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中國在線
- 2024年04月08日
馬英九在北京繼續大陸訪問行程 據報周三或跟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面
【有線新聞】正在北京的馬英九繼續大陸訪問行程,台灣傳媒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在周三跟馬英九會面。 馬英九的車隊上午先到抗日戰爭紀念館,一行人逗留大約半小時後離開。之後再到盧溝橋參觀,馬英九獲安排跟經歷過七七事變93歲的鄭福來交流。馬英九說,紀念七七事變不能只是回顧歷史,最重要是汲取教訓,又說身為炎黃子孫,必須學會和平解決爭端。馬英九下午遊覽北京故宮,傍晚跟北京市官員共進晚宴,之後會到訪國家速滑館,和俗稱「鳥巢」的國家體育場。 台灣傳媒「上報」引述北京消息報道,馬英九接獲大陸方面通知,習近平將於周三跟馬英九在人民大會堂會面。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8日
垃圾徵費|盧文端倡押後或停止 何俊賢解釋當年投贊成票:因反對派壓力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8月1日正式實施,全國僑聯前副主席盧文端建議政府應考慮押後,甚或完全停止計劃,指當年是激進反對派提出徵費,政府是受壓下訂出政策,有當年投票贊成法案的議員指是受到壓力下支持。 垃圾徵費已由4月押後至8月1日實施,但目前要求再押後,甚至叫停的聲音又再出現。全國僑聯前副主席盧文端在報章撰文,指試行時的「亂象」反映社會還沒有準備好,建議政府在試行後重新考慮押後或完全停止。他指如果任由爭議耗費社會精力,干擾政府聚精會神謀發展,相信並非中央想見到的局面。又說垃圾徵費當年由激進反對派提出,上屆政府在泛政治化環保的高壓下訂出政策,從一開始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香港要堅決擺脫環保道德綁架。 時任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我們相信垃圾收費是改變行為模式最有效工具。」政府早於2005年提出政策目標,不過2018年才正式開始立法程序。漁農界(民建聯)何俊賢曾言:「未能完成(審議)的話,責任在誰?第一個當然在特區政府上,因為沒有吸納議員的意見。」 法案委員會討論多時,2020年通過終止審議,不過因立法會延任一年而再提上議程。「我宣布議案獲得通過。」當時民主派議員總辭,全靠建制派的37票贊
- 中國在線
- 2024年04月08日
巴黎奧運熱潮帶動浙江義烏出口貨物大增
【有線新聞】巴黎奧運舉行在即,在有「世界超市」之稱的浙江義烏,生產各式各樣奧運相關產品,帶動出口量大增。 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的體育用品區,奧運氣氛濃厚,放滿各式各樣跟巴黎奧運有關的商品。 當中包括巴黎奧運乒乓球的經銷商。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商戶周堅:「普通的,比方說最便宜的6毛錢1個,它這個球是39元6個,相當於6塊多1個。」 有商戶表示,奧運熱潮帶動周邊產品的需求,是拓展商機的好機會,來自歐洲的訂單數目,自去年下半年起暴增。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商戶周婷婷:「現在只能做正常的,排單都是延期的,因為現在太忙了,根本沒有辦法做急單。」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商戶葉德模:「針對歐洲的一些國家,年初到現在一共賣了二三十萬個。」 除了體育用品,含有法國元素的紀念品和工藝品亦非常受歡迎,有歐洲採購商甚至專程到義烏「尋寶」。荷蘭採購商羅馬諾:「歐洲的客戶喜歡各種各樣的產品,喜歡珠寶、各種包、時尚配件等等,這些在義烏都能提供。」 根據統計,今年頭兩個月,義烏體育用品出口額達17億元,當中單是出口到法國的商品就價值5.4億,按年增長四成二,不少商戶選擇與電商平台合作,透過海陸空等多種方式聯運發貨,希望進一步拓展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8日
網絡熱話|無視住戶拒收 將軍澳速遞員將狗隻棄門外惹熱論
【有線新聞】有網民昨日(7日)在社交平台發文求救,指突然收到速遞員送來的一隻貴婦狗,但由於不清楚寄件人身份、狗隻來歷,故拒絕接收,怎料對方竟將狗隻放置走廊後便離開。雖然事主弄清楚事件起因,惟不滿該名速遞員的處理手法,表明會向相關公司作出投訴。 該名居住在將軍澳的事主在社交平台Facebook群組發文,指6日有大型速遞公司的速遞員突然登門,並在門口放下一隻貴婦狗,「(速遞員)話有人速遞俾我,我拒收,但佢放低隻狗影相俾我就走咗。」事主一頭霧水,只好致電客服了解,對方僅表示已通知寄件人聯繫事主。然而事主遲遲未等到寄件人聯絡,無奈之下只好發帖,向網民求助。 事件引起不少網民猜測,有人認為是偷偷走私運送;有人就認為是填錯地址;有人則認為是棄養狗隻;甚至有人質疑是否有不法犯子冒認速遞員。另有不少網民擔心狗隻的安全,勸籲事主收留狗狗,暫代照顧。 事隔一天,事主終找出事件起因。事主今日(8日)更新帖文,指狗隻為親友所飼養,但由於出現家庭糾紛,在未得到事主一家的同意下,自作主張把狗隻速遞上門。她又說,目前狗隻已交由朋友代為照顧,情況安全。 不過,她亦質疑有關的速遞員及速遞公司的處理手法,表明會作出投訴,
- 體育
- 2024年04月08日
黃鎮廷克羅地亞乒乓支線賽封王
【有線新聞】香港乒乓代表黃鎮廷,奪得克羅地亞支線賽男單冠軍。 黃鎮廷決賽對南韓的安宰賢,落後局數1比2,第四局打到5比10時,連取6分逆轉,「刁時」贏13比11扳平。第五局再救兩個決勝分,贏12比10,反勝局數3比2封王。 李晧晴夥拍朱成竹,獲得女雙亞軍。決賽局數1比3不敵日本組合。
- 體育
- 2024年04月08日
視障人士透過口述影像服務感受七欖魅力
【有線新聞】視障人士都一樣可以感受體育的魅力,賽馬會「開聲體」體育口述影像服務和一眾義工隊,帶他們去香港七欖,即使看不到都感受到。 視障人士劉小姐:「在家裡收看賽事沒有氣氛,現在的氣氛多(熱鬧),很開心。」 就算不可以用眼睛「睇波」,視障人士都可以「聽波」。 口述影像員阿邦:「兩個並肩,一起跑向底線,南非的球員姍姍來遲,一個守兩個較為困難。」 視障人士萬勝:「口述影像可以告訴我們,誰在傳球給對方。我們腦海中有圖像,就像觀看比賽一樣。」 即使看不到,可以用手捉摸這張觸感圖。透過口述影像員的講述,就會知道球員身處在甚麼位置。 口述影像員阿邦:「我們作為一個輔助者,去補完由於是視障關係,未必看到的東西。球的方位,我們會講述多一點,球員微小的動態、神情。」 之前都入球場欣賞過足球賽,但七欖又是另一個感受。 視障人士萬勝:「之前看過賀歲盃也很多人,但沒有這次的厲害。起碼有樂隊、有風笛演出,好像嘉年華。投入感,可以跟其他人一起參與、看比賽,一起叫喊、歡呼,更加投入氣氛。」 明年移師啟德體育園,他們希望可以再去參與。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8日
黎智英案|李宇軒認爭取各國取消引渡協議 勸阻英國法官任終院非常任法官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十二港人」之一的李宇軒繼續作供,說透過「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爭取各國取消與香港或中國的引渡協議,以及勸阻英國法官擔任香港終院非常任法官。 李宇軒第12日作供,承認有列席2020年7月3日「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即IPAC首次會議,會議目的是希望其他國家取消與香港或中國的引渡協議,出席者包括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議員,他們各自表達關注,但未有達成共識。 控方展示IPAC一個月後開會的會議紀錄,會上聽取了《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的最新發展,未來行動包括勸阻英國的法官成為香港非常任法官、監察被阻離開香港的社運人士等。控方又展示這次會議前,李宇軒與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委員裴倫德有關成立IPAC日本分支的對話。 李宇軒供稱,設立分支JPAC是希望日本關心中國政策的議員「走埋一齊傾」。又提到當時計劃舉行記者會宣布分支成立,請求日方向香港人提供「救生艇」計劃,暫停港日司法互助協定,阻止日本組織為香港政府提供援助,以及推動「馬格尼茨基式制裁」,要求中國不要肆意侵害國際價值觀同基本人權。 控方問李宇軒是否JPAC成員。李宇軒回答他沒有任何角色,只是協助時任日本國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8日
的士加價|申請紅的落旗加至32元 每次跳錶加2毫 行李費每件7元
【有線新聞】的士申請加價,市區的士落旗加5元,每次跳錶加2毫。 運輸署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加價方案包括市區的士落旗將加至32元,新界的士落旗就由23.5元加至28元,跳錶不論市區或新界的士都會加2毫,行李費亦由每件6元加至7元。當局在文件提到要惠及的士業長遠發展,業界積極參與籌組的士車隊,提升管理質素和行車安全才是刻不容緩。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星期五會討論加價方案,的士上一次加價是前年7月,落旗加3元、短途跳錶加2毫、長途加1毫。
- 中國在線
- 2024年04月08日
北江和韓江發生今年首場洪水 洪峰水位超五年一遇水平
【有線新聞】受連日暴雨影響,珠江流域的北江和韓江,發生今年首場編號洪水,洪峰水位超出五年一遇水平。氣象部門預計,今日廣東雨勢將逐漸減弱。 多個水文站昨日錄得接近或超過五年一遇雨量,北江出現今年第1號洪水,多個水庫提前洩洪。洪峰昨晚經過飛來峽和清遠主城區,石角站周一淩晨錄得8.61米洪峰水位,相應流量每秒12800立方米。梅州的韓江三河壩,昨晚亦錄得42.97米洪峰水位。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要求各地,做好今輪強降雨地質災害防禦工作,已派員巡查逾1萬個隱患點。
- 中國在線
- 2024年04月08日
內地清明假期1.19億人次出遊 消費額達539.5億元人民幣
【有線新聞】內地清明假期,共有1.19億人次出遊,消費額達539.5億元人民幣。 內地清明節3天假期,旅遊出行人次有1.19億,較2019年同期增長一成一,旅遊帶動消費,其中有機食品、衣服、家電和通訊產品,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一成,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和成都,服務業收入跟去年同期比較有三成九增幅。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8日
男童割盲腸驚揭「5年後還在」 網民質疑隱瞞誤診 醫學博主:不排除「自身問題」
【有線新聞】割盲腸(闌尾)手術不少人也做過,但河南就揭發一宗「割完5年後還在」的離奇個案,院方至今堅持當年已順利割切,但家長卻大為質疑:「當時切了甚麼?」有內地醫生則指認為不能排除當年「割不清」,甚至有醫生認為可能是涉事男童「自身問題」。 術後不時隱隱作痛 院方:可能器官套疊 據報道,河南許昌呂姓男子向傳媒表示,其12歲兒子2019年時右下腹疼痛,送院檢查後判斷是急性闌尾炎,需要切除闌尾。手術結束院方報告指「切除術順利」,並紀錄下「送檢4.5cm闌尾」。然而兒子在術後腹部仍不時隱隱作痛,起初以為是傷口未癒合,至2023年9月帶兒子就醫檢查,報告竟稱闌尾顯示清晰,讓全家人相當震驚,「不是早都切了嗎?當時切了什麼,孩子幾年來一直疼痛,和闌尾炎有關?」 涉事許昌長葛人民醫院回應則強調手術有紀錄也有檢體,反指體檢的醫學影像「只是一種技術」,如果有器官套疊,就可能出現類似情況,建議他們可以到大醫院再進行檢查。呂男今年3月再帶兒子到上海仁濟醫院,但檢查結果同樣顯示「闌尾可見」。目前長葛醫療調委單位已介入調查。 博主:或雙闌尾變異 十多億人總有幾個 對於事件,有網民質疑是「切開一看,闌尾沒發炎,誤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8日
九龍塘站男子進入路軌遭撞斃 東鐵綫旺角東來往大圍站一度暫停
【有線新聞】有男子進入港鐵九龍塘站路軌範圍被列車撞倒不治,東鐵綫來往旺角東至大圍站一度暫停。 列車停在九龍塘站,大批消防和救護員進入路軌搜索,在路軌發現男子當場不治,用黑色膠袋掩蓋將他抬走。事故影響東鐵綫服務,在中午一度延誤8至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