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秘魯放寬南部納斯卡地區採礦限制 稱為應對非法採礦問題
【有線新聞】秘魯政府大規模取締北部帕塔斯地區的非法金礦,同時放寬南部納斯卡地區採礦的限制,當局強調措施是要應對非法採礦的問題,恢復秩序和治安。 在秘魯北部帕塔斯地區,軍警連日行動,炸毀多個非法金礦的入口,以及礦工居住的臨時建築。能源與礦業部長蒙特羅強調,行動的首要目標是打擊由幫派控制的非法採礦活動,恢復相關地區的秩序和治安。 秘魯上月有13名礦工被綁架殺害,帕塔斯地區一度實施宵禁,軍警加強巡邏。蒙特羅同時宣布將南部屬於聯合國世界遺產的納斯卡線保護區範圍縮減近一半,涉及面積超過五千平方公里。他說受影響範圍不包括保護區內的遺蹟和巨型地畫,因此可以釋出作經濟用途,包括礦業活動,若要進行開採,必須依法申請許可。 有保育團體批評做法等同將非法採礦合法化,削弱對納斯卡線的保護,他們表示秘魯政府出動軍警強硬打擊非法採礦,卻容許保護區變成開採區,政策有矛盾。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中方批魯比奧有關六四言論歪曲歷史事實
【有線新聞】在北京,外交部批評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有關六四事件的言論歪曲歷史事實,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美方有關的錯誤言論, 惡意歪曲歷史事實,肆意攻擊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嚴重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對於上世紀80年代末發生的那場政治風波,中國政府早有明確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得到全體中國人民的忠心擁護和國際社會充分廣泛認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貿易戰|特朗普形容習近平態度強硬 中美難達協議 白宮透露二人本周通話
【有線新聞】美中貿易談判未有突破,美國總統特朗普形容國家主席習近平態度強硬,兩國難以達成協議。白宮透露兩人本周通話,預料會談及限制稀土出口等議題。 美國白宮透露總統特朗普本周將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預料會談及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和貿易等議題。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稱喜歡習近平,但對方態度強硬,很難與他達成協議。在北京,外交部重申中方發展中美關係的原則和立場一貫。 白宮又證實已去信華府的貿易夥伴,要求周三前提交最佳談判方案。美國白宮發言人萊維特:「我可以證實信件的內容,貿易代表辦公室致函所有貿易夥伴,只是善意提醒最後限期將至,她們正在磋商。」路透社早前報道,貿易代表辦公室去信要求各國就購買美國工業和農產品的數量、對美國進口貨品的關稅稅率,以及糾正非關稅壁壘措施等多個關鍵領域提出最佳方案,並就數碼貿易和經濟安全作承諾。 另外,特朗普亦簽署公告,進口鋼鐵及鋁的關稅由25%提升至50%,以保障美國鋼鐵業未來。已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英國鋼鋁關稅維持25%,但若華府認定英國沒有遵守貿易協議條款,或會在下月9日起調整稅率至50%,並制定鋼鋁進口配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習近平晤盧卡申科 願與白俄羅斯共同反對霸權霸道霸凌
【有線新聞】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南海會見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 習近平稱,中國和白俄羅斯是真朋友、好夥伴,雙方一直以誠相待、以信相交,兩國傳統友好歷久彌堅、政治互信牢不可破,各領域合作全面推進,願與對方共同推動兩國關係和互利合作行穩致遠。加強在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框架內協調和配合,共同反對霸權霸道霸凌,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盧卡申科則指將堅定不移發展對華關係,積極推進對華合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馬斯克再批評特朗普減稅法案 白宮:不會影響總統取態
【有線新聞】美國富商馬斯克再度批評總統特朗普推出的減稅法案,白宮指不會影響總統的支持取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呼籲共和黨人聽取馬斯克意見,反對法案。 離開特朗普政府後,馬斯克相隔一星期再次批評特朗普的減稅法案,會導致預算赤字大幅增至2.5萬億美元,使美國公民背負難以承受的債務負擔,形容令人厭惡至極,無法再忍受這項規模龐大、荒謬、充滿政治目的的減稅法案,又指責投票支持法案的人可恥。白宮發言人回應指總統知悉馬斯克的立場,不會改變對法案的看法,重申將會堅持到底,爭取在下月4日前簽署。 這項被稱為「大而美法案」,尋求永久落實特朗普首個任期約4.5萬億美元的減稅政策,及提出暫時豁免徵收小費、加班費及汽車貸款利息等稅項。方案亦包括提高國家債務上限至4萬億美元,允許更多借貸償還債務,又新增約3500億元開支用於國防、驅逐非法移民和維護邊境安全,並提出改革醫療補助及食物券計劃等。 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聯邦赤字在未來十年內會增加3.8萬億美元,更表明會導致國內最低收入家庭資源減少。 法案已獲眾議院通過,正等待參議院審議,少數黨領袖舒默呼籲共和黨人聽從馬斯克意見,又批評法案以削減國民醫療保健換取為超級富豪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尼日利亞水災逾200人死亡、500間房屋受損
【有線新聞】尼日利亞中北部水災,增至逾200人死亡,三千多人要緊急疏散。 在重災區莫誇鎮大量房屋被洪水摧毀,四周滿布泥濘和雜物,多處仍有積水,當局說至少500間房屋受損,有兩條橋樑和道路被洪水沖毀。災民重返家園收拾,有人搭建臨時房屋,官員和義工派發救援物資,有災民說不少家人都在雨災中喪生,希望搬遷到其他地區居住。事發於上周四清晨突大暴雨引發洪水,造成嚴重破壞和傷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貿易戰|美國今起加徵進口鋼鋁關稅 白宮透露特朗普本周與習近平通話
【有線新聞】美國今日起將進口鋼鐵及鋁的關稅由25%加徵至50%,白宮透露總統特朗普本周將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預料會談及限制稀土出口等議題。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公告,進口鋼鐵及鋁的關稅由25%提升至50%,以保障美國鋼鐵業未來。已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英國,鋼鋁關稅維持25%,但若華府認定英國沒有遵守貿易協議條款,或會在下月9日起調整稅率至50%,並制定鋼鋁進口配額。 白宮發言人萊維特亦證實,已去信華府的貿易夥伴,要求周三前提交最佳談判方案。「我可以證實信件的內容,貿易代表辦公室致函所有貿易夥伴,只是善意提醒最後限期將至,她們正在磋商。」 路透社早前報道,貿易代表辦公室去信要求各國就購買美國工業和農產品的數量,對美國進口貨品的關稅稅率,以及糾正非關稅壁壘措施等多個關鍵領域提出最佳方案,並就數碼貿易和經濟安全作承諾。 萊維特亦提到總統特朗普本周將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預料會談及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又指華府正積極監督北京遵守日內瓦經貿會談共識的情況,將與中方官員保持聯繫。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南韓大選|李在明宣誓就職 揚言重建民主制度 務實處理周邊國家關係
【有線新聞】南韓總統大選,由李在明以得票1,700多萬票勝出,是歷屆最多得票。他隨即宣誓就職,揚言建立具彈性、務實的政府,重建被戒嚴風波破壞的民主制度。 當選總統後首個早上,李在明聯同夫人金惠京走進國會,獲內閣和國會議員等鼓掌歡迎。他之後宣誓就任為南韓第14任總統,展開5年任期。他在就職演說揚言建立具彈性、務實的政府,對重建被戒嚴風波破壞的民主,責任重大,將徹查事件並追究責任,不論選民的投票意向,都會為所有人服務。 又指全球環境急速變化,保護主義崛起等威脅國家,將即時啟動經濟緊急工作小組應對。外交方面,他稱會繼續加強與美日合作,以務實態度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李在明:「在牢固的韓美同盟基礎上,我將加強韓美日三邊同盟,務實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以國家利益為先。」韓聯社報道,他最快今日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有機會就關稅等議題交換意見。 代表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得票率近五成,以超過8個百分點擊敗國民力量黨的金文洙。 正式的總統就職典禮在下月17日舉行,由於前任總統尹錫悅被罷免下台,兩任總統之間將不設過渡期,李在明直接接手總統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馬斯克批減稅法案荒謬、令人厭惡 白宮:不影響特朗普支持法案
【有線新聞】美國富商馬斯克再度批評總統特朗普推出的減稅法案,白宮指不會影響總統的支持。 馬斯克在社交平台稱法案將導致預算赤字大幅增至2.5萬億美元,使美國公民背負難以承受的債務負擔,形容令人厭惡至極,無法再忍受這項規模龐大、荒謬、充滿政治目的的減稅法案,又指責投票支持法案的人是可恥。這是馬斯克相隔約一周再度批評法案,他於上周五正式離開白宮,結束長達過百日的政府特別僱員生涯。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美國聲援以色列集會遭擲汽油彈 疑犯六名家人被帶走拘查
【有線新聞】美國科羅拉多州投擲汽油彈案,疑犯索利曼的6名家人,包括妻子和5名子女被移民及海關執法局拘留調查。 國土安全部長諾姆在社交媒體上載影片指,移民及海關執法局正調查索利曼家人是否對其襲擊計劃知情及有否提供任何協助,強調疑犯的卑鄙行徑將全面受到法律追究,又慰問受影響家庭。 事發在周日,45歲的索利曼涉嫌在博爾德市向聲援以色列人質的遊行群眾投擲汽油彈,他日前應訊供認仇恨猶太教,策劃襲擊超過一年,等到女兒高中畢業才施襲,又稱不後悔,亦不排除會再次行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關稅戰|美國去信貿易夥伴 要求周三前提交談判方案
【有線新聞】美國白宮證實,貿易代表辦公室去信所有貿易夥伴,要在周三前提交最佳的談判方案。 白宮發言人萊維特指,是友善提醒貿易代表最後期限即將到來,又稱正與不同國家會面,相信很快可以達成一系列的協議。路透社早前報道,貿易代表辦公室在信中要求各國在多個關鍵領域開出最佳方案,包括購買美國工業和農業產品的關稅和配額,以及糾非關稅壁壘的計劃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南韓大選|李在明作風出位、官司纏身 曾遭企圖暗殺 憑戒嚴奠勝局
【有線新聞】李在明的政治生涯經歷多番起跌,曾經官司纏身,幾乎失去今屆總統參選資格,去年更遭企圖暗殺,大難不死。不過一場突如其來的戒嚴風波,造就他成功當選。 李在明一直是南韓備受爭議的政治人物,他有5宗官司在身,包括擔任城南市市長時與商界合作開發土地懷疑涉貪;參選上屆總統時涉嫌在選舉論壇訛稱不認識城南弊案關鍵人物,作虛假陳述違反選舉法。他一度被定罪5年內不得競選公職,經上訴後,參選總統資格失而復得,而總統享有起訴豁免權,意味李在明卸任或被罷免後才會繼續受審。他否認所有指控,形容是政治打壓。 在南韓愈趨分化的政治環境下,李在明去年1月遭割頸受傷,幸未傷及動脈,兇徒供稱不想他當總統。大難不死、更帶領共同民主黨在國會選舉保住多數議席,經常拉倒時任總統尹錫悅的政策,成為尹錫悅去年12月實施戒嚴的導火線。為煞停戒嚴,李在明翻越圍欄進入國會大樓,成功推動議員表決撤銷戒嚴,事後又堅定推動彈劾尹錫悅。加上他在上屆總統大選本來就僅以不足一個百分點得票落敗,因此戒嚴風波後支持度高企。 61歲的李在明自幼家貧,初中輟學當童工,卻遇工業意外手腕傷殘。他透露曾因痛楚試圖自殺,之後重返校園靠獎學金上大學,更成為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