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02日
深水埗海壇街路陷 政府初步估計明早6時前重開
【有線新聞】深水埗海壇街路陷,工人繼續搶修,當局預計周一上午6時前可以重開部分路面。 工人操作泥頭車傾倒沙泥和碎石,繼續搶修路面,路陷面積約為八米乘12米、深約四米。水務署署長黃恩諾到場了解,又與渠務署等人員交流情況,當局初步估計因為近日大雨加劇,水土流失引致路陷。水務署已安排專家在附近路面使用雷達探測,檢視路底狀況,暫時未發現附近出現路陷情況。 現場是海壇街近桂林街,路面懷疑受連場大雨影響,星期五路陷並逐步擴大,欽州街與桂林街之間一段海壇街要全線封閉,巴士要改道。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02日
兒童流感奪命多未接種 議員促集體接種 關日華:有家長後悔莫及
【有線新聞】今年流感季節有28宗兒童死亡或嚴重個案,大部份沒有接種疫苗。有醫生估計,流感季節可能持續全年,建議政府派人到學校集體接種,推高疫苗覆蓋率。 今年冬季流感季節由年初持續至今,截至上月29日,累計28宗兒童及青少年嚴重個案,近八成人沒有接種今季流感疫苗,4個死亡個案中,3人沒有接種疫苗。立法會議員梁熙聯同醫學界開記者會,說本港兒童流感疫苗接種率僅達六成,較澳門近八成接種率低,建議政府參考澳門做法,派員到中小學及幼稚園為學生及教職員集體接種。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接種率其實真的不理想,如果能將百分比提高少少,涵蓋多些小朋友,從而減少重症和減少1至2個小朋友死亡,對社會而言已是非常討好的事情。我作為兒科醫生見到小朋友死亡,每個也很心痛,問家長為何不接種疫苗,他們以為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當小朋友感染後,已經後悔莫及。」 有醫生說現時流感感染數字有上升趨勢,估計流感季節會持續。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夏季流感高峰期會否又再長些,如果再長的話,可能伸延至不止夏季,分分鐘接著冬季,所以變相今年基本上,如果劇本真的這樣發生的話,整年也有機會,流感在社區中的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02日
陳茂波赴美綠色發展會議 與加州州長會面 冀中美灣區開放交流
【有線新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結束訪美行程,說要有效應對氣候變化需要跨業界、跨地域長期合作。 陳茂波在網誌發文,說上周在加州出席兩個以綠色發展主題的大型會議,包括「中美地方氣候行動高級別活動」,期間與加州州長紐森會面,又與灣區夥伴簽訂合作推動兩地綠色發展。他說今次對話和合作並非偶然,而是因為彼此的特色和優勢相互吸引,而要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和加快推動綠色轉型,需要跨業界、跨地域長期合作,只要中美灣區能開放交流,協同創新,就可創造更大的價值,未來解決更多難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02日
歐聯皇馬2比0擊敗多蒙特 十五度奪標 安察洛堤:繼續渴望勝利
【有線新聞】歐聯決賽,皇家馬德里2比0擊敗多蒙特,第15次奪標。 卡華積、雲尼斯奧斯下半場各入一球,在班拿貝球場一起看比賽的皇馬球迷都興奮慶祝。皇馬近9次殺入決賽,最後都成功捧盃,連同西甲及西班牙超級盃,成為「三冠王」。主帥安察洛堤第5次以教練身分奪冠,他說不會自滿,球員完成歐國盃、美洲盃後,皇馬會一如以往保持對勝利的渴望,展開新一季。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02日
的士車隊|運輸署:制度促進良性競爭 單頭車主也可參與
【有線新聞】運輸署說在車隊制度下,規模較小的營辦商或單頭車主都可以參與組建車隊。 相信車隊制度可以促進良性競爭,鼓勵的士業界致力提升質素;政府也一直密切留意業界營運情況,透過不同措施紓緩經營困難,例如在不同地點設置上落客點,在交通環境可行情況下放寬部分禁止停車限制,方便的士上落客。署方會繼續與業界保持溝通,詳細研究業界提出的建議,可行情況下適當配合。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02日
深水埗海壇街路陷續搶修 當局爭取周一重開路面
【有線新聞】深水埗海壇街路陷,工人繼續搶修,當局爭取周一凌晨重開路面。 工人操作泥頭車傾倒沙泥和碎石,繼續搶修路面,中電及水務署等派員到場。路陷範圍約十米乘六米、深約三米,水務署、渠務署及路政署跟進搶修。現場是海壇街近桂林街,路面懷疑受連場大雨影響,星期五路陷並逐步擴大。受路陷影響,介乎欽州街與桂林街之間一段海壇街要全線封閉,巴士要改道。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02日
津港企業論壇舉行 李家超: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 兩地互惠共贏
【有線新聞】津港企業論壇在會展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透過視象致詞,說香港擁有高度國際化的營商優勢,可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 李家超:「我們位處亞洲的心臟地帶,全球半數人口在香港五小時航程範圍內,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機場。香港匯聚國際基金一流的金融人才、融資渠道豐富,法律體系與國際接軌,有助內地企業拓展海外業務。特區政府繼續發揮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推動香港和天津深度合作,互惠共贏,為津港兩地合作打開新篇章。」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02日
積金易6.26正式啟用 按先細後大原則「上台」 料明年底前完成
【有線新聞】「積金易」平台今個月26日正式投入服務。 積金局將根據強積金受託人所管理的資產規模,按照「先細後大」原則安排受託人接入平台,預計明年底前完成「上台」程序,屆時「打工仔」每人只有一個戶口,可一次過查閱所有強積金。積金局提醒受託人,會在加入「積金易」前提早通知註冊安排和日期等,如果受託人尚未到時間加入「積金易」,僱主及計劃成員亦毋須預先註冊。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02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湯家驊:西方媒體對案件沒足夠理解 在港外資對國安法沒負面看法
【有線新聞】美國國務院因應初選案,對負責執行國安法的內地和香港官員實施新的簽證限制,行會成員兼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認為是政治偏見主導,批評西方媒體對案件沒有足夠理解。 初選案裁決觸發美國對執行國安法的內地和香港官員實施新簽證限制,行會成員兼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認為是政治偏見主導,西方媒體也對案件有相當程度的誤解,「初選從頭到尾都不是犯法,從頭到尾都不會因初選本身就拘捕、控告你違反國安法,但這一點被外國政客、傳媒借用來抹黑我們。其實他們根本從來不了解,甚至不提及背後的合謀顛覆政權的目的或手法。一是他們沒有足夠的事實理解,二是他故意不去了解這些事實。」 對於有說法指往後若政府做得不好,是否都不能引用基本法條文要求罷免行政長官,湯家驊說這是錯誤理解,議員正當合法地行使職權仍然可受法律保障,又重申今次裁決反映一國兩制下,尊重法治和人權的角度沒有改變,「完全沒有閉門造車,或者關起門莫須有地強行拉你去坐牢,完全沒有這些情況出現。你可能不同意法官的看法,但我們的制度容許上訴,雙方都可以上訴,每次上訴都有非常公開的討論。不要忘記到了終審庭,我們是有外國法官在席。」 他又說不少已在港的外資對國安法沒有負面看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02日
財智商傳|擬設大灣區臨床試驗所 黃煒卓:助擴闊測試規模 吸引生科企業來港
【有線新聞】投資推廣署認為政府提出設立大灣區臨床試驗所,有助擴闊本港的臨床測試規模,連同藥物審批「1+」機制等措施,相信可以提高生科企業來港發展的誘因。 本港積極招攬生物科技企業落戶,但生科行業處於中美角力風眼,早前美國更提出《生物安全法案》制裁內地藥企,會否影響海外企業來港意欲呢?投資推廣署創新及科技總裁黃煒卓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假如企業並非服務美國市場,就不需要擔心制裁風險,「若服務是帶進香港,服務的人群是提供予香港人,是提供予藥廠而該地方是香港,其實與美國是沒有關係。現時(美國)針對的是屬於人類基因排序設備,這是比較小範圍服務。假如該生產商也想落戶香港,而其所針對的市場是東南亞、香港、內地,而不是美國,其實不會受影響。」 他認為本港在生物科研方面具備很多優勢,包括人才、配套設施等,唯一不足是人口較少,難以進行大規模臨床測試,政府去年提出設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將有助解決問題。黃煒卓:「一個中心統一公私營醫院做臨床測試,統一資源包括數據庫、實驗室及資源人才統一做測試,令香港繼續保持優勢,也繼續與大灣區不同地方商討,能否利用大灣區當地醫院8,600萬人口當中的病人,可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02日
家國天下|雲南布朗民族世代採茶 茶企建穩定合作關係 赴港上市走出國門
【有線新聞】雲南有著名茶企去年底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被視為中國茶行業資本化的重要里程碑。企業在當地以世界文化遺產景邁山的古茶林為種植基地,茶農世代以製茶為生,近年更積極發展茶旅共融致富。 在普洱市瀾滄縣的景邁山,行過九曲十三彎的山路,才到達其中一個少數民族,布朗族聚居的翁基古寨。這裡世代也以採茶、製茶為生,2021年村內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元人民幣,有茶農曾一天招待數百名遊客到她的民宿品茶。翁基古寨村民李娜藥:「我們這邊不打農藥、不施肥。曬乾了,然後就我自己挑選,挑選好了就我們在這裡賣。像你們一樣就來品茶,然後喜歡就帶一點,然後就叫朋友後期回購這樣子,每年茶葉出來了他們還會訂購。」 翁基古寨芒景村村代表南海明:「我們這裡布朗族就是這樣子,以前從遷徙過來到這裡以後的就是,差不多有1千多年,然後布朗族發現茶,把茶當自己的飲品,就是布朗族把茶當作生命的一部分。」相傳10至14世紀,布朗族等先民相繼遷徙至景邁山,認識普洱茶樹的生長特性後開始大量栽種,留下了千年萬畝的古茶林,並將獨特的種植方法傳承下去。2023年,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包括茶林、古村寨、茶產業和茶文化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02日
的士車隊|小車行憂生存空間收窄 倡政府推預約APP 予同等機會接單
【有線新聞】的士車隊牌照剛截止申請,有15隊提出申請。有小型的士管理公司說申請門檻太高,擔心日後小型車行或單頭車主生存空間收窄。 莊永德公司有10輛的士,近年越來越難做,乘客少了,司機都難聘請,有時要自己駕駛。政府引入的士車隊,他擔心不只乘客,連司機也流失,屆時生存空間更窄。的士管理公司負責人莊永德:「廿多年前收入一萬多元,現在收入也是一萬多元,廿多年前通脹與今日通脹相差多少,變相沒有太多年輕人入行。屆時成立車隊成功的話,就會吸納所有司機。司機及細車主都要倚賴大車行去做,可能造成市場壟斷。」 根據運輸署數據,截至四月底約180,00輛登記的士,四成、約7,300多輛由約1,070間公司或機構持有,個人名義登記的車主有近8,000人。要做的士車隊持牌人,最少擁有車隊一成的士。以行走市區的車隊為例,最低門檻即要有30輛,撇除與子公司或者同行合作,能夠獨自申辦的公司有大約40間。 莊永德公司有替車主託管和出租的士,這40輛的士不當公司持有,如果想申辦車隊就要買車,加上要安裝行車記錄儀、推出預約程式等,成本以千萬計,小型公司很難負擔。莊永德:「幫人管理、收管理費,一輛車收1,000多、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