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識
- i-Cable
- 2023年03月27日
學者揭「玻璃貓」魚身彩虹光 肌肉密集坑紋繞射 料能擾亂獵食者
【有線新聞】這種透明的魚身體有時會呈現彩虹色,有內地學者破解這個現象,原來秘密在於牠的肌肉。 這種魚的學名叫「玻璃缺鰭鯰」,是一種熱帶淡水魚,主要分布於泰國的河流。除了頭及脊骨,牠的身體平時是透明,但如果光線在特定角度照射,身體會閃耀彩虹一樣的光芒,所以這種魚亦是觀賞魚,在香港水族界通常叫「玻璃貓」。 但是玻璃貓的表面沒有魚鱗,為何會有彩虹光?上海交通大學的學者以X光及激光照射魚身,配合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玻璃貓的肌肉有密集的整齊坑紋,間隔闊度正好配合光的波長,當光線穿過會產生繞射分解成不同顏色,形成彩虹光效果。 但彩虹光有甚麼作用?學者估計可能在淺水的時候可以擾亂獵食者的視線,又或者當玻璃貓要聯群結隊,彩虹光可以作為訊號,協調魚群動作同步。
- i-Cable
- 2023年03月24日
美學者克服3D打印蛋糕結構難題 7食材軟硬不同兼保味道口感
【有線新聞】3D打印製作食物,材料一般較簡單,但美國有學者挑戰用7種食材去打印蛋糕,驗證打印食物可否豐富味道和口感。 食物以3D打印成形可以追溯至十幾年前,通常只會用到一、兩種材料,但現實的食材千變萬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學者以「一件蛋糕」作為題目,挑戰以7種材料打印,包括餅碎、花生、果醬、榛子醬等。大家可能以為這只是硬件問題,打印機有7個噴頭不就行了,有甚麼困難?原來實行上不是這麼簡單,因為每種材料的質地也不同,有些比較結實、有些是軟綿綿,如夾硬堆砌的話,很可能半途就會整個崩塌,根本沒法成形。 學者很快明白這個其實是建築設計問題,跟建築高樓一樣要考慮軟硬食材分布,善用結實的材料支持及承托,令蛋糕結構維持穩定;經過不斷改良設計,到第7及第8次終於挑戰成功,印出包含7種材料的蛋糕,之後可以用激光即場加熱,增加層次及口感。 專家指這次挑戰除了打破紀錄,亦證明3D打印食物一樣可以做到食材多元化,甚至發揮3D打印的優勢,根據食家的口味和營養需要設計個人化食譜。
- i-Cable
- 2023年03月23日
日本民間著陸器採「迂迴策略」 借太陽引力進環月軌道 料下月降落月球
【有線新聞】日本一個由私營公司開發的月球著陸器進入環繞月球的軌道,有望成為第一個登陸月球的民間探月任務。 探月任務一向由政府機構主導,日本私營太空公司ispace有可能打破這個局面。公司研發的月球著陸器「白兔」,去年12月由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搭載升空,不過獵鷹9號是中型火箭,去太空站綽綽有餘,但去月球就比較勉強。為了克服推力不足,「白兔」採用迂迴路線,先飛向距離地球150萬公里的遠處,再借助太陽引力奔向月球。 這個策略雖然花的時間長很多,但可以用最少燃料到達月球,當然發射時機要非常準確。結果3個月後迂迴策略證實行得通,「白兔」分毫不差和月球會合,被月球的引力捕獲,日本時間3月21日進入環繞月球的軌道。預計大約在4月底,「白兔」就會嘗試降落月球表面,成為長駐月球的通訊設施,支援之後的探月任務。 以往只有美國、中國及蘇聯的太空機構曾經有探測器在月球軟著陸,民間主導的話,以色列挑戰過但失敗收場,所以如果今次日本的ispace成功,將會是首次有民營企業的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軟著陸。
- i-Cable
- 2023年03月22日
地球生命源自太空? 小行星「龍宮」沙石發現RNA成分 或經隕石碎片散布宇宙
【有線新聞】日本研究人員宣布,從小行星「龍宮」的沙石樣本發現構成遺傳物質的基本成分,意味地球生命最初的材料有可能源自太空。 2019年7月,日本的探測器隼鳥2號著陸小行星「龍宮」,順利採集表面的沙石樣本,於2020年帶返地球,一共5.4克。 其後日本專家一直忙於研究這些來自太空的沙石樣本,最近一次分析了10毫克,發現含有「尿嘧啶」,濃度是每克32納克。尿嘧啶是遺傳物質RNA的4大基本單位之一,是生物的關鍵成分。 關於地球生命的起源,一直有理論認為地球生命最初的原材料未必是地球本身的產物,反而是來自外太空,經隕石來到地球,例如是小行星的碎片。而小行星「龍宮」的年代甚至比地球更古老,即是可能在地球形成之前,生命的原材料已經散布於宇宙,所以專家認為今次發現是「地球生命源自太空」的有力證據。
- i-Cable
- 2023年03月21日
首現直接證據指金星有火山活動 美國太空總署料十年內派探測器 盼了解金星演化
【有線新聞】太陽系除了地球,還有沒有地方有活火山?有天文學家從一批金星舊圖片,首次找到直接證據顯示金星有火山活動。 在地質學的角度,金星的表面相當年輕,這裡有超過1,000座火山,是太陽系最多火山的行星,但究竟金星的火山是死火山抑或活火山,天文學家一直沒定論,但最近終於有新線索。 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早前重新審視一批1991年於金星拍攝的雷達影像,發現其中一座火山附近的圖片2月及10月時有顯著分別,只是相隔8個月但多了一片新地貌,附近的兩個火山口1號跟之前一樣,但2號明顯闊了,專家唯一想到的合理解釋是2號火山口曾經爆發,噴出的熔岩凝固之後形成新的地貌,意味至少於1991年這座火山依然是活火山,今次亦是首次有直接證據支持現代的金星有火山活動。 金星的大小跟地球差不多,有理論甚至認為金星的環境亦曾經和地球相似,甚至曾經有海洋,只是後來發生劇變,才變成現時的極端環境。太空總署預計十年內會再派探測器到金星,到時有望更了解火山活動於金星演化的角色。
- i-Cable
- 2023年03月20日
美學者研基因改造稻米 原則上克服火星泥土毒素
【有線新聞】科幻故事內,火星可以種馬鈴薯,如果想種稻米又是否可行?有科學家模擬火星泥土做實驗,發現如果經過基因改造,在火星種米原則上做得到。 雖然人類從未試過將火星的泥土送回地球,但過去一直透過探測車分析火星土壤的成分,所以要在地球驗證火星可以種甚麼,技術上並非沒可能。早年就有學者以地球沙漠的玄武岩為基礎,製成質地近似火星的泥沙,再根據火星傳回的分析數據加入相應的營養素,調製出「模擬火星泥土」。 美國阿肯色大學的學者近日嘗試用這種泥土模擬於火星表面種稻米,結果顯示火星的泥土有齊種植稻米所需的養分,問題是火星表面同時有「高氯酸鹽」,對於地球的植物有毒。 不過這個問題是有辦法解決,學者以基因剪輯技術修改稻米其中一個基因之後,就算泥土有高氯酸鹽,稻米種子一樣可以發芽,意味只要經過基因改造,在火星種植稻米並非沒可能。未來人類殖民火星要解決火星的糧食問題,除了種馬鈴薯,還可以考慮種米。
- i-Cable
- 2023年03月17日
瑞士研發3D打印智能鞋墊 全天候量度壓力分布 助運動員分析動作或配合物理治療
【有線新聞】瑞士有專家研發了一款鞋墊,可以全日量度雙腳的壓力分布,幫運動員分析動作,或者配合物理治療為病人設計療程。 訂造個人化鞋墊,又或者診斷雙腳痛症的時候,也需要踏上一塊壓力感應墊,量度腳掌的壓力分布,但這種做法有其局限,只會知道站立時的情況。日常生活我們不斷走動、上落斜坡、走樓梯、做運動,這些情況的壓力分布對雙腳健康影響更大,所以一直有人研究可以放在鞋裏面的壓力感應墊。最新嘗試來自瑞士一個國家研究所,聯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及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發明了這款智能鞋墊,以3D打印製作,主要材料是矽膠,在夾層鋪上多個壓力感應器,以導電的墨水連成網絡。 印製完成的智能鞋墊可以直接放在鞋裏面,全日記錄腳掌的壓力分布。初步測試顯示,壓力數據足以分辨各種活動,反映走路、跑步、揹重物時,腳掌受力的不同變化。如果用於運動員身上,可以仔細分析及改善動作,設計更適合特定運動的鞋。對於足部有問題的病人,智能鞋墊亦可以協助制訂個人化療程。不過鞋墊仍在改良,未有推出市場的時間表。
- i-Cable
- 2023年03月16日
美國太空總署公開新一代太空衣 能單膝跪地 料25年女太空人將穿上漫步月球
【有線新聞】美國太空總署公開為下次探月任務研發的新一代太空衣,預料於2025年第一位登月的女太空人會穿上這套太空衣漫步月球。 下次人類踏足月球將會穿上這套太空衣,採用多層式設計,注入維持壓力的空氣,還包含供氧系統,開發人員形容相當於將水肺及冷氣機同時結合到一套衣服裡面。要在月球上工作,太空衣必須保持活動能力,一般步行不在話下,就算是蹲下甚至單膝跪地一樣沒問題。 跟上次阿波羅計劃不同的是,今次美國太空總署不再獨力研發太空衣,而是將設計重任外判予一間私人企業,合約價值2.3億美元,太空總署提供參數及安全指標,如何滿足這些要求由私人企業自由發揮。這種模式一來有助扶植民營太空事業,二來太空衣生產之後,民間探月任務也可以採購。 現時太空衣是深色,但最終版本會用回傳統的白色,盡量反射太陽光,預計這套登月太空衣將會於2025年保護新一代登月太空人,包括第一位踏足月球的女太空人。
- i-Cable
- 2023年03月15日
多國學者發現新超聲波檢查方法 助診斷癌症異常組織 不涉輻射
【有線新聞】超聲波在醫學上有新應用,多國學者組成的團隊發現新的超聲波檢查方法,可以得知人體組織的張力,有助診斷癌症等異常組織。 「超聲波」即是人類聽不到的高頻聲波,當超聲波穿透人體組織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反射,透過分析回聲的方向及時間可以描繪體內的圖像,是一種非入侵的檢測方法,而且不涉及輻射,可用於產前檢查之餘,還可用來診斷血管栓塞、肝硬化及腎石等症狀。 除了醫學成像,超聲波還有一種用法,可以探聽其他身體狀況,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聯同美國哈佛大學、中國清華大學的專家從鐵道的路軌檢查得到啟發,檢查路軌有時也會用到超聲波,當一段路軌的張力愈大,超聲波的傳播會愈快。學者將這種特性用於檢查人體量度超聲波在體內的傳播速度,首次得知人體組織的內部張力,例如某部位的肌肉因為受傷而僵硬,傳統超聲波成像未必看得見,但用超聲波量度張力就會見到異常。 學者認為新技術將來有望製造新型的超聲波診斷儀器,及早發現異常組織,例如體內疤痕、甚至腫瘤。
- i-Cable
- 2023年03月14日
多國學者籲全球水塘三成面積設太陽能板 滿足四成電力需求
【有線新聞】太陽能是綠色能源,但缺點是需要大量土地,有學者將太陽能板浮在水面,根據他們的推算,如果在全球的水塘架設太陽能板,足夠供應全人類電力需求四成。 太陽能板不一定要鋪於地面,浮於水面一樣可以,近年有不少太陽能發電站就是建於水上面,尤其是水塘。中國、美國、瑞典及泰國等多國專家組成的團隊於《自然可持續發展》期刊發表論文,分析在水塘鋪太陽能板的好處,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資源寶貴,靠大廈天台的面積收集陽光不可能提供足夠電力給整幢大廈,但大城市通常有自己的水塘,是收集陽光的理想區域,而且水塘為了供水本來就不會距離市區太遠,在水塘建太陽能發站供水供電一起規劃有地利優勢。另外太陽能板浮於水面,水塘的水有冷卻作用,令太陽能板更加耐用,而在管理水塘的角度來說,有太陽能板的遮蔽,可以減少水塘的水被陽光蒸發,是個雙贏局面。 專家做了個估算,全球有大約11萬個水塘,如果全部水塘將面積的三成劃為浮水太陽能板,便可以滿足全球電力需求的四成,一些人口較少的城市,甚至馬上解決全城電力需要。學者希望更多政府考慮這個方向,提高太陽能的實用價值。
- i-Cable
- 2023年03月13日
Alphabet旗下公司研無人機派件送外賣 巨型二維碼助定位 指定位置卸貨
【有線新聞】Alphabet旗下無人機公司正研發一套速遞系統,由無人機做速遞員,自動收件及派件,更可以送外賣。 世界各地也有公司嘗試用無人機送貨,但第一步始終要專人交貨給無人機,是否可在付貨起已自動化?Google同系的無人機開發商Wing想到在地面設置巨大二維碼,令無人機得知收件位置,加上簡單的吊索系統,就連收件也可以自動化。無人機收件後馬上飛走,避過地面交通直接飛向收件人,同樣以巨大二維碼作為標記,於指定位置卸下包裹。 這款無人機用來送外賣也沒問題,食肆員工掛好餐點後就可以離去,不需要等待「外賣員」,能夠馬上準備下一張訂單。通宵營業的食肆很難找人送外賣,但無人機外賣員就沒這個限制,它們不會倦亦不怕熬夜。 這個系統現時在美國得州、弗吉尼亞州、澳洲也有試點,一個10萬人社區,每天可派送1千件包裹。公司希望在2024年中全面推出這項點對點服務,將收費訂得比傳統速遞更低。
- i-Cable
- 2023年03月10日
美學者稱造出「室溫超導體」 團隊曾涉數據存疑須撤回論文 朱經武:要再驗明真偽
【有線新聞】美國有科學家宣稱成功造出「室溫超導體」,常溫也可以達到零電阻,這是材料科學其中一個終極目標,但實驗結果有爭議,需要進一步檢驗。 導體電阻愈小效能就愈大,約一世紀前科學家發現「超導現象」,有些導體在極低溫下變成「零電阻」,電流不會有任何損耗,但要冷卻至攝氏零下一、二百度,根本沒商業應用價值,所以科學界一個終極挑戰就是研發室溫下可用的超導體。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團隊近日在《自然》發表論文,宣布已經研發出室溫超導體,溫度只要在攝氏20.5度或以下已經出現超導狀態,雖然要加壓至大約一萬個大氣壓力,但比起時刻要用液壓氮冷卻,已經是極大進步。這種超導體由氫、氮及稀土元素鎦等組成,當壓力提升至足夠水平,它會由藍色變成紅色,代表進入超導狀態,但不是所有學者也相信結果。因為團隊三年前也在《自然》聲稱找到室溫超導體,但被指數據存疑要撤回論文,今次同一團隊再次通過評審,不少學者保持審慎態度。 超導研究權威、科大前校長朱經武就表示,今次實驗數據雜訊水平偏高,需要進一步證明結果真確。如果室溫超導體走向實際應用,由電力傳輸到磁浮技術,醫學成像到核聚變發電,也可能出現重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