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06日
文藝盛事基金至今已批17項目 涉近2億元公帑資助
【有線新聞】文藝盛事基金運作一年半至今批准17個項目,涉及近2億元公帑資助。 其中8項活動,包括巴塞爾藝術展及金庸百年誕辰紀念展等,都獲批上限1500萬元資助。文體旅局指,當中15個獲資助項目已經完成,吸引逾476萬人參與,暫時未有具體評估這些項目帶來的經濟效益。當局已總結基金運作經驗,會檢討運作及資助模式,並諮詢委員會及持分者意見。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06日
舒適堡遭入稟申請清盤 押後明年1月聆訊
【有線新聞】一名男子入稟高等法院,要求頒令舒適堡清盤,案件排期明年1月10日聆訊。 舒適堡9月初突然宣布「暫時全線結業」,消委會接到數千宗投訴,涉及金額過億。早前已有消費者入稟小額錢債處追討療程和課堂費用,另外有員工入稟追討欠薪,港鐵過去兩個月亦就舒適堡在德福和沙田舖位欠租入稟法院。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06日
機場三跑月底啟用 機管局:不擔心供過於求
【有線新聞】機場三跑系統月底啟用,但今年客運量預計只有6,000萬人次,只是設計容量的一半。機管局指不擔心供過於求,強調設施會分階段投入服務。 歷時八年、造價過千億的機場三跑系統本月28日啟用,機管局指設施會視乎需求分階段投入服務,會先觀察半年。機管局機場運行執行總監姚兆聰:「三跑道的設計每年可以處理1.2億人次的旅客以及1,000萬噸貨物。根據我們的估算,將會足夠至2035年的需求,但如何逐步釋放出來,便要視乎市場、航空公司、旅客的需要才有序地慢慢釋放出來。」 機管局預料,今年客運量只有6,000萬人次,連疫情前水平都未恢復到。姚兆聰則指不擔心供過於求,有信心到2035年客運量可以翻倍,達到三跑設計容量。姚兆聰:「我們內部都推出了增加航班、航點的計劃,效果都尚算不錯。6月開始推出計劃、截至9月,已增加8間航空公司、10多條航線、有11條航線,短短3個月內算是不錯,見到都是慢慢穩步增加。」 他又指三條跑道全部啟用後會有明確分工,令航班處理量達至最多。至於二號客運大樓延至明年底啟用,機管局指是因為評估過客運量屆時會增至近7,000萬人次。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06日
大灣區醫療券|截至上月底交易總額達1,090萬港元 以牙科最受歡迎
【有線新聞】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新加入試點中,以牙科最多人使用。 今年6月起,政府擴大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長者可在廣州、中山、東莞和深圳內共9間醫療機構使用。醫衞局提交立法會文件,指截至上月底,有5,551人使用,涉及8,660宗交易、申領交易總額達1,090萬港元,當中以牙科最受歡迎,有3,810人使用。交易總額逾862萬港元。局方正籌備進一步增設服務點,目標是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全覆蓋,初步計劃是在明年第四季或以前開展相關安排。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06日
新型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創科局:8宗投訴涉不良手法、虛假資料等 已暫緩發放撥款
【有線新聞】新型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過去五年收到15宗投訴,其中8宗涉及違法行為,包括不良手法和虛假資料。 創科局回覆立法會書面質詢,指初步證據顯示有8宗違法可疑個案,已轉交執法部門跟進,即時暫緩處理及停止發放撥款。局方指職訓局只會在課程結束後核對公司的證明文件、文件完備及學員達到出席率才會發放資助,又會每月突擊巡查確認導師身份、核實課程內容及監察課程時長。會適時審視機制,有需要時作出修訂。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06日
自編自導交通意外、偽造病假紙等 275人涉騙取社署援助金達1,400萬
【有線新聞】警方接獲社署舉報,就騙取交通意外援助金拘捕275人。當中有犯罪集團製造巴士車禍,亦有人偽造病假紙,涉及援助金總額達1,400萬元。 行動中檢獲偽造及經修改的醫生紙等醫療證明文件,社署今年三月發現有人涉嫌竄改病假紙騙取「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轉交警方調查後揭發涉及121宗交通意外,部分屬於自編自導。金額最高的一宗發生於去年六月,犯罪集團安排私家車在東涌撞向雙層巴士,14名傷者中有11人都是集團成員,6人事後獲批援助、共涉及70多萬元。西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謝于毅:「當晚他們沿着巴士路線在不同巴士站登上那一輛雙層巴士,當巴士抵達東涌以後,所有人都齊後,主腦就安排的私家車就撞向巴士,製造一場自編自導的交通意外。」警方說這類「傷者」不少都是欠債人,受犯罪集團操控,騙取援助金後雙方再瓜分。 行動中共拘捕275人,亦都有「真意外,假文件」,包括偽造病假證明以騙取更多援助金。商罪科高級警司孔慶勳:「其中最嚴重的案件,被捕人士利用多張病假紙去延長自己的病假,從而向社署騙取了152,000多元的援助金。」 案中有182人已經獲批援助,社署指會全數追討。未來處理申請時,亦會加強查核醫生紙等證明。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06日
「提升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工作小組」首次會議 討論網約車立法建議
【有線新聞】交諮會轄下「提升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工作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 會議討論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在公共交通系統的角色和定位,政府在會議上匯報其他地區規管網約車平台的政策考慮,包括立法規管網約平台,規定服務必須由的士和其他持有相關牌證的車輛提供。交諮會工作小組將聚焦討論有關立法建議,包括提供合規服務的車輛類別和數目以及車輛和司機的牌證要求。
- News Editor
- 2024年11月06日
政經CHAT|立法會播片宣揚美麗香港 梁君彥:奧蘇利雲都係被香港美景吸引
【有線新聞】為慶祝國慶75周年,環境及生態局聯同國家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製作《遇見美麗中國》和《美麗香港系列》專題片。立法會今日在大堂播放精華片段,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稱,專題片影像賞心悅目,意義豐富。他又指桌球大師奧蘇利雲決定移民香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被香港自然美景吸引。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不少市民和遊客對香港自然景色認識不多,形容「外國人好詫異香港有咁美麗嘅地方」;又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期望透過專題片讓大眾認識本地景點,讓年輕人更認識國家。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06日
美國大選|稱如特朗普損害對華經貿關係 周浩鼎提醒:終害自己 林健鋒:香港需靜觀其變
【有線新聞】香港美國商會估計,特朗普在對華貿易政策的立場較為強硬,但最終政策的不確定性較高。立法會商界議員林健鋒亦認為,特朗普競選政綱只能參考,香港需靜觀其變。 特朗普再上場,外界關注對中美關係、美國對華政策有多大影響。香港美國商會總裁翁以登認為,誰入主白宮,中美關係都不會有大改善,對香港來說分別不大。但特朗普上場,可能會有較多未能預計的情況。香港美國商會總裁翁以登:「他對一些多邊聯盟有很多意見,所以會較重視美國自己與中國如何打交道。特朗普最終的政策會如何,現在還沒有人知道,只知道他對關稅已提出向中國加徵很高關稅,所以在貿易上特朗普對中國的政策會較強硬。」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特朗普競選時提出的政策強硬而且針對中國,但未必會一一落實。新界西北(民建聯)周浩鼎:「例如特朗普宣示要求釋放黎智英,這些便是干涉我們司法的行為,當然我們會予以強烈反對和譴責。而他們或政府選擇用任何方式損害與中國經貿關係,我也會提醒他們最終也會損害他們自己。」 商界一(經民聯)林健鋒:「他們會如何推行或實施(政策),我們只有靜觀其變。過去數年香港在出口、製造業、科研方面都做了很多改變,不是完全依賴一個地方,美國對中國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06日
新世界維港泳比賽獲頒「M」品牌認可 冀鞏固香港體育盛事之都地位
【有線新聞】星期日舉行的新世界維港泳比賽獲頒「M」品牌認可。 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稱,維港泳作為本港最具代表性的水上賽事,吸引世界各地游泳健將和觀眾來港參與或觀賞比賽,同時欣賞維多利亞港兩岸景色。期望獲頒「M」品牌的維港泳可以為本地發展注入新活力,進一步鞏固香港體育盛事之都地位。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06日
上海進博會今開放公眾入場 有港商與內地企業簽訂合作協議
【有線新聞】上海進博會今日開放給公眾入場,各場館人頭湧湧,有港商已與內地企業簽訂合作協議。 一拉一沖,茶香充滿整個展區,這間公司已經連續七年參展,「全勤」出席進博會。金百加集團主席黃家和:「每一次拉奶茶的話,其實真的吸引很多人士來打卡以及查詢我們的一些產品,從而做了很多宣傳的作用。其實已經開始有一些新公司在外地、外省來,也有不少從東北來,甚至甘肅都有,都對我們的產品很有興趣。」 這一間食品公司已經與內地一間咖啡企業簽訂合作備忘錄,將新推出的植物奶打進內地市場。益創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陳家銘:「香港的科技很需要一個舞台展示,正如進博會,可以有很多不同內地的客戶,又有很多外國的買手,我們可以好好地展示我們的產品、我們的科技、我們可持續的生活理念。」 貿發局指,來自香港的產品是「金漆招牌」,在內地仍然很受歡迎。香港貿發局中國內地總代表鍾永喜:「今年來採購的觀眾明顯多了,我剛才和參加者溝通,有兩個人趕著去簽約。香港一直都是一個品質的保證,在內地市場的知名度和認受性都是高。」 今屆香港一共有331間企業參展,佔整個進博會的參展商接近一成。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06日
啟德體育園|體藝館下月辦籃球賽、音樂會測試 演出者包括MIRROR等
【有線新聞】啟德體育園的體藝館下月分別會舉行籃球比賽和音樂會以作場地測試。 消息人士表示,能容納一萬人的啟德體藝館12月7日會舉行籃球賽,20日會舉行音樂會,演出者包括男團MIRROR等,兩場活動會安排約數千人入場。至於容納5萬人的主場館,由於工程未完成,最快要明年一月才能進行測試。而英國樂隊Coldplay明年4月來港表演前,會有其他本地表演項目舉行。營運者希望透過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活動掌握更準確的測試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