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5日
窮家子苦撐留學澳洲讀心理 回流創業淪「雙失」六年 送外賣惹「底層互害」喪命
【有線新聞】山東青島上月發生一宗送外賣糾紛命案,32歲外賣員與小區保安起爭執,遭對方用利刀狂捅數十刀殺害。內地傳媒事後披露死者早年為留學澳洲,父母要向親戚籌錢,花逾百萬元人民幣卻未能長留當地,回流後更創業失敗,6年來沒能找到正職工作,詎料送外賣第6天就被殺害,肇事保安則為了「免受罰」而一時衝動,眾多網民不勝唏噓,直言是「底層互害」。 父母月入僅7千 向親戚籌錢供兒子讀澳洲 事發於上月5日晚,外賣員李越凱在市內一個私人屋苑送外賣,期間與趙姓保安起口角,繼而爆發衝突。閉路電視拍下,趙某從腰間掏出短刀刺向李越凱胸部,且連刺多刀,李越凱送醫急救不治,趙姓保安隨即被捕。據了解,屋苑禁止外賣員騎車進入,而保安看管不力則每次會被公司罰款50元。 據《三聯生活週刊》報道,來自吉林延邊州的李越凱是家中老大,一個弟弟在讀大學,而父母親已年近60歲,分別在飯館打工及擔任保母,月收入合計只有7千多元(逾新台幣3.1萬元)。家中對李越凱抱有很大期望,因此更向親戚籌借數十萬元,讓他到澳洲的大學主修心理學,累計學費超過人民幣100萬元。 回國創業網售手工傢俱 為父母拒戀愛、結婚 李越凱中途曾因為缺錢休學了1年,但最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5日
$2萬生育獎勵金|政府申23億撥款 倘獲通過、最快下月派錢
【有線新聞】政府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約23億元撥款,推行新生嬰兒獎勵金計劃。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向合資格新生嬰兒發放一筆兩萬元現金,由施政報告公布當日起為期3年,政府預留22.9億元,作為未來3年新生嬰兒獎金開支。如獲財委會通過,預計2月下旬開始發放獎勵金。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5日
港女發文夾錢徵「共享外傭」 冀慳朝8晚6託兒費 回應網民負評、拆解如何「三贏」
【有線新聞】育兒成本可謂見仁見智,有長輩幫助可以慳得則慳,但本港很多家庭都要聘用外傭。一名女網民近日就在網上公開徵求「共享外傭」,希望有僱主可以讓家傭幫忙「託兒」,更揚言是「三贏」局面,引起網民熱議。 聲言兩家媽媽可朝早工作 「三贏why not?」 事主在貼文自言將於元朗置業、計劃於2024年前生育,希望尋找元朗、天水圍區的外傭僱主「分擔一半以上傭工費用」,並想將幼兒早上8時至下午6時託育,「晚上19:00會接回」。貼文惹來大批網民質疑「犯法」,直指外傭不能替合約以外家庭工作,「而且你係託兒係人地個屋企度,不如你去搵託兒服務啦」。 面對「犯法」質疑,事主回覆卻聲言「大家都有着數」,讓兩個家庭的媽媽可朝早工作,「社會多返兩個勞動力,又可有兩個新生兒,又創造多個傭工職位,三贏why not?」,更計算指當個看更、侍應也有約萬八元工資,「減去一半傭工費$3,000,家庭收入都多萬五」 網民籲將心比心 「一份糧兩份工」都贊成?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如果你出同一份糧,你老闆而家叫你做合約以外既事,DOUBLE左你既WORKLOAD,你係唔係舉腳贊成?」有網民就直言事主表面慳得則慳,對兩個家庭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5日
強積金去年人均賺逾8千元 外圍表現造好帶動 顧問:港股今年有望好轉
【有線新聞】統計顯示去年強積金人均賺8,000多元,有顧問預計今年港股表現有望好轉,帶動強積金整體回報持平。 去年港股及內地股市「見紅」,但外圍表現造好帶動下,打工仔強積金終於有錢賺。強積金顧問統計顯示去年平均回報3.5%,扭轉過去兩年虧損局面,人均賺8,171元,較2022年蝕逾3.8萬元有明顯改善;各類基金表現當中美股賺兩成七、日股賺兩成四,俗稱「懶人基金」的預設投資策略回報率都有正數,只有大中華及港股「蝕錢」,全線虧損逾一成。 強積金顧問預計今年港股有望好轉,帶動強積金整體回報持平。GUM常務董事陳銳隆:「(港股)上升機會高的,不過不是看得太好,因為基本因素都不是太好,你當(升至)18,000點,美股升一點,加起來我們認為最好的估計,(平均回報)大約是低單位數3、4%左右。」顧問又提醒強積金是超長期投資,打工仔應該每半年至一年檢視自身的投資組合。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4日
輸入外勞|暫約50名司機抵港 2人小巴駕試合格 路線培訓至少一個月
【有線新聞】小巴及旅遊巴輸入外勞司機計劃,截至周三有約50名外勞司機抵港。 政府早前批准輸入969名外勞司機,包括461名小巴司機及508名旅遊巴司機,至今有大約50人來港,正接受駕駛訓練、就讀職前課程及參加駕駛考試;當中六人完成小巴駕駛考試,其中兩人合格。投入服務前需要接受路線培訓,整個過程預料需時至少一個月。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4日
引許智峯言論指陶輝須就「612」交代 警方譴責自由亞洲電台
【有線新聞】警方譴責自由亞洲電台在報道中引述許智峯的評論。 自由亞洲電台周三報道,有份處理反修例示威的警務處助理處長陶輝即將退休,引述正被警方通緝的許智峯指陶輝須就「612」鎮壓作出交代。警方強烈不滿,又向自由亞洲電台發信,指不應提供平台給罪犯發布失實言論、抹黑履行職責的警務人員,損害警隊形象,對此表示極度憤慨,要求自由亞洲電台秉持新聞專業精神,作出準確及中肯的報道。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4日
葵涌醫院復康病房爆甲型流感 三人情況穩定
【有線新聞】葵涌醫院有病房爆發甲型流感。 醫院復康病房「毅置居」,周三起先後有3名病人出現發燒及呼吸道感染徵狀,對甲型流感呈陽性反應,其中一人因為其他醫療需要,轉到瑪嘉烈醫院留醫,其餘病人在葵涌醫院隔離,全部情況穩定。 病房已暫停探訪及停收新症,院方指會繼續緊密監察同房其他病人的健康情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4日
英美專家提新方法遙距觀測大氣層 間接推斷星球是否有水 加快尋找外星生命
【有線新聞】一個星球如果有水,有生命存在的機會大增,天文學家提出一個新方法,只要遙距觀測大氣層成分,就可以間接推斷星球表面有沒有水,加快尋找外星生命。 水是地球的生命之源,深海生物可以一生也沒見過陽光,有些細菌不用氧氣也可以存活,唯獨水是從來沒例外,所有生命也必須因為水作為溶劑,是生物反應不可或缺,所以科學家一般相信,就算放眼宇宙,水仍然是外星生命的重要條件。 但要知系外行星有沒有水並不容易,英國伯明翰大學及美國麻省理工的專家,合作提出一個新方法,關鍵是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水平。地球空氣之中,二氧化碳比例不足萬分之四,但是在金星及火星的空氣二氧化碳佔九成以上。地球的二氧化碳水平比太陽系的鄰居低,是因為二氧化碳溶於水,而地球有海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絕大部分被海水吸收了。 所以專家認為,如果一顆系外行星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水平比鄰近行星特別低,可能是行星表面有水源的徵兆。現役的韋伯太空望遠鏡正好能夠透過光譜分析,遙距偵測星球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所以新方法靠現時技術就做到,有望加快找到有海洋的星球,重點研究有否生命跡象。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4日
面世34年「俄羅斯方塊」終爆機 美國13歲少年成第一人
【有線新聞】很多人都玩過俄羅斯方塊遊戲面世34年,最近相信終於有玩家「打爆機」。 美國13歲少年吉布森上載片段,他上月底玩任天堂版本的俄羅斯方塊,玩了大約40分鐘,到第157關方塊下降得愈來愈快,軟件無法負荷,遊戲畫面停頓,代表「爆機」,吉布森非常激動。 俄羅斯方塊玩法簡單,但是易學難精,外界一直以為因為方塊下降速度太快,玩到第29關之後就無法玩下去,直到近年有玩家陸續研究新的手掣操作技術,才不斷突破新關卡。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4日
今季不推住宅地 地建會梁志堅:於理不合 測量師指政府保守符預期
【有線新聞】政府在今季不推住宅地,是自2011年主動推地以來首次,地建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認為於理不合,等於政府看淡市道。有測量師說考慮到市場反應,政府取態保守都符合預期。 政府自2011年主動推地以來首次季度無住宅官地供應,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說不理解政府的做法,「政府一向都說不管市況如何,有需要便拿地出來賣,現在政府還在預備換地,還是進行當中。無理由突然之間不賣地,即是政府都不看好市道?你不看好也要賣地的。她這樣似乎有少少牽強。」 他又說政府選擇性推地會與市況脫節,「你需要告訴人說,政府要看著市價,你不拿出來賣,你如何探討市價?是值二元便二元,是值四元便四元。如果市道差的時候你不推,等到好的時候才推出,表示說給人家聽,我一定要高地價政策。」 有測量師認為政府今季的推地策略符合預期,萊坊高級董事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方耀明:「現時賣地表當中的八幅地皮,它們的地點都不具優勢。之前也有流標經驗及感覺上地價也不會特別好,估計發展商較保守,變相就算在今天推出任何一幅住宅地,我相信反應不會特別好。」他又說即使私樓供應量未達全年目標,相信對市場的實際供應很有限。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4日
區議會|黃大仙擬辦農曆年廟宇燈會 冀收集意見研防洪措施
【有線新聞】黃大仙區議會首次大會,主席要求區議員接觸居民、收集水浸黑點名單以及提出改善方案,而提振地區經濟小組就提出舉辦元宵燈會。 去年9月世紀大暴雨黃大仙是水浸重災區,區議會首次開會,主席就請區議員收集居民意見,研究防洪措施。黃大仙區議會主席胡鉅華:「研究對象人數我們希望比較多一點,變相我們不會只問十位居民便得出建議,我們希望你們在諮詢地區人士時,代表性是重要的。」 黃大仙區議員陳英:「將來仍可能會有大雨,只靠渠務署、食環署工作治標不治本。」黃大仙區議員潘卓斌:「除了渠務署、食環署,可以聯同房署及區內大型商場業主,吸納他們在事前有應急規劃。」 黃大仙跟其他區一樣都成立了提振地區經濟工作小組,下月會在黃大仙祠舉辦元宵燈會。黃大仙區議會提振地區經濟專責工作小組主席李鎧麟:「其實有四個另外不同區,亦都有同樣活動進行中,我們作為黃大仙,其實我們需要如何發掘和突顯我們自己本區的優勢。」 黃大仙區議員黎榮浩:「我們要想一個辦法令人自願多花錢,他們消費又不是在我們的店,而是鼓勵在當區營業做生意的人,如何提供更好貨品、提供更好服務。」 提振地區經濟工作小組之後會檢討活動成效,再長遠研究其他提振地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