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中、小學生患精神病倍增 蔡若蓮:定義闊了、涵蓋人數多了
【有線新聞】患精神病的中、小學生五年內增加超過兩倍,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是社會對精神病的意識增加。 蔡若蓮:「第一就是對精神健康的定義闊了,有精神健康的定義闊了,涵蓋的人數多了。另外大家的意識亦提高了,所以有些之前沒有個案,現在都找了出來,所以會看在數個因素下數字就上升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家國天下|中大文物館擴建 為文物修復、公眾教育提供新場地 料下半年落成
【有線新聞】有逾半世紀歷史的中大文物館,是香港首間為展覽文物而建的博物館。大學目前正擴建新大樓和展館,預計今年下半年落成,期望為文物修復、公眾教育等活動提供新場地。 童宇專注研究古代黃金工藝,近年他和研究團隊運用不同的科學儀器,仔細觀察古人在鐵器或青銅器上如何鑲嵌金銀裝飾。他指,目前在中國還未挖掘到當中所用的工具,要研究金匠精湛的工藝,只能以間接方法推敲。中大文物館副研究員童宇:「當這些文物數量多的時候,其實這個結果就愈來愈有意思了,不同時代的工藝可能會有變化,刻刀的大小、形狀,或者鋒利的程度,在不同的地域其實也會有變化。」 中大文物館在1971年創立,目前藏品逾16,000件,橫跨新石器時代至近代,包括國寶級的碑貼拓本、宜興紫紗、貿易陶瓷和書畫等等,不少也是由海內外的收藏家以及文化單位捐贈。中大文物館中國器物主任(副研究員)王冠宇:「這麼多年來,我們每一代的文物館人與各界,無論學者、研究人員或收藏家都有一個很無間的合作。大家有一個信任,有一個信心在此,就覺得將他們的藏品交給我們能得到非常好的保管和研究,也可以達致我們共同的目標,就是令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成就可以好好展現出來,給全球的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黎智英案|稱19年透過李柱銘認識黎 陳梓華:Mark Simon願墊500萬助全球登報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控方傳召第五名從犯證人法律助理陳梓華作供,他說在2019年透過李柱銘認識黎智英,幫李宇軒籌集資金在G20峰會期間全球登報。 黎智英和陳梓華分別由囚車押送到法院,陳梓華作供指,於2019年6月在Telegram「G20公海群組」得知一個叫「RIP」的用戶,計劃眾籌全球登報,希望在G20峰會舉行期間爭取關注香港反修例事件,他後來才知道「RIP」就是李宇軒。當時向對方了解後,得悉對方在眾籌平台已達標,但資金未能即時動用。陳梓華之後嘗試提供協助。根據群組其他人建議,透過李柱銘再聯絡黎智英助手Mark Simon。 陳梓華引述Mark Simon表示,「他的老闆」願意墊支500萬元及提供一切援助,因為眾籌全球登報符合他們的政治主張,陳梓華在庭上表示,按他理解Mark Simon的老闆就是黎智英。 廣告在英國、法國和意大利都有刊登,陳梓華說,最終李宇軒和黎智英分別墊支了400萬和150萬,而他負責協調單據和收據的往來,沒有參與排版和內容。他又憶述李宇軒曾說,「就算按咗層樓」都會願意墊支廣告費。 陳梓華說Mark Simon 非常滿意G20登報文宣的成果,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廣華醫院呼吸機喉鬆脫 病人一度失心跳 院方:患者移動所致 應更新儀器覆檢機制
【有線新聞】廣華醫院二月有病人呼吸機喉管鬆脫、而未被察覺,一度失去心跳。院方的調查認為是欠缺清晰的醫療儀器覆檢機制。 51歲肺結核男病人當時身處負壓病房,院方經調查相信,呼吸機鬆脫是病人移動所致,屬於已知的風險。而護士站未能得知,是因為病床及中央監察儀無連接,加上中央監察儀器介面同時顯示多張病床的數據,難以一時察覺連接失效。調查建議院方要建立有效的覆檢機制,並改善中央監察儀器的介面及擺放位置,提升醫療人員警覺性。而該病人至今仍然留醫,情況危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留二百萬監察內地社交媒體輿論 政府新聞處:有助知悉公眾意見
【有線新聞】政府今年度預留約200萬元,監察內地社交媒體輿論。 政府新聞處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說,愈來愈多內地網民分享及討論本港政策或社會情況,新聞處有需要擴大輿論監察至微博、小紅書和抖音等內地常用的社交媒體平台,新聞處會繼續按情況於市場採購網絡輿情分析服務,又說一直密切留意主流社交平台的輿論,協助當局知悉公眾意見,適時作出回應或澄清。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小行星低重力 探測車難煞停、直升機零動力 瑞士研發三腳彈跳機械人探索
【有線新聞】瑞士有研究團隊發明了一款三腳機械人,以彈跳方式移動,特別適合探索小行星等低重力環境。 小行星是太陽系最早形成的天體,被視為早期太陽系的樣本,另外小行星亦擁有各種礦物資源,所以同時有研究開採價值。 但要在小行星表面活動並不容易,因為重力太小,所有物體也變得「輕飄飄」,大型探測車開動後難以煞停,甚至太快時會飛出小行星;但小行星也沒有空氣,直升機等飛行器無法產生動力。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團隊認為,小行星表面最理想的移動方式可能是彈跳,所以開發了這款三腳彈跳機械人,它必須做到三件事,首先向指定方向跳起,然後在空中保持平衡,最後以頭上腳下的姿勢平穩著地。 為了達至這些要求,三隻腳所有關節也有獨立摩打,將靈活性推向極限,騰空時每隻腳也有平衡功能,就像貓的尾巴一樣。之後以人工智能自我學習協調三隻腳的擺動,做到起跳、浮空控制及落地等動作。 作為測試,團隊與歐洲太空總署合作,以拋物線飛行模擬低重力狀態,結果機械人不負眾望,做到指定方向起跳及著地,團隊會繼續改良機械人,期望將來有機會用它探索小行星。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監考易」連日故障 考評局宣布停用 校長:用多兩倍時間對身份
【有線新聞】中學文憑試的電子報到及監考系統連續兩日發生故障,考評局宣布停用「監考易」,但考生要繼續透過「報到易」簽到,輪到英文科開考,但「報到易」連續兩日有考生無法登入,要轉為人手點名。 關同學 :「只是第二節(登入不到),第一份的時候沒事,昨天也是第二節,今日也是第二節,就沒有用了。」 學生「報到易」變「報到難」,監考員要經電子系統點名就更加難。中學校長會主席連鎮邦:「監考員在使用最新版本的『監考易』速度相當慢,以李兆基書院為例,監考員最後要用45分鐘完成以往只需15分鐘的身份核實程序。」 系統故障由星期四核心科目開考開始出現,因為每一場的考生數目都增至超過四萬人,令數據量超負荷、出現擠塞,當中『監考易』遇到問題更加嚴重。考評局秘書長魏向東 :「因為『監考易』使用大量數據,例如相片等數據,導致系統變慢甚至擠塞,(周四)做了大量工作檢視系統,亦識別出潛在問題,對程式進行更新,但仍然不如理想,都是擠塞得比較厲害。」 考評局最終決定餘下的考試都停用「監考易」,改為人手點名,但考生要繼續使用「報到易」簽到。中學校長會表示理解,認為可減少影響考生情緒。連鎮邦 :「對考生來說臨近考試影響、改變最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海關屯門破私煙倉 檢逾500萬元私煙 38歲男被捕
【有線新聞】海關在屯門搗破懷疑私煙儲存倉,拘捕一人。 38歲被捕男子報稱司機被黑布蒙頭帶走調查,海關凌晨在屯門大欖海關學院附近一個靠近民居的鐵皮場,發現有人將可疑貨物搬上客貨車,隨即採取行動,檢獲114萬支懷疑私煙,市值逾五百萬元,海關相信私煙主要供應屯門,正追查來源。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管制即棄塑膠|環保署:半年適應期將巡視勸喻 商戶若將成本轉嫁顧客是商業自由
【有線新聞】首階段即棄塑膠管制本月22日實施,環保署說首半年適應期只會巡視勸喻,之後屢勸不改才會執法,又指商戶如果將成本轉嫁顧客,都是商業自由。 這支紙製飲管在珍珠奶茶浸泡近一個半小時,你們可以摸一摸,仍然是很堅硬,再過一個多星期,無論是外賣或飲珍珠奶茶,都要轉用這一類非塑膠餐具,環保署安排供應商介紹環保餐具。 甘蔗渣湯羹餐具商說用過洗完,乾透後就會回復原本硬度,賣兩毫一隻,比市面一般塑膠餐具貴約五成。環保餐具商負責人Iris:「我們多了很多查詢,每天都多了很多查詢,而客戶也很多不同類型,例如餐廳、連鎖店。」 環保餐具貴了,食肆會不會將成本轉嫁食客?環保署就指是商業決定。環境保護署副署長胡偉文:「塑膠和非塑膠的價錢其實只相差幾仙,當然最後食肆決定收不收,或者如何向顧客收費,其實是商業決定,食肆最後用什麼方法將成本反映出來,他有他的自由。」 環保署說首半年是適應期,會集中宣傳教育,主動巡視40,000間食肆、零售商店及酒店,了解他們的困難,適應期過後仍然屢勸不改才會執法。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如果有困難會幫助,每次工作都會記錄在案,記下原因,當再去巡視時會看看,我們會視乎他們是否已完成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佐敦華豐大廈三級火|賓館被指亂放雜物 業界重申受監管:劏房才是「無皇管」
【有線新聞】屋宇署16年前已對華豐大廈發出消防安全指示。有住戶批評賓館及劏房業主不願出資維修。賓館業界希望政府提供資助,又指已經要滿足嚴格的消防要求,反指劏房才是「無皇管」。 田女士:「(你了解這要強制驗樓?)這個(強制驗樓)我都不知道,我們很少跟別人打交道,很少溝通。(沒人通知你們要驗樓或驗窗?)沒有。」 王先生:「很多賓館、劏房業主不願意夾錢,所以做不到維修,因為業權多,他們不願意夾錢,就沒有一回事。」 賓館業界說旅館業條例已經收緊,亦要符合相當嚴格的消防標準,希望政府提供更多支援。但他認為劏房無妥善規管,問題更大。香港旅遊業賓館聯合總會創會會長李嘉龍:「很多劏房的質素、生活環境很惡劣,可能有電線外露,廚廁共用。現在在新樓、豪宅不能辦旅館,只可以在舊式商住大廈。政府在大維修上面可否給予更多津貼、誘因,讓這些舊式商住大廈去做得更好。」 市建局表示,華豐大廈的法團早於2020年已申請市建局樓宇復修資助,兩年前獲批,但因未能落實工程顧問。今年2月第三度向市建局申請延期,意味施工遙遙無期。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學童患精神病人數急增 葉兆輝冀復常後緩和 議員促關注教育心理學家流失問題
【有線新聞】患精神病的中、小學生五年內增逾兩倍。去年中、小學匯報32宗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創5年來新高。有專家希望復常後情況能有所緩和,議員就關注教育心理學家的流失問題。 香港學生精神健康近年備受關注,教育局回覆立法會議員查詢,中小學2018/19至2022/23學年患精神病學生由600名,上升逾兩倍,至1,980名。小學和中學的數字每年都有增無減,其中中學2019/20的患病人數較上一學年增幅達逾八成。 身兼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葉兆輝認為,升幅主要受疫情影響。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葉兆輝:「因為我們在學童在成長階段時,學校生活對他們來說十分重要,所以我們很希望復常之後,給予學童多一點的時間,再一次建立他們和朋輩的關係、和老師的關係,還有如何享受在學校的生活,我們相信應該情況會有改善。」 學童自殺個案亦有上升趨勢,中、小學懷疑自殺身亡個案由2019年的23宗,上升至2023年的32宗,是5年來新高。但教育心理學家人數由前一學年92人,減至上學年79人,流失了16人下只有3人入職。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指,自殺數字已響起警號,關注專業人員的人手問題。陳凱欣:「究竟是難以聘請,還是工作環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稅務局:上財年至少314非港人買樓 按年增近一倍
【有線新聞】上個財政年度至少314宗非港人買樓,按年增加近一倍。 稅務局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去年4月至今年2月有超過38,000宗住宅物業買賣,當中314宗是非港人買家,成交金額共30億9,000萬元,較再上一個年度的168宗、涉款約16億元,增加近一倍。而去年10月起,外來人才置業稅項改為「先免後徵」,截至2月底,稅務局收到661宗申請,625宗獲批。另外有15宗外來人才申請「先徵後退」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