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5日
2024「太空熱鬧年」 穿梭機後繼者登場、重用火箭現競爭 NASA再啟探月任務
【有線新聞】2024年的太空非常熱鬧,有新型太空飛機將於今年正式啟用,亦會有新的可重用火箭面世,有探測器起程前往木星,而壓軸是年尾的探月任務,人類終於再次挑戰奔向月球。 穿梭機於十多年前退役,雖然現在有可重用火箭,但穿梭機一樣有後繼者,就是太空飛機「逐夢者」。由美國民營企業太空山脈研發,預計今年4月,逐夢者將會執行第一次任務,將物資運上國際太空站,之後重返地球。可以在任何傳統飛機跑道降落,是逐夢者的優勝之處。 至於可重用火箭,今年會出現新的競爭者,就是藍色起源公司的「新格倫火箭」,將會於今年春季首次發射。它的運載空間比SpaceX的獵鷹9號更大,理論上更具成本效益。 美國太空總署方面,今年至少有兩個太空任務,首先是10月發射的「木衛二快船」,它將會環繞木星運行,但觀測對象是木星的衛星「木衛二」。科學家相信木衛二內部有海洋,有可能孕育生命。而今年的重頭戲是探月任務「阿提密斯計劃」,將會於年底執行第二階段帶同4位太空人飛至月球上空,雖然今次不會著陸月球,但仍然是阿波羅計劃以來人類離開地球最遠的任務。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5日
落成後從未使用 河套區隔離設施將轉移重用 釋出用地建創新科技園首期大樓
【有線新聞】政府將逐步轉移河套區社區隔離設施到合適地方重用。 疫情期間由中央援建的河套區社區隔離設施,落成後從未使用,政府說為推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會將它們陸續轉移到政府工程項目工地,用作辦公室、工地員工休息室、物料儲存室等;釋出的五公頃用地會盡快開始平整,用作興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第一期第一批五座大樓,配合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5日
濕地公園受傷赤頸鴨帶H5N1 漁護署:已被人道處理
【有線新聞】濕地公園上月發現一隻受傷的赤頸鴨及一具赤頸鴨屍體,確認帶有H5N1病毒。 受傷的赤頸鴨在嘉道理農場接受治療,漁護署測試證實對H5N1禽流感病毒呈陽性,已被人道處理。在公園和農場三公里內各有一個雞場,暫時無發現雞隻有禽流感症狀,園方及農場已加強清潔消毒,漁護署會繼續密切監察情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5日
八劏房業主違租管條例被定罪罰款 涵未提供租金收據等 一人涉九項控罪
【有線新聞】再多八個劏房業主違反劏房租管條例被定罪,罰款26,300元。 八個業主的罪行包括,沒有在租期開始60日內向估價署提交租賃通知書、收取租客水費電費時沒有出示繳費單副本和帳目、要求租客支付不屬於條例准許的款項、沒有提供租金收據等。其中一名業主違反九項控罪,被判罰款6,700元。條例2022年生效以來有87名劏房業主被定罪。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5日
車牌查冊下周起需列明目的 若涉重大公眾利益 運輸署長按情況再考慮
【有線新聞】政府因應蔡玉玲車牌查冊案,完成檢討車牌查冊程序,下周一起申請人需列明目的、用途及披露方法,又引入例外情況申請制度,例如涉及凌駕性重大公眾利益,運輸署長會按情況考慮。 去年香港電台《鏗鏘集》前編導蔡玉玲車牌查冊案,終院裁定上訴得直,指運輸署提供的查冊用途,「與交通及運輸事宜有關」選項不清晰。政府完成檢討,日後申請人需要列明索取資料目的用途及披露方法,並要符合特定條件,包括申請人為登記車主、已取到車主書面同意或聲明申請人權益受直接影響。 查冊只可用於7種用途,包括保險索償、買賣車輛、賠償或申索等。如果不符合這些用途,會有例外情況申請制度,例如涉及凌駕性重大公眾利益,申請人可作書面陳述,運輸署長會按情況考慮。運輸署署長李頌恩:「設立登記冊原意,新聞報道事實上不是我們設立主要考慮,但理解新聞朋友或其他行業朋友。不能估算有多少種情況,可能有其他界別人士需要用,所以有例外情況申請,但是有它的門檻,因為要平衡個人私隱資料保障。」 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說新聞工作分秒必爭,建議當局要有措施便利新聞查冊,「期望運輸署當局就有關機制提供清晰申請程序指引,署方應提供合理時間回覆,同時提供可以聯繫的方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5日
留五幼貓在家多日 斷水斷糧致兩餓死 兩女虐畜罪成囚2個月
【有線新聞】兩隻幼貓斷水斷糧餓死,兩名女子虐畜罪成,判囚2個月。 案情指被告在元朗一間出租鐵皮屋用鐵籠飼養5隻短毛唐貓,前年12月離家多日,未有提供充足糧水,最終兩隻貓餓死,業主發現後報警。屯門裁判法院裁判官不接納兩人辯稱家門反鎖,指沒有理由不找人開鎖或報警,判處他們監禁兩個月;至於3隻生還的貓交由愛護動物協會處理,被告要支付5,000元飼養及治療費。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5日
舊灣仔警署擬變身國際調解院總部 區議員倡開放參觀 律政司料國際訪客增
【有線新聞】灣仔區議會首次大會通過改建舊灣仔警署,設立國際調解院總部。有區議員關注區內交通壓力,又期望能開放總部給公眾參觀。 灣仔區議員李碧儀:「如果他日有會議,交通安排會如何?會否涉及封路需要?對附近居民的影響如何?」灣仔區議員穆家駿:「會否有部分空間可以讓學生參觀?一方面可了解歷史建築,同時認識多些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中作為國際調解中心。」 律政司政務專員王學玲:「活化後將有很多國際訪客,包括國家代表、企業和專業人士,他們入內可以看到我們活化建築如何。我們會思考不同方式令公眾參與或者感受氛圍。」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社交平台感謝區議會支持,說若成功爭取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會是首個設在香港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總部;期望首季獲立法會財委會批准撥款,明年中完成基本工程,年底交付國際調解院。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5日
消息:前記者柳俊江大埔家中燒炭自殺亡
【有線新聞】大埔黃宜坳一名男子燒炭死亡,消息指是前記者柳俊江。 警方表示,今日(五日)下午3時33分接獲報案,指一名42歲姓柳男子在大埔黃宜坳一村屋內反鎖房門,其朋友擔心安危而報案。人員接報到場,消防破門而入,發現事主倒臥在地上,旁邊有一盤燒過的炭。事主當場被證實死亡,警方並無發現遺書,死因有待驗屍後證認,案件列作屍體發現案。 柳俊江兩日前在社交平台分享跑步心得。他2002年擔任電視台記者,曾被派駐北京和廣州,之後轉任公關、身兼多職。元朗721事件,柳俊江在現場協助市民離開時,被人用武器襲擊。 ———————————————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生命熱線:2382 0000 明愛向晴軒:18288 社會福利署:2343 2255 撒瑪利亞會熱線:2896 0000 東華三院芷若園:18281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情緒通」熱線:18111 更新時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5日
窮家子苦撐留學澳洲讀心理 回流創業淪「雙失」六年 送外賣惹「底層互害」喪命
【有線新聞】山東青島上月發生一宗送外賣糾紛命案,32歲外賣員與小區保安起爭執,遭對方用利刀狂捅數十刀殺害。內地傳媒事後披露死者早年為留學澳洲,父母要向親戚籌錢,花逾百萬元人民幣卻未能長留當地,回流後更創業失敗,6年來沒能找到正職工作,詎料送外賣第6天就被殺害,肇事保安則為了「免受罰」而一時衝動,眾多網民不勝唏噓,直言是「底層互害」。 父母月入僅7千 向親戚籌錢供兒子讀澳洲 事發於上月5日晚,外賣員李越凱在市內一個私人屋苑送外賣,期間與趙姓保安起口角,繼而爆發衝突。閉路電視拍下,趙某從腰間掏出短刀刺向李越凱胸部,且連刺多刀,李越凱送醫急救不治,趙姓保安隨即被捕。據了解,屋苑禁止外賣員騎車進入,而保安看管不力則每次會被公司罰款50元。 據《三聯生活週刊》報道,來自吉林延邊州的李越凱是家中老大,一個弟弟在讀大學,而父母親已年近60歲,分別在飯館打工及擔任保母,月收入合計只有7千多元(逾新台幣3.1萬元)。家中對李越凱抱有很大期望,因此更向親戚籌借數十萬元,讓他到澳洲的大學主修心理學,累計學費超過人民幣100萬元。 回國創業網售手工傢俱 為父母拒戀愛、結婚 李越凱中途曾因為缺錢休學了1年,但最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5日
$2萬生育獎勵金|政府申23億撥款 倘獲通過、最快下月派錢
【有線新聞】政府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約23億元撥款,推行新生嬰兒獎勵金計劃。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向合資格新生嬰兒發放一筆兩萬元現金,由施政報告公布當日起為期3年,政府預留22.9億元,作為未來3年新生嬰兒獎金開支。如獲財委會通過,預計2月下旬開始發放獎勵金。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5日
港女發文夾錢徵「共享外傭」 冀慳朝8晚6託兒費 回應網民負評、拆解如何「三贏」
【有線新聞】育兒成本可謂見仁見智,有長輩幫助可以慳得則慳,但本港很多家庭都要聘用外傭。一名女網民近日就在網上公開徵求「共享外傭」,希望有僱主可以讓家傭幫忙「託兒」,更揚言是「三贏」局面,引起網民熱議。 聲言兩家媽媽可朝早工作 「三贏why not?」 事主在貼文自言將於元朗置業、計劃於2024年前生育,希望尋找元朗、天水圍區的外傭僱主「分擔一半以上傭工費用」,並想將幼兒早上8時至下午6時託育,「晚上19:00會接回」。貼文惹來大批網民質疑「犯法」,直指外傭不能替合約以外家庭工作,「而且你係託兒係人地個屋企度,不如你去搵託兒服務啦」。 面對「犯法」質疑,事主回覆卻聲言「大家都有着數」,讓兩個家庭的媽媽可朝早工作,「社會多返兩個勞動力,又可有兩個新生兒,又創造多個傭工職位,三贏why not?」,更計算指當個看更、侍應也有約萬八元工資,「減去一半傭工費$3,000,家庭收入都多萬五」 網民籲將心比心 「一份糧兩份工」都贊成?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如果你出同一份糧,你老闆而家叫你做合約以外既事,DOUBLE左你既WORKLOAD,你係唔係舉腳贊成?」有網民就直言事主表面慳得則慳,對兩個家庭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5日
強積金去年人均賺逾8千元 外圍表現造好帶動 顧問:港股今年有望好轉
【有線新聞】統計顯示去年強積金人均賺8,000多元,有顧問預計今年港股表現有望好轉,帶動強積金整體回報持平。 去年港股及內地股市「見紅」,但外圍表現造好帶動下,打工仔強積金終於有錢賺。強積金顧問統計顯示去年平均回報3.5%,扭轉過去兩年虧損局面,人均賺8,171元,較2022年蝕逾3.8萬元有明顯改善;各類基金表現當中美股賺兩成七、日股賺兩成四,俗稱「懶人基金」的預設投資策略回報率都有正數,只有大中華及港股「蝕錢」,全線虧損逾一成。 強積金顧問預計今年港股有望好轉,帶動強積金整體回報持平。GUM常務董事陳銳隆:「(港股)上升機會高的,不過不是看得太好,因為基本因素都不是太好,你當(升至)18,000點,美股升一點,加起來我們認為最好的估計,(平均回報)大約是低單位數3、4%左右。」顧問又提醒強積金是超長期投資,打工仔應該每半年至一年檢視自身的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