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考察中東與兩內企簽合作備忘 生產力局陳祖恒:「出海中心」已收28宗查詢
【有線新聞】生產力局月中跟隨特首參加中東考察團,主席陳祖恒期望能協助內地企業透過香港拓展海外市場。 生產力局在卡塔爾考察團期間與兩間內地企業,億航智能及上海西井科技簽署了合作備忘錄,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表示,面對美國的關稅霸凌行為影響全球供應鏈穩定性,全球的企業均需要制定後備方案。他指生產力局「出海中心」目前已收到28間香港及內地企業查詢出海服務,局方期望能協助內地企業利用香港作為跳板,適應國際市場並制訂出海佈局。 陳祖恒:「 內地企業他們做得好,也主要服務內地市場,他們的強項是甚麼?就是一定要有足夠競爭力,他們聘請的人絕大部分都不需要識英文,因為要有競爭力,工資也較便宜。內地市場的電腦系統也是全中文,沒有需要開發中英文系統,所以管理體系以內銷為中心的一個執行營運模式,但當他們要『出海』就卡住了,如何協助他們改變令他們多方面國際化,這是香港重要的協助,令他們成功機會大大提升,亦是我們香港吃香的地方能發揮我們的角色。」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綜援、長生津等受助人今起獲額外「半糧」 涉款近31億元
【有線新聞】政府即日起陸續向綜援、長生津等受助人發放一筆過額外「半糧」。 今年預算案公布將向領取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傷殘津貼及領取在職家庭津貼的住戶,額外發放多半個月津貼,涉及接近31億元,預料逾176萬人受惠。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特區護照|政府倡申請費加$60 48頁及32頁分別加至$520、$430元
【有線新聞】入境處建議調整多項轄下服務收費,預計九月實施,其中特區護照申請費近19年來首次調整,加幅超過一成。 手上的特區護照若是即將到期就要留意,入境處計劃調整包括特區護照在內28項轄下服務收費,其中年滿16歲人士申請32頁特區護照由370元加至430元,增加了60元,加幅16%,是2006年以來首次加價;48頁護照收費亦加至520元,更是25年以來都未曾調整。 將特區護照速遞或郵寄往其他地區的附加費,2019年曾經增加,今次亦一樣上調,當中以速遞往北美洲及歐洲由205元加至310元,加幅達到51%。至於身份證相關收費就不在今次調整在內。 入境處預計落實新收費後,每年可增加約1.04億元收入,又指政府按收回成本以及用者自付原則,釐訂及檢討收費,但考慮到公眾反應,一次過把所有收費調整至收回全部成本水平並不可行,因此定出是次加幅,會透過檢討日常管理提高效率和精簡程序,控制服務成本。入境處在考慮立法會意見後會修訂相關法例,預計新收費於9月實施。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將軍澳綫故障|議員不滿港鐵維修保養、應對表現 指半價乘車日補償欠誠意
【有線新聞】港鐵將軍澳綫上周四事故停駛三小時,按機制須撥超過1,900萬元,提供一天半價乘車。港鐵去到立法會交代,大部分議員不滿港鐵維修保養及應對表現。 將軍澳綫上星期四下班繁忙時間因為電力短路,停駛超過3小時,港鐵去到立法會交代,說供電系統跨接綫移位及受損,觸發短路及跳掣,已經用額外金屬扣夾加固。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希望能夠走在問題出現之前,而不是問題出現之後才急於補救及應變。」 陳克勤:「去年12月將軍澳綫出現一次類似情況,又是有火花、又是熏黑,為何沒吸收相關經驗?錯完又錯、壞完又壞。」 港鐵常務總監楊美珍:「在其他綫使用的創新科技軟件,可以看到列車即時狀態,希望可以盡快推展到其他綫,未來排查時間可以快些。」 田北辰:「為何這次過海段不可以人手操作22公里慢行?」 港鐵車務營運及本地鐵路總管李婉玲:「將軍澳綫訊號系統沒有單線雙程行車配置,如果要人手操作,除了會大大增加行車時間,加上在沒有訊號系統保護下人手操作,也會增加安全風險。」 港鐵須撥出1,920萬元回饋乘客,連同東鐵綫今年2月及4月兩宗工程車事故,將會擇日半價乘車,手機應用程式用戶可獲額外積分。 林素蔚:「罰1,90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機場二號客運大樓料最快明年3月營運
【有線新聞】機場二號客運大樓預計明年3至4月開始營運。 機管局行政總裁張李佳蕙預料開放二號客運大樓後,香港國際機場每年容量會由現時每年8,000萬人次提升至1.2億人次,隨著航班復甦,預計後年年初可以開放禁區內的第二客運廊。而今年9月二號客運大樓內的旅遊巴候車大堂會率先開放運作,提供41個上落客位,配合機場跨境接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的士車隊|大黃蜂愛心車隊200部新車本月起營運 正招聘司機
【有線新聞】五支的士車隊七月底前要投入服務,其中大黃蜂愛心車隊本月會投入200部新車,正招聘司機。 車隊以橙黃色為主色,全線為純電動車,大部分為客貨車般大的「六人的士」,可以接載輪椅、擺放多件行李。公司計劃引入1,000部的士,其中200部本月投入服務,將引入人工智能調度系統,減少的士「空載遊街」的機會;又會與社福機構合作,為長者提供無障礙接送。 目前已經有200名司機加盟,陸續安排首批司機簽約,將會加強培訓,又表示招聘過程順利,有信心七月底前投入服務數目,達申請規模六成的目標。新科發展(國際)董事會秘書嚴鷺:「司機肯定在招聘中,在外面已經看到很熱鬧,與我們車隊簽約的已經有不少數量,具體到時候我們會公佈。除了個人車主,我亦跟車行、車隊密切合作中,我相信六成目標是沒有問題,可以達成的。」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深水埗有工人遭船纜擊中 右腳踭骨折送院
【有線新聞】深水埗有工人遭船纜擊中,右腳踭骨折送院。 64歲工人初步包紮後送院,上午九時許,他在欽明路岸邊的拖船工作,期間連接岸邊的船纜突然斷裂,他走避不及遭船纜擊中,消防員到場將他移送上岸,警方列作工業意外處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舉行 李家超:河套園區將促進與內地醫療科技合作
【有線新聞】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一連兩日在會展舉行。 行政長官李家超、貿發局主席林建岳、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曹雪濤出席開幕儀式。貿發局舉辦「國際醫療健康周」,其中論壇邀請超過8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探討未來醫療合作機會;另外國際醫療及保健展一連三日在會展舉辦。 行政長官李家超指,香港有一國兩制的優勢,作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可以提供開放及平等的交易,未來亦會在河套香港園區促進與內地醫療科技的合作,又強調貿易只能在開放透明的環境茁壯成長。李家超:「當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像傳染病一樣席捲全球時,我們應謹記一個基本事實,開放環境才可促進貿易,正如人體只有當其相互關聯的系統協調運作時,才能保持健康,全球經濟只有在信任合作和多邊主義的生態系統中才能繁榮發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貴州榕江「村超」年吸近千萬旅客 主辦單位、球員冀賽事繼續帶起當地經濟
【有線新聞】貴州榕江「村超」比賽近年成為了內地旅遊奇葩,每年吸引近千萬人到當地觀賽及旅遊,主辦單位及球員都希望賽事能繼續帶起當地經濟。 在貴州榕江這個球場上,球員個個都不是職業,身形亦未必個個標準,決賽周20隊球隊,成員大多都是農民、教師、學生、工人,但踢起來都是有板有眼,拼勁十足。 球賽負責人表示現時每個星期都吸引8至10萬人次來觀戰,帶動榕江接待旅客人數,去年超過900萬人次。貴州村超辦副主任王永貴:「其實我們更多想把賽事作為一個載體,融入我們黔東南,我們貴州的多元少數民族文化,還有我們榕江是一個很多地道美食小吃的一個地方,然後把我們村超足球賽事作為嘉年華的一個活動。」 由預選到決賽,球員們要踢足半年,他們都不怕辛苦,因為村超為貧瘠的農村帶來希望。村超球員陸金福:「有了村超以後,榕江的建設更好,讓我們榕江人民更加自信。」村超球員楊睿:「最近幾年我們的比賽非常的激烈,職業是最高目標,我們現在只能一步一步往上面慢慢的摸索,慢慢的往上走。」 貴州村超來到第三屆,球隊數增加至108隊,不論是場外的球迷,以至場內的球員,都希望用他們的激情熱情激發中國足球繼續進步。 當地村民更組織啦啦隊,穿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南丫海難|海事處時任總經理出庭 稱南丫四號圖則部分顯示開口標示不清晰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去到第15日。 研訊繼續圍繞「南丫四號」的新船認證,傳召海事處時任總經理梁榮康出庭,他說新船若在香港以外建造,即使已獲外地船級社發出的證書,海事處做新船檢驗時一般會重新檢查。至於舊船年檢,通常不會重新取出圖則核對,會假設上次檢驗結果正確。 他認為「南丫四號」的圖則,舵機房與油箱房之間部分顯示水密艙壁,部分顯示開口的標示不清晰,海事處仍可以批准圖則,但應該附加建議,確保隨後檢查不會出錯。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將軍澳綫故障|港鐵按機制提供一日半價乘車
【有線新聞】港鐵上周四將軍澳綫停駛3小時,港鐵按機制,會提供一日半價乘車。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港鐵公司就事故需要撥出1,920萬元,連同早前工程車事故及服務表現回贈帳戶累積款項,港鐵公司會按機制要求安排一天特別車費日,為乘客提供半價乘車優惠。港鐵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我希望港鐵公司明白他們能力愈大、責任愈大。」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樂華北邨伴母屍慘劇|指社區工作不容易 鄧家彪倡透過學校或義工識別困難家庭
【有線新聞】樂華北邨母親懷疑病發離世,遺下三歲女童事件,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社會價值觀共識主要關心長者個案,要主動找出和關心正面對困難的主流家庭並不容易,建議透過學校或組織義工找出這類個案。 九龍東(工聯會)鄧家彪:「對於不是長者,例如單親家庭或其他表面看社會上主流、成年、壯年的人,這套標準很難用得着,我們一定要承認做社區工作不容易,不會無故去查問家庭裏是否出現困難,是很困難的。可能對於單親家庭當然有其他方面,我想最重要的切入點,要依靠學校以及社署之間以有技巧方式,例如最好是有個共情的手法,例如組織更多單親家庭義工,去互相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