計?兒子又沒有工作,真的很難生活、真的不知怎樣生活。」 立法會議員黃國建議,政府為不同行業工種設立外勞上限,對失業情況嚴重、工資受壓的行業凍結並逐步削減外勞數目,「輸入外勞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和工資合理增長,希望看到行業的失業率和工資是否有合理的增長,剛才也說了有些譬如飲食業失業率去到5%,遠高於失業率3.2%。」黃國又冀望政府加快推出大型工務工程,增加就業。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23日
慢病共治|約90名醫生停收新症 彭飛舟:醫生會調節接收病人 業務執整後會重收
【有線新聞】慢病共治計劃推出近一年半,約有11萬人參與,但參與醫生只有600幾人,當中大約90名醫生更加停收新症,基層醫療署解釋部分是要應付流感季節。 慢病共治先導計劃資助市民接受血糖及血壓篩查,確診者每年最多可接受家庭醫生診症6次,至今大約11萬人參與,但參加的家庭醫生只有650人,即平均一個醫生要看170人,計劃星期五擴展至血脂檢查。 不過現時有約90名醫生停收新症,佔參與醫生總數約一成四,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出席活動時強調只是季節性現象,「每一個醫生業務有變化,有些是季節性的,例如有流感爆發時處理的業務可能比較着重流感病人,有些醫生會調節接收人數,甚至會暫停接收新症,但所有已經配對的市民繼續覆診及跟進,與他們都有密切接觸,當業務執整完有些醫生都會重新接收新症。」 除了參與的醫生不多,亦有報道引述消息指醫患配對不均,有醫生獲配對超過2,000名病人,部分醫生則未能配對病人,彭飛舟強調是由參與者自行選擇,「整個計劃由地區康健中心與市民清楚解釋不同的配對考慮,最終選擇都是市民的,市民可能會就他的工作地點、或是生活的地點作出清晰的選擇,我們盡量將資料提供予市民參考,包括共付費。」 彭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