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11月04日
涉19年愛丁堡廣場襲警及搶犯 兩男暴動罪成 還押月中求情
【有線新聞】兩名男子在中環愛丁堡廣場襲警及搶犯,被裁定暴動罪成。 控罪指2019年12月22日有示威者與警員在愛丁堡廣場衝突,23歲被告陸家裕及蕭子峰分別用腳踢警員及嘗試搶犯,被告辯稱案發前視線受人群阻礙,上前只是了解發生甚麼事,但區域法院法官葉啓亮不接納說法,認為他們是刻意留守現場,腳踢警員引發另一場暴動,令暴力升級,裁決他們暴動罪成,押後至本月16日求情,還押懲教署看管。
- i-Cable
- 2022年11月04日
載荷專家︱百二人報名選拔 參加者盼帶螃蟹升空實驗:會否變得更美味?
【有線新聞】香港人首次有機會被選中做載荷專家上太空,其中一名參加者說,如果被選中,希望可以帶螃蟹上太空做實驗。 國家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香港有120人報名,31歲郝小添是其中之一,他在青島成長,18歲來香港讀書科大計算機科學博士畢業,農業科技公司創辦人郝小添:「很多同學朋友都說自己長大想當科學家、宇航員,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大致博士讀完了,也算當了科學家,這次有機會選拔宇航員,對我來說是非常開心、幸運的事。」 他說參加選拔後,現時繼續做好科研工作,還要加強鍛練體魄,由以往游1,000米,加到1,500米才完結。 載荷專家在太空負責科學實驗和研究,郝小添說自己從小喜歡吃蟹,想將養蟹的技術帶上太空,郝小添:「螃蟹作為動物,如果上太空會否有類似的變化?會否成長得更快?會否變得更美味?也有可能承受不了太空的環境,發生不良變異或去世,也是有可能的。我個人非常好奇把螃蟹帶上太空,一定是全世界較突破的事情。」 有份鼓勵郝小添的立法會議員吳傑莊說,今次選拔意義深遠,至於未來選拔過程還有什麼挑戰,他們說簽了保密協議不能說。
- i-Cable
- 2022年11月04日
立法會第四次前廳交流會 本月23日舉行
【有線新聞】立法會第四次前廳交流會,本月23日舉行。 第四次前廳交流會由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帶隊,本月23日上午9時至10時半舉行。
- i-Cable
- 2022年11月04日
航拍機偷拍|26歲男涉窺淫罪被捕 據悉涉港麗、JW萬豪、六國酒店
【有線新聞】一名男子涉嫌用航拍機偷拍其他人在住宅及酒店內的私密行為,被警方拘捕,是首宗涉及航拍機的窺淫案件。 檢獲的證物包括兩部小型航拍機和搖控器,警方是在上月9日晚接獲市民報案,說在金鐘法院道檢到一部航拍機,調查後發現入面載有大量影片,其中20多條是最近兩個月拍攝,屬於不雅片段,隔著窗戶拍攝住宅及酒店內的情況。 中區警區刑事部總督察阮潔雯:「當他發現有人露出私密部位或有其他人的私密行為時,小型無人機在該處停留,徘徊數分鐘拍攝,調查也發現小型無人機某些燈被貼上黑色膠紙,相信是避開別人的注意,拍攝的時間都是晩上,我們相信在晩上不易讓人察覺窗外有無人機。」 據了解,被拍攝的地點包括港麗酒店、金鐘萬豪酒店及六國酒店等,警方根據航拍機登記人的資料在慈雲山慈正邨正旭樓以涉嫌窺淫罪拘捕一名26歲姓吳的男子,會再調查他有否出售或發布相關片段。 私隱專員公署不評論個別案件,但會密切留意事件的發展,又說住所及酒店房間屬私人空間,如果航拍機停留在窗前拍攝裡面市民的影像,有可能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
- i-Cable
- 2022年11月04日
增4516宗確診 多11名患者離世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4,516宗確診,多11名患者死亡。 本地個案佔4,160案,輸入有356宗,有634宗是來自學校涉及432間學校,有11間學校有個別班級需停課7天。新變種病毒方面,多7宗XBB個案,其中有4宗屬輸入。
- i-Cable
- 2022年11月04日
律師陳子遷「私了」案 四被告認罪 分別判囚19至34個月、一人入教導所
【有線新聞】反修例期間律師陳子遷遇襲案,四名男子承認傷人等罪,分別判囚19至34個月及入教導所;法官形容襲撃事出突然,陳子遷因譴責被告被追打20多米,無造成永久傷害屬不幸中之大幸。 被告鄭學洺、王浩雲、唐健帮及譽韋崙由囚車押送到區域法院,案發前年5月24日,數千人到銅鑼灣示威沿途堵路縱火,律師陳子遷到場譴責,被四名被告「私了」,他們被控暴動及傷人罪,除了唐健帮,其餘三人暴動罪獲改控非法集結,全部早前認罪。 法官判刑指,當日的非法集結有預謀滋擾公眾,包括被告在內二十多名施襲者,在沒有酒精、藥物影響下,徒手或以長雨傘自發襲擊陳子遷,陳子遷逃跑但仍被他們追打二十多米,被襲擊至衣衫襤褸、血流披面、全身多處有傷,過程中無人施以援手,若施襲者稍有不慎,很可能鑄成大錯,形容陳子遷無永久傷害屬不幸中之大幸。他是唯一遭受暴力對待的人,襲擊事出突然,歷時一分多鐘,無證據顯示是經精密計劃。 唐健帮首先施襲,在審訊中途才認罪,刑罰最重,兩罪刑期同期執行,監禁2年10個月,譽韋崙及鄭學洺兩罪刑期亦同期執行,分別監禁2年1個月及1年7個月,17歲的王浩雲入教導所。法官考慮到四名被告因衝動而魯莽犯錯,又願意向受害人
- i-Cable
- 2022年11月04日
七欖︱黃碼旅客被拒入場:不知要提早三天抵港 現場觀眾感興奮盼撤口罩令
【有線新聞】疫情下首次舉行七欖,政府批准觀眾在看台飲食,但入場前要快測及掃安心出行,有外國旅客專程來香港看比賽,但因為仍是「黃碼」被拒入場。 入大球場前有職員提醒觀眾要掃安心出行,展示「藍碼」,去到安檢位置再出示陰性檢測證明。這位南非旅客半年前買齊機票、酒店、七欖門票,但因為只是來了香港一天,疫苗通行證仍然是「黃碼」被拒入場。南非旅客Renier:「我們沒有留意這個問題,因為我們來自南非,我們不戴口罩,我們甚至不知道如何做快速測試,一位本地女士教我們如何做。這是令人失望,因為我們沒有任何事可做,我不准去任何地方,所以未來三天我應該去哪兒?」 清楚「0+3」安排的旅客就提早四天來到香港,加拿大旅客Todd、Chris:「非常興奮、十分期待,我們經常在溫哥華穿這件服裝,我們希望支持加拿大隊。」 疫情前的七欖,每年迅速售罄4萬張門票,今年只是賣出2.6萬張,於是全港學校有約6,000個學生獲安排來到觀摩,中學生Stephen:「之前都是跟球會去看,未見過一班學生跟著老師入去看,這個都是頗特別的經驗。」 即使大球場坐不滿,相隔三年再能夠看比賽,觀眾當然興奮,政府規定觀眾飲食時才除口罩,不過投入
- i-Cable
- 2022年11月04日
警拘情侶檢逾2000萬元懷疑毒品 屯門村屋隱蔽分銷
【有線新聞】警方在屯門拘捕一對涉嫌販毒的情侶,檢獲約2100萬元懷疑毒品。 檢獲的證物包括懷疑毒品及包裝工具。警方昨日下午根據線報截查一對男女,將他們帶到屯門泥圍的村屋搜查,檢獲25公斤懷疑可卡因。被捕男女分別26歲及25歲,報稱無業及美容師,共同租用一個偏遠村屋作為毒品儲存和分銷中心,逃避警方追查。 毒品調查科高級督察陳熾華:「涉案的村屋位於村內比較深入地段,周圍都被其他村屋包圍,如要出入這一所涉案的村屋,要靠村屋與村屋之間一些縱橫交錯,而且非常狹窄的內街、小巷,出入口非常隱蔽。」
- i-Cable
- 2022年11月04日
DSE︱考生誤答總理「李克勤」 主婦淪煮婦 考評局:錯字問題嚴重
【有線新聞】考評局出版今年文憑試試題專輯,列舉考生出錯例子,中史科有考生誤答「李克勤」曾出任中國總理,亦有人將慈禧太后漫畫認錯為英女王。 這幅漫畫畫的是19至20世紀哪個歷史人物?大部分文憑試中史科考生都答到是慈禧太后,不過部分考生竟然認錯她是英女王,甚至是二千多年前的秦始皇。 晚清歷史不太熟,現代史都難倒考生,其中一題問哪位中國總理在1955年率領代表團去印尼出席會議。正確答案是周恩來,但有人回答毛澤東、鄧小平,甚至以為是近年的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還有人答是李克勤。 除了弄錯總理,亦有考生誤以為五四運動中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是講述兩名西方學者。 中文科方面,三份卷的評語都指出考生有錯別字問題,其中寫作卷更是「問題嚴重」,錯別字佔的6分中,考生平均只拿到大約2分,是六個評分項目中表現最差的一項。最常見的錯別字,包括將踴躍的「踴」寫為勇敢的「勇」,主婦寫為煮飯的「煮」,確診就用了濕疹的「疹」。 考評局說近年社交媒體流行,以及即時通訊軟件流行,都令學生溝通時習慣用不完整句子,甚至以表情符號取代文字,建議學生多閱讀篇章,向作家借鑒遣詞造句。
- i-Cable
- 2022年11月04日
聲稱孫兒友人索交保釋金 兩男涉電騙老翁3萬元被捕
【有線新聞】警方拘捕兩名男子涉嫌電話騙案。 疑犯分別20歲和21歲,由探員押走調查,警方懷疑他們與早前大埔區另一宗同類案有關。一名91歲老伯星期三接獲電話,騙徒聲稱是他的孫兒朋友,指其孫兒涉及刑事案要交保釋金,到老伯的屯門住所收取3萬元保釋金,老伯其後發覺受騙報警。同日下午,騙徒再致電老伯,要求收取更多保釋金,被埋伏的探員拘捕,並檢獲一批證物。
- i-Cable
- 2022年11月04日
金融峰會|李家超稱盛況空前 港重返國際舞台中心 對七欖揭幕有信心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說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令海外參與者更了解香港潛力、機遇,盛況空前,反映香港已重返國際舞台中心。 李家超:「今次峰會參加人數超過200位,匯聚超過了我們心中所達的數字。全球重要金融機構的主要負責人,當中超過40間機構,由集團的董事長或行政總裁、代表。今次峰會盛況空前,充分顯示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地位,亦反映香港經已重返國際舞台的中心。一連三日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今日亦揭幕舉行,有信心香港能成功舉行,另一項精彩的國際盛事。」
- i-Cable
- 2022年11月04日
草間彌生兩新作今M+公共空間亮相 特別展下周六起舉行
【有線新聞】M+博物館即日起展出日本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兩件全新創作,至於有超過200件展品的完整展覽下星期六展出,當日起M+亦會轉為收費入場。 經典的黑色波點,巨型南瓜雕塑一高一矮,既堅挺,亦慵懶。獨一無二的南瓜造型,反映日本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尊重每個獨特的生命。這位著名「波點女王」自小有精神病,經常見到南瓜的幻覺,化為藝術創作治癒自己。 波點經常出現在她的作品,包括這一條條「神經線」,由地面延伸至潛空間。草間彌生為M+重新創作《神經的死亡》,有別於她在1976年人生低潮時以黑色為主調的原作,新作品顏色豐富,象徵死亡後重生。M+還會展出超過200件草間彌生的作品,是她在日本以外亞洲最大的個人展。 M+視覺藝術策展人譚雪凝:「今次展覽時間範圍比較廣,由1945年至2022年,能深入、重新審視草間彌生70多年以來藝術創作生涯。今次很多展品從未在日本以外地方展出,得到很多收藏家及博物館支持才能完成。」草間彌生全新的創作擺放在M+的公共空間,市民可以免費入場欣賞,至於完整展覽就要收費。 新作品即日展出,有市民已來到打卡。陳太:「很幸運,很有生命力,這裡灰灰白白的,會(入場)支持,難得有人搜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