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4日
兩會|港區政協倡便利內地人來港工作 冀免稅額與海南看齊
【有線新聞】全國政協會議開幕,有港區委員提出便利內地人來港工作措施及兩地旅遊措施的提案。 為了增加香港的競爭力,有政協將會提案建議新增措施,吸引內地人來港工作。盧金榮:「內地來香港,他們要申請一個來香港的通行證,及他們未必是,如果不是一簽多行的地方,每次過來都要申請。由內地來香港工作的,特別是我們現在不夠人用,這班人如果在北部都會區裏的地方上班,是否可以有一些常旅客的安排?那就可以很方便過關,方便的交通來到北部都會區工作。」 盧金榮又建議調整在港工作內地人繳交的稅率,「稅務上也希望有安排,因為這群人可能可以交香港的稅率,不需要回內地補回差額。希望大灣區可以整合,有一個好一點的標準制度,不會我去到不同地方、城市工作,我又要考慮稅率、工作多少天,就要交那個地方的稅,會產生很多不便,也不便利大家四處通往。」 除了往返兩地工作,有政協關注兩地旅遊免稅額的問題。邵家輝:「由1996年到現在,20多年來這個額度也未曾增加。大家知道在這20多年國家經濟飛騰,人民質素有所改善,坊間上產品的價格已隨之而調升。如果將額度調高,相信也能便利內地市民出行時購物,開心點、也能帶動香港經濟發展。我第一步希望可由五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4日
兩會|夏寶龍晚上晤港區政協 提出「零起點」思維 盧金榮:發展需新動能
【有線新聞】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抵達北京準備參加兩會,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與港區政協會面,有與會者引述夏寶龍指希望23條立法盡速完成,又指香港需要新動能。 港區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在兩會開幕前抵達北京,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晚上到酒店與港區政協會面,先與各工作小組組長吃晚飯,其後分三場與委員見面,每場約半小時。有與會者引述夏寶龍指中央期待23條立法盡速完成,對港府充滿信心。 全國政協委員何漢權:「美國和西方對通過23條,他們主要是真的想亂香港和擾亂中國發展,這點我很同意。國家對23條立法的側重,希望在普通法下安全法制更加健全,從而令香港經濟民生更加穩步發展。面對未來他提出一個『零起點』的思維,即是重新面對複雜形勢,重新出發。」 夏寶龍又提及早前訪港,指經濟民生及地區工作是他兩大關注點,指國家一直視香港為掌上明珠。全國政協委員盧金榮:「今次是一個很簡單的見面會,大家都只是見個面。他主要都是提及經濟、民生,這兩方面的發展,也提及香港需要一些新的發展,動能才可以發展好。以前我們很成功,將來要加倍更加努力去做些成績出來,對香港很有信心。」 全國政協及人大會議將於周一及周二開幕,港區人大代表團已經選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財政預算案|曾俊華憂財政每況愈下 指後果將由後代承擔 政府:嚴守財政紀律
【有線新聞】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指,香港財政每況愈下,憂慮香港要借貸度日。政府回應指會嚴守財政紀律。 曾俊華在社交平台發文,指政府若果連年發債應付日常開支,甚至「債冚債」、最終會「荷包乾塘」,由子孫後代承擔。他又指發債用於有長期回報的基建投資是無問題,但回報能否支持到高息就不容易做到,認為當局要減少及留意開支,包括基建項目,反問任由結構性財赤持續是否符合《基本法》量入為出的要求。 財政司司長辦公室指,發債所得全數用於北都等項目,相信項目會帶來回報,又指預算案已提出財政整合計劃、管控公共開支增速等,預料未計及發債,綜合帳目三年後將恢復收支平衡。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大坑勵德邨單位起火 八旬男屋內遭燒死 疑煙蒂燒雜物肇禍
【有線新聞】大坑勵德邨有住宅單位起火,一名87歲男子燒死。 從網上片段看到起火單位火光熊熊,黑煙升上半空,火舌不斷冒出,有消防員在後樓梯位置向單位射水。昨晚約10時,勵德邨邨榮樓一個高層單位起火,消防動用一條喉及一隊煙帽隊,約半小時後將火救熄,約75名住戶自行疏散到地面,消防在單位內發現一具燒焦男屍體。經調查後,懷疑是有未熄滅煙蒂燒著雜物,引起火警。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垃圾徵費|調查指逾兩成劏房大廈沒垃圾桶 劏房戶:冀每個街口設垃圾桶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8月實施,有調查發現,逾兩成劏房及板間房等所在的大廈沒有垃圾收集設施。 目前全港約22萬人居於劏房、板間房等,社區組織協會訪問當中約300人,逾兩成人反映大廈沒垃圾桶,平時都是自行棄置到街上垃圾桶,五成四人反映現時樓梯等公共地方已經有垃圾堆積問題,擔心徵費後惡化。 社協認為這類居住環境,垃圾收集及回收配套都極度不足,政府必須確保這些大廈5分鐘步程內要有垃圾收集設施,「綠在區區」亦要延長開放時間。 劏房戶張女士:「街口如果要收回橙色垃圾桶,我們根本沒有地方扔垃圾,(家裏)也沒有地方收納,希望政府在每個街口也設立垃圾桶。」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政府『綠在區區』會否可以提升數量,甚至周六日、假期、夜晚也可以有申請和回收?」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葵涌德昌大廈單位起火 消防救出單位七隻貓 男戶主不適送院
【有線新聞】葵涌有大廈單位火警,1人吸入濃煙不適送院,消防又救出7隻貓。 3隻貓救出時昏迷,要用氧氣罩協助呼吸,另外2隻貓懷疑由高處墮下,其中1隻骨折,所有貓由愛協職員帶走治理。 下午1時半左右,葵涌道1001號德昌大廈八樓一個單位起火,消防派出煙帽隊開喉灌救,約半小時後將火救熄,數十名居民疏散,39歲男戶主吸入濃煙不適送院。初步調查相信是抽油煙機電線短路引起火警,沒有可疑。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高才通|7萬宗申請近8成獲批 逾一半高才已獲聘
【有線新聞】高才通計劃推出一年多,勞福局說至今接獲70,000宗申請,近80%獲批。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基本上40%多的高才已經到港,90%其實打算一年內到香港。他們最需要的是甚麼?最需要第一是找工作、創業。當中54%高才已經在香港找到工作,代表甚麼?代表還有約50%的高才他們準備來香港,也希望找到工作,這批高才就是我們要幫助的高才。」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撤辣」後首個新盤開售 石硤尾新盤開售4小時沽清 發展商:抵港人才正加快入市
【有線新聞】樓市全面「撤辣」後首個全新盤開售,登記時間因應買家太多而延長,4小時內沽清單位。有代理說這幾日的成交量已經等同2月份,發展商就說新抵港的外地人才正加快入市。 新盤開售,逼爆展銷廳的場面重現,那麼辛苦,為的是這個石硤尾新盤。首批價單「撤辣」前公布,「撤辣」後未有反價,有入市買家認為除了「撤辣」,取消按揭貸款壓力測試都有幫助。買家趙小姐:「有(幫助),按揭成數高了。我想(市場)會慢慢回升,會有更多人入市,你看到這個樓盤這麼多人,就知道市場暢旺。」 不過有買家認為自住需求才是最大考慮。買家張先生:「幫忙不大。(為甚麼?有沒有打算按揭?)有的,但我們計算過,都是相差數千元。(會不會擔心之後市跌?)都沒有辦法憂慮,唯有堅持。」 這個新盤首批推售138伙,佔單位總數約兩成,最終超額認購逾30倍,開售4小時就沽清。發展商指最快周末前加推第二輪單位,又指留意到有不少非本地人入市,相信部分來自人才計劃。 恒基物業代理營業部總經理林達民:「畢竟這一類客人是移民來的,他們買樓高峰期是抵達後一至三年內買樓,有些可能是提早了購買,他們可能覺得香港樓市最壞時間已經過去,所以加快買樓決定。」 有代理說「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財政預算案|曾俊華稱對財政每況愈下感擔心 憂香港借貸度日、「債冚債」致庫房空虛
【有線新聞】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說,對香港財政每況愈下感到擔心。 曾俊華在社交平台發文,稱對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最憂慮是香港將要借貸度日,指有人認為債務佔生產總值一成多不是大問題,但香港作為地方特區,與其他國家比較不太適合。又說發債用於有回報的基建投資沒有問題,但若連年發債支付日常開支,甚至「債冚債」,擔心導致庫房空虛,從而影響信用評級,甚至要加稅加費、公共服務「大縮水」。他提醒必須減低政府經常開支和基建等非經常開支,若任由結構性財赤持續,質疑是否與《基本法》量入為出的要求相符。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兩會|賀一誠明赴京列席人大開幕 翌日返回澳門
【有線新聞】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將到北京列席人大開幕。 賀一誠明日會前往北京,準備列席周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翌日就返回澳門,期間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將署理行政長官職務。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老牌承建商馮祥記清盤 甯漢豪:沒政府工程受影響
【有線新聞】老牌承建商馮祥記建築清盤,發展局說沒有政府工務工程受影響。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對我們工務工程來說沒有特別影響 ,因為從來主要都不是做政府工程,手上亦沒有合約未完成。希望我們業界當然做好工夫,作為業界好好管理工程,其實未來香港工程量有所增加,大家只要管理好就有生意做。」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維港每月辦煙火刺激旅遊業 陳茂波:相繼有團體有興趣贊助 冀措施令旅客「留耐啲」
【有線新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透露,相繼有團體表達願意贊助維港煙火及無人機表演,希望透過不同刺激措施讓旅客「留耐啲、駛錢盡情啲」。 陳茂波在網誌透露,預算案提出在維港每月舉行煙火及無人機表演後,相繼有團體表達有興趣贊助,作為它們宣傳計劃的一部分。餐飲及零售商亦正積極籌備新一輪宣傳活動,希望抓緊機會加強促銷推廣。 他說市民及旅客消費模式轉變,政府希望透過一系列措施令旅客有豐富多元的體驗,可以「留得耐一啲、使錢盡情啲」。國際級盛事和論壇亦會陸續有來,包括國際電影節、Art Basel,以及金管局舉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等,活動短期內一浪接一浪,可帶來更多商務和休閒旅客,同時刺激本地消費需求。 他又提到預算案的三條主線就是要穩住短期信心,強化長期經濟發展的策略部署,確保公共財政的穩健及可持續性。連日向公眾和傳媒解說後,不少市民都認同目前最重要是穩住社會信心,亦理解財政整合的需要。 他重申金融和創新科技仍然是香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兩個主引擎,政府會繼續投放資源,進一步鞏固及提升香港競爭力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