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1日
跨部門九龍城反非法入境及反黑工 拘18男女
【有線新聞】警方九龍城警區特別職務隊及特遣隊聯同入境事務處及勞工處人員昨日(30日)在區內展開代號「冠軍」的打擊非法入境者及非法勞工行動,共拘捕18人。 行動中拘捕10名內地女子、2名內地男子、3名外籍男子及3名外籍女子,年齡介乎27至46歲,涉嫌「違反逗留條件」。所有被捕人士現正被扣留調查,稍後將交由相關部門跟進。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1日
跑馬地單位凌晨起火無人傷 13名居民自行疏散
【有線新聞】跑馬地一個住宅單位起火,無人受傷。 現場是雲地利道5號,凌晨3時許,五樓一個單位起火並冒出濃煙,約13名居民自行疏散,到樓下暫避。消防到場開動一條喉及一隊煙帽隊灌救,約30分鐘將火救熄。涉事單位熏黑,消防正就起火原因展開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1日
警破將軍澳製毒工場拘26歲男子 檢近190萬元毒品及製毒器具
【有線新聞】警方港島總區特別職務隊人員周一(29日)在將軍澳區展開代號「智鼓」暨「捍衛者」的反毒品行動,成功搗破一個製毒工場。 警方在將軍澳一住宅單位內拘捕一名26歲姓郭本地男子,相信其與本地一個活躍的販毒集團有關。警員其後在該名男子身上及在單位內檢獲共約1,000克懷疑霹靂可卡因、約860克懷疑可卡因粉末以及大量製毒器具,包括煮食煲、電子爐、電子磅、烘乾機及梳打粉。行動中檢獲的毒品總市值約189萬元。 警員遂拘捕該名男子,涉嫌「製造危險藥物」及「販運危險藥物」。被捕人現正被扣留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1日
中大校徽|校長段崇智否認繞過校董會 稱推出前獲通過、已配合調查
【有線新聞】中大更換校徽風波,校長段崇智反駁校董會的批評,指新校徽推出前已獲校董會執委會通過。前校董林偉雄亦說,現任校董會主席查逸超清楚知道更新校徽一事。 中大校董會通過決議,批評校方在更換校徽一事繞過校董會後,校長段崇智事隔一日發聲明反駁,指更新校徽是大學「持份者參與及機構形象計劃」的一部分。 計劃2020年底展開,段崇智指當時委託顧問收集超過2000名持份者意見,包括時任校董會正、副主席,並在2022年9月即現任校董會主席查逸超接任後,獲校董會執委會通過,但公布更新校徽後有爭議,最終決定撤回。同年12月已向校董會交詳細報告,「形象計劃」的其他範疇,包括公關策略、大學形象應用指南等,都已有效落實並使用至今。 時任校董林偉雄說,校董會過程中清楚掌握「形象計劃」的工作,要求現屆校董會公開調查報告,「兩任校董會的主席,包括梁乃鵬和查逸超,也很清楚大學管理層所有工作方向,包括這次增加一個簡單或簡易版校徽的事情。」 身兼中大校董的立法會議員張宇人則指,外聘顧問調查一直被校方拖延,直至今年初校董會完成改組,調查才展開,又指更換校徽項目有1400萬元撥款不知去向,「現在報告看到這筆錢撥回大學,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1日
天文台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有線新聞】天文台在今日(31日)上午7時3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30毫米的大雨,且雨勢可能持續。 一道廣闊低壓槽正為廣東沿岸及南海北部帶來驟雨及雷暴,天文台預料本港地區今日大致多雲,間中有驟雨及有幾陣狂風雷暴,早上雨勢頗大,下午短暫時間有陽光,最高氣溫約31度。吹和緩至清勁偏南風,初時離岸間中吹強風。展望未來一兩日驟雨減少,天氣漸轉酷熱。週末至下週初大致天晴。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0日
休班警涉無牌駕駛撞欄後不顧而去 據悉隸屬中區警區
【有線新聞】一名休班男警涉嫌撞車後不顧而去,目前已經停職。 男警涉嫌今年2月駕駛私家車,在鯉魚門道撞向安全島護欄,其後不顧而去,警方當時以涉嫌偷車拘捕他,經調查及徵詢法律意見後,落案控告他無牌駕駛、不小心駕駛及沒有第三者保險,據了解他隸屬中區警區。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0日
商人涉2,000元賄銀行職員加快開戶 遭廉署起訴
【有線新聞】一名商人涉嫌行賄銀行職員,以加快開立個人銀行戶口,被廉政公署起訴。 38歲的被捕人姓卞,案發時在東南亞經營免稅店。去年五月,他到建設銀行(亞洲)中環一間分行開立個人戶口時,向時任姓羅的銷售主任提供二千元賄款,以協助他加快開戶。 廉署接獲投訴,調查後,落案控告他一項向代理人提供利益罪名,他獲准保釋,周四答辯;至於涉案的銷售主任,早前為被捕人在內的六名客戶加快開立個人銀行戶口,在東區裁判法院被判監六星期。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0日
3男串謀製造炸彈企圖襲擊警署 判囚8至12年
【有線新聞】三名男子2019年製作遙控炸彈企圖襲擊警署,判監8年4個月至12年。 被告徐天樂、何健忠及關嘉耀當年在屯門山頭試驗土製炸彈時被捕,其中徐天樂及何健忠承認串謀藉爆炸品危害生命或嚴重損害財產,分別判監8年7個月及8年4個月;關嘉耀就經審訊後定罪,判囚12年。 高等法院法官判刑時說,涉案化學品可造成嚴重身體傷害,雖然試驗引爆不成功,但三人在通訊群組揚言目標要炸毀警署及路障,是意圖危害警員,向警員宣戰,亦罔顧市民生命安全,形容行為邪惡,又指一旦成功會令當時的暴力事件變本加厲。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0日
中大校徽|段崇智:「形象計劃」推出前已獲校董會通過 反駁未配合調查
【有線新聞】中大更換校徽風波,校長段崇智反駁校董會批評,指新校徽推出前已獲校董會執委會通過,又指相關形象計劃還包括釐定公關策略,至今仍在沿用。 中大校董會通過決議,批評大學管理層在更換校徽一事繞過校董會後,校長段崇智事隔一日發聲明反駁,指更新校徽是大學「持份者參與及機構形象計劃」的一部分。翻查紀錄,計劃2020年底展開,段崇智指當時委託了顧問收集超過2,000名持份者意見,包括時任校董會正、副主席,並在2022年9月,即現任校董會主席查逸超接任後,獲校董會執委會通過,但公布更新校徽後有爭議,最終決定撤回。校方同年12月已向校董會提交詳細報告,「形象計劃」的其他範疇,包括公關策略、品牌形象應用指南等,都已有效落實並使用至今。 對於被校董會批評不配合調查,段崇智反駁指,過去6個月提交超過500份文件,亦出席了外騁顧問的調查訪談;段崇智又解釋自己向校董會表明會負上責任,是因為他是「形象計劃」督導委員會的主席,他承認可以做得更好。 對於查逸超批評他缺席周一校董會會議,段崇智則指開會日期未有事先諮詢他,期間他已安排外訪雲南,自己深感遺憾。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0日
張家朗再奪金|東奧奪金後多次失利 憑心態反彈成功衛冕:平常心作賽、享受更重要
【有線新聞】由「少年劍神」到衞冕奧運,張家朗多年來獲獎無數。上屆東京奧運更為香港相隔25年再奪奧運金牌,之後雖然個人賽多次失利,但憑享受的心態及時反彈,成功衛冕。 十年磨一劍,張家朗兩奪奧運金牌之路由十年前已經開始鋪墊,2014年約旦亞青賽,當時讀中四的他歷史性橫掃四金。這位「少年劍神」兩年後亞錦賽成為香港首位亞洲冠軍劍手,當年,他剛剛18歲,好事成雙,同年里約奧運打入16強,創港隊男子花劍最佳成績。 之後張家朗越戰越勇,2017年世青賽冠軍,亞錦賽再奪銀牌;2020年世界盃開羅站更帶領花劍港隊以亞洲第一,取得東京奧運男團資格和3張個人賽入場券。最終在個人賽笑到最後,為香港相隔四分一世紀,再贏奧運金牌。張家朗:「我完全不敢相信,沒想過,之前一直打得不太好,又高低起伏很大,都是打算打好第一場。」 奪金過後張家朗未停步,2022年世錦賽銅牌、去年世大運、亞運,合共收集3金1銅,但亞錦賽不敵飯村一暉八強止步。奧運前最後一擊,雖然在香港主場奪得世界盃團體銅牌,但個人賽十六強止步,出發往巴黎前他都說狀態不太好。張家朗:「當然上屆冠軍,大家都會覺得今屆他一定會衛冕,我自己就沒有太介意、在意這件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0日
啟德體育園|議員關注大型活動人流 冀區內設新警署 蕭澤頤:密切留意走勢
【有線新聞】啟德體育園最快明年上半年啟用,有區議員關注若體育園承辦全運會等大型活動人流會增加,希望當局在區內設立新警署,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指會密切留意情況。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在每一個警區裏面是否去設立一個警署我們有好幾個因素去看,除了看那區的人口,還要看罪案數字、地理特徵、地區會否有一些特別建築物等等。我們會密切去留意趨勢、走勢是怎樣,從而是決定是否開一個警區或者一個警署出來。」 蕭澤頤又希望今年年尾在罪案黑點及人流多的地方安裝多600個閉路電視,目標每年在全港安裝多2,000至2,500個閉路電視,不排除會加入人工智能,更有效防止罪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0日
「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逾9,000宗申請 勞工處辦招聘會 過半毋須相關經驗
【有線新聞】政府推出「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鼓勵中高齡人士重投職場,當局稱接獲逾九千宗申請,反應理想。勞工處舉辦招聘會,協助他們找工作。 招聘會在旺角麥花臣場館舉行,不少市民來到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不少空缺都是為中高齡人士而設,過半毋須相關工作經驗。陸先生:「雖然說是中高齡,我問過一兩間都說去到65歲,但我超過這個數字了,但我覺得工作了這麼多年很有經驗,而且我身體很強壯,頭腦也清晰,再工作我也認為應付上綽綽有餘。」 陳先生:「難度是有的,加上僱主會選擇,選擇薪金低、年紀輕,或者是肯做的人。(2萬津貼是你來這裡的誘因嗎? )2萬元只是短時間,而且只有2萬元,如果是工作的要想未來,工作兩個月也超過2萬元了。」如果場內未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勞工處亦設有電腦供求職者搜尋更多職位空缺。 政府推出「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只要年滿40歲或以上,在香港連續3個月或以上沒受薪工作便可以申請,若他們連續完成12個月工作,最多可獲2萬元津貼。署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何啟明稱,截至星期二已接獲大約9,200宗申請,反應理想,「我們明白重投職場絕非輕易決定,計劃推出前我曾詢問勞工處同事估計有多少人參加計劃,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