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1日
23條|湯家驊:神職人員聽告解不舉報或犯罪 應有意識國安比任何事情重要
【有線新聞】《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包括隱匿叛國罪,本身是資深大律師的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指,若神職人員聽告解時發現內容危害國家安全而不舉報,亦有機會構成犯罪。 湯家驊:「我覺得這是普通常識問題而已,與你是否神職人員無特別關係。若果有人指我現正勾結美國中情局顛覆中國,希望派海軍陸戰隊來解放香港,你聽到都會認為這是叛國行為。法律上不承認有豁免程度,有個別人士就要自己判斷是認為守法重要,還是工作要求更重要,但都談及國家安全問題時,我認為大家應有意識國家安全比任何事情重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1日
奧斯卡2024|羅拔唐尼藉《奧本海默》奪最佳男配角 達芬采兒蘭杜芙獲最佳女配角
【有線新聞】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女配角分別由羅拔唐尼、達芬采兒蘭杜芙奪得。 58歲的羅拔唐尼在《奧本海默》飾演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史特勞斯,大熱奪得最佳男配角,是他三度獲提名奧斯卡以來首次獲獎。至於37歲的非裔美國演員達芬采兒蘭杜芙在《滯留生》飾演經歷喪子之痛的女廚師,首度入圍最佳女配角即獲獎。 由英國及波蘭合拍的電影《特權樂園》則獲頒最佳國際影片,電影講述二戰時期納粹指揮官一家住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旁邊的洋房,生活一切如常,對一牆之隔的人間煉獄不聞不問,電影同時獲頒最佳音效。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0日
23條|禁招待受禁組織集會 議員憂誤墮法網 鄧炳強:重點是否明知故犯
【有線新聞】條例禁止處所負責人招待受禁組織集會,有議員擔心會誤墮法網,當局強調重點在於明知而容許才會犯法。 飲食界(自由黨) 張宇人:「近期經常收到某人的訂枱,以為會是某先生的預訂,當聚會開始時突然之間掛上或者投射上指明是一個被禁的組織,當然我是老闆一定不知道,但一定會告我,這樣我也很麻煩。」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重點是在於是否明知,不論是酒樓或屋苑會所,明知這是被禁團體還租借場地,就肯定是違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0日
兩會|全國人大會議明閉幕 港區代表提逾200建議 包括聯署提高離境免稅額至三萬
【有線新聞】全國人大會議明日下午閉幕,香港代表提出超過二百項建議,包括兩項聯署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馬逢國:「有兩個建議得到所有代表聯署決定以代表團的形式提出建議,其中一個是把離境時的免稅額由5,000元提高至三萬元,既方便內地同胞進出境,也能對香港帶來一些吸引力和好處。另一個是陳帆代表和經濟組的代表提出。」 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非常感謝中央部委的重視,收到財政部的回覆,這是初步回覆,感謝大家提出的建議,當中提到一些技術的意見,我們會把這些技術意見帶回跟智庫商量,也跟特區政府商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0日
23條|有議員憂額外羈留被捕人機制遭濫用 鄧炳強:裁判官認為有需要才批准
【有線新聞】草案提出警方可申請額外羈留被捕人多14天,政府指會由國安法指定法官處理,做法平衡了被捕人權利。 新界東北(民建聯)陳克勤 :「會否警方拘捕某人後,認為這人很可疑及非常複雜,我不理會了,一拘捕後就馬上申請(延長),肯定有足夠時間羈留和調查。」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 :「你都要解釋為何不夠時間,必然要滿足裁判官,他認為有需要才獲批。」陳克勤 :「一拘捕就預先申請,可以這樣嗎?」鄧炳強:「我想這是合理性問題,如果拘捕後第一小時就申請,這是不合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0日
23條|全國人大解釋「中央」一詞 指包含國家主席、中央人民政府等
【有線新聞】全國人大經官方網站對《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中「中央」一詞作出解釋。 全國人大以答問形式在全國人大網發稿,問題提到明確「中央」一詞含義涉及中央事權,回覆則指根據《憲法》及法律規定,草案中的「中央」及「中央政權機關」,包含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家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中央軍委及其他中央政權機關,相關字眼在基本法及國安法中的含義,則要結合法律條款及上下文理解。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0日
23條|商界關注與海外機構交往會否違法 鄧炳強:有意圖、用不當手段有機會違法
【有線新聞】多名議員關注本地商界和學術組織與海外交流時會否觸犯境外干預罪,當局強調要視乎意圖及使用不當手段,亦有議員建議條例要有效保障金融系統不受破壞,當局同意檢視公共基礎設施的定義。 法案委員會討論境外干預罪,有議員問到如何屬配合境外勢力作出干預,商界一(經民聯)林健鋒:「海外企業批評香港政府一些政策,或外國企業倡議一些工作,一般政策研究,例如一間海外銀行對某間中國公司進行投資銀行研究,或發表有關中國或香港經濟研究。剛才提及(制定)評級等,這些會否包括在內?」 港島西(新民黨)葉劉淑儀:「智庫都是與外國很多交往,很多時與境外智庫合作舉辦研討會,譬如我派一個年輕人去見習、實習,叫作『配合境外勢力』,聽起來不是太好,年輕人可能不敢去。」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不要拘泥於『配合境外勢力』不好聽,這不犯法的。首先你有沒有這個意圖,亦不會帶來干預效果,還有不會使用不當手段。沒有另外兩元素,就算與外國如何合作都沒有問題。」 針對危害國家安全的破壞活動罪,任何人意圖或罔顧危害國家安全,損壞或削弱公共基礎設施即屬犯罪,有議員關注是否包括金融系統。 飲食界(自由黨)張宇人:「衝擊聯繫匯率、貨幣、利息,這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0日
八歲男童感染乙型流感 併發心肌炎、休克 情況危殆
【有線新聞】一名八歲男童感染乙型流感,併發心肌炎及休克,情況危殆。 衞生防護中心指男童過往健康良好,本月1日開始發燒、咳嗽和流鼻水,同日及4日向私家醫生求醫,因徵狀持續,再到北大嶼山醫院求醫,並於8日入住瑪嘉烈醫院。他昨日出現氣促、胸痛及腹痛,轉往兒童深切治療部留醫,病人證實對乙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乙型流感併發心肌炎及休克,現時情況危殆。初步調查顯示,病人潛伏期內沒有外遊,他的家居接觸者無出現病徵。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0日
五女涉訛稱可代購大型活動門票被捕 逾150人受騙、涉款200萬 涉美斯球賽及Mirror演唱會等
【有線新聞】警方拘捕五名女子,涉及演唱會及球賽門票詐騙,超過150人受騙,損失合共200萬元。 演唱會門票越來越難買,衍生很多代購,警方接獲報案,一名女子聲稱可聯絡主辦方購票,超過150人被騙,涉及200萬元。 報案三人最初成功透過這名女子買到演唱會門票,於是成立WhatsApp群組「全港最大型演唱會訂飛平台」,透過這名女子代購門票,包括香港隊對國際邁阿密球賽,以及Mirror、Twins及張學友演唱會,結果大部分門票未能到手,單一損失最多67萬元。 油尖警區刑事調查隊督察蘇倩怡:「由於這三名報案人在群組中,聲稱自己有辦法聯絡主辦方,並且用原價去購票,因此這個群組反應非常活躍,短期內已經由30人,增加至三名報案人在內的156人,並在2023年8至12月期間,群組內受害人已經支付超過200萬元予三名報案人,以購買1,900多張門票,但最終只獲得200多張。 警方拘捕報案人在內共五人。蘇倩怡:「其中一名報案人更加在事件即將『爆煲』之際,將大量資產過戶她的親戚,當中不排除有受害人資金。警方相信這個舉動涉及洗黒錢活動,或者用作逃避她可能要面對的民事訴訟或法律責任。」 至於報稱可聯絡主辦方的女子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0日
23條|有議員憂公共設施未涵蓋金融系統 保安局稱再研究
【有線新聞】會議討論「危害國家安全的破壞活動」,有議員關心在公共基礎設施上未有列明金融設施、系統等,建議在條文加入。 飲食界(自由黨)張宇人:「衝擊聯繫匯率、貨幣、利息,這都算是戰爭,包括有人讓『SWIFT』不准香港使用,這些言論不在第47條實在列明,金融方面會否日後都有保障。」 保安局副秘書長廖李可期:「這是有彈性的定義,相信會包括需要包含的公共設施,我們回去會再研究。」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0日
內地經濟增長目標定於5% 王冬勝:中國經濟好、香港經濟便會好
【有線新聞】內地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於5%,本身是滙豐銀行主席的全國政協委員王冬勝被問到,本港經濟會否因此受惠,他認為本港今年經濟已有好轉,加上樓市撤辣,相信經濟情況會更好。 王冬勝:「如果看看歷史,中國經濟好、香港經濟便會好,今年香港經濟已向好方面發展,當然仍然許多挑戰,政府亦推出很多地產政策,地產在過去一、兩周好像轉趨好轉,希望市民恢復到信心,願意出來花費,對本港經濟就會更好。」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0日
23條|衞炳江稱若影響學術自由會發聲 擬規定浸大學生到珠海分校學習
【有線新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香港要融入大灣區。全國政協、浸大校長衞炳江說正計劃規定學生到珠海分校一至兩年,同時有意進駐北部都會區的大學教育城。 施政報告提出在北部都會區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正在北京出席兩會的浸大校長衞炳江說,浸大要持續發展,最欠的是土地,進駐北都可望校園大三至五倍。 浸大校長衞炳江:「在八大院校中,我們地方最小,地方小得我們的地方用得很緊湊,在有新的方向做人工智能、其他東西,要找實驗室、電腦室,找不到地方;要擴展藝術,要找工作室又找不到。如果交椅洲人工島放我們進去,我們都有興趣,我想要地方,有同事笑我在『盲搶地』。」 大學亦響應政府融入大灣區的呼籲,未來會計劃規定學生到珠海分校學習一段時間。 浸大校長衞炳江:「暫時屬自願性質,很快希望做一些2+2、3+1的課程,原本規劃一年或者兩年在珠海校園讀書,加強交流,我希望有互動,不希望變成加州大學化。」 被問到基本法23條會否影響學術自由,衞炳江指如果真的有影響,他會發聲。 浸大校長衞炳江:「所有改變都有人會擔憂,人性對未知的東西一定有恐懼,這是正常的,我自己是一個學者仍在做研究,如果我認為有影響,我一定會站出來,這是一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