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9日
李家超分別晤廣東省省長、江門市委書記 冀深化合作、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分別與廣東省省長以及江門市委書記會面。 李家超與廣東省省長王偉中會面,就進一步加強粵港合作、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交流意見,指政府會繼續積極與廣東省政府保持緊密合作,實現粵港澳優勢互補和聯動發展,同日亦與江門市委書記陳岸明會面。李家超相信兩地可以在綠色產業科研和安老服務等領域加強合作,共同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9日
俄烏戰爭|俄羅斯拒全面停火 分析:美俄領袖對話沒實質成果
【有線新聞】俄羅斯拒絕全面停火,分析認為美俄領袖對話未有實質成果。華府受制於克里姆林宮,而基輔的談判前境是更加劣勢。 美烏上周會談後烏克蘭接受美國提出全面停火30天建議,華府恢復軍援和情報共享,承諾與俄羅斯磋商。外界原本估計美國總統特朗普或會向俄羅斯總統普京施壓,但普京未有同意無條件全面停火,只同意在特定條件下讓步。分析認為普京「釋出善意」是要向外界展示莫斯科推動俄烏談判有進展,並為特朗普提供下台階,顯示華府未有受俄羅斯擺布,亦可以對外宣稱推動和談有成果。 有分析指烏克蘭寒冬步入尾聲,過去三年一直以冬天作武器的俄軍,令民眾在嚴寒天氣下缺電供暖,隨著冬去春來,暫停攻擊烏克蘭能源設施根本稱不上讓步。 烏軍過去數月對俄羅斯煉油廠和管道的攻勢浪接浪,嚴重打擊莫斯科的能源收益,認為今次美俄的臨時停火建議傾向對俄羅斯有利。專家亦認為普京避免作出重大讓步目的是爭取時間,以便俄軍在烏東戰線加強進攻佔領更多領土。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9日
內地人形機械人完成原地側空翻動作 據報是全球首次
【有線新聞】內地有人形機械人成功完成原地側空翻動作,據報是全球首次。 杭州宇樹科技在社交平台公布影片,可見機械人完成側空翻動作後順利站穩,該公司強調在程序開發和拍攝期間機械人並無損壞。宇樹科技研發的機械人一年前亦曾完成全球首次人形機械人原地空翻動作,近期更接連完成踢腿、跳舞等多項高難度動作,受到輿論關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9日
TikTok再現駭人挑戰 玩具雪凍放微波爐釀爆炸 七歲女童身體多處燒傷留巨疤
【有線新聞】美國一名七歲女童模仿TikTok的熱門挑戰,將矽膠玩具「NeeDoh」放入冰箱冷凍並於隔天加熱,怎料玩具突然爆炸,熱熔膠狀物噴灑到女童臉及胸部,導致她嚴重燒傷並留下疤痕。 玩具放入微波爐後爆炸 熔膠噴射女童身上 據外媒報道,美國密蘇里州一名七歲女孩斯嘉麗.塞爾比(Scarlett Selby)去年十月在TikTok看到熱門挑戰後,在家中嘗試模仿,將一塊「NeeDoh矽膠解壓方塊」放入冰箱冷凍,翌日再用微波爐加熱幾秒鐘。父親喬什.塞爾比(Josh Selby)憶述:「我看到她拿出來時摸了摸它,檢查它是不是太燙,怎料玩具突然爆炸。」 玩具熔化的黏液噴在女童臉上和胸部,父親聽到女兒尖叫聲後,立即上前嘗試清除她身上的黏液,但由於凝膠質地黏稠、難以清除,不得不撕掉女兒的衣服,而自己的手也被黏住。見此情形,雙親立即開車送女兒就醫,父親指在半小時路程裡,女兒全程相當痛苦,抵達醫院時仍在慘叫。醫生檢查後,發現女童胸部、臉上以至嘴唇等都被燒傷,擔心嘴上的傷口會導致呼吸道腫脹和閉合,遂實施人工昏迷三天。另外,由於女童嘴唇嚴重受傷,留院期間只能靠鼻胃喉餵食。 由於女童年紀尚小,醫生決定暫時不進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9日
北角有鸚鵡被困大樹 營救期間疑受驚飛走
【有線新聞】北角有鸚鵡被困大樹,消防部署營救期間鸚鵡突然飛走。 這隻名叫COLA的鸚鵡約八個月大,四日前外傭帶牠外出散步時掙脫腳繩飛走。外傭早上發現鸚鵡在炮台山道富澤花園對開一棵大樹,腳繩纏在樹枝,於是報警。警方封閉一段來回行車線,消防派出雲梯車到場。準備營救期間懷疑鸚鵡突然受驚,向銅鑼灣方向飛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9日
海洋公園纜車停運大半日 高峰樂園一度關閉 有遊客感無奈
【有線新聞】海洋公園登山纜車出現訊號問題而要暫停服務,遊客一度只能在山下活動,直至下午四時十五分,纜車及山上的高峰樂園才恢復運作。 超過六小時的停駛,在維修人員的搶修,登山纜車終於恢復運作。海洋公園表示,早上公園開放前的例行檢查發現纜車出現訊號問題,為確保安全,暫停纜車服務以進行緊急詳細檢查,但由於另一個上山的交通工具海洋列車正進行年檢,遊客只能在山下園區活動,有遊客表示會提早離開。 簡先生:「這邊少一些(景點),沒上面那麼多東西看,水母館那些。早些離開,現在離開。」邱先生:「來到才說壞了,你可以不進去,難道我們從屯門過來,來到不進去嗎?」陳小姐:「上網只是說海洋列車維修,跟着去到門口才跟我們說纜車也壞了,跟住叫我們改日子,我快證都買好了,日子不能改,我們三個都買了快證,即是蝕本了,現在不能用。」 園方表示已在訪客入園前通知有關情況,未入園的市民可以退錢或改期,但透過其他平台或網上購票就要另行處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9日
一線搜查|疑扮傷殘坐電動輪椅馬路飛馳 專家揭偷加裝「拖頭」 淘寶有售、小紅書宣傳
輪椅是殘疾人士及長者出行的重要工具,不過近日網上流傳在天水圍多個路段上有人駕駛電動輪椅在馬路上風馳電掣,有網民就質疑涉事輪椅曾被改裝過。有區議員接受《一線搜查》訪問時就指出,現時個案中有部分人未必是傷殘人士,可能將電動輪椅用作其他用途。 電動輪椅街頭橫衝直撞 輪椅使用者同感困擾 片中所見,駕駛者如同駕駛汽車般在馬路中間行駛,亦未有戴上頭盔,車速亦相當快。除了在天水圍外,有網民指在其他區有看到類似情況。有輪椅使用者接受《一線搜查》訪問時表示,在深水埗區有不少同樣情況,部分人甚至無視紅綠燈,在街頭橫衝直撞,「係馬路中間行太危險,因為影響到自己,都會影響到揸私家車嘅人。」另一名使用輪椅的人士亦形容:「(速度快到)好似一隊車隊咁,應該個時速都有8至10公里到。」他認為輪椅使用者亦應顧及他人安全,盡量以步行速度行駛。 街坊:成架三輪車咁 好似大陸咁樣 有街坊就分享指,曾見到有輪椅使用者在馬路行駛,「好惡啊,睇落去都唔似要坐輪椅。個轆好大,都唔似電動輪椅咁樣,成架三輪車咁,好似大陸咁樣,佢行中間,勁快,成架電車咁,仲要衝黃燈」、「後面有搭載人呀嘛,後面有個拖架搭埋個人,搭住個膊頭上落元朗。」另有街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9日
一連10個國家、橫越10個沙漠 德國極限運動員挑戰跑1萬公里 冀提醒大眾珍惜用水
【有線新聞】有德國極限運動員挑戰在全球10個國家跑超過1萬公里,橫越10個沙漠。 第一站西撒哈拉沙漠布朗就要跑700公里。在極端環境下,一個人面對時速達到95公里沙塵暴威脅,當地早晚溫差最多20度,極為乾燥的氣候,日日要消耗6至8公升食水、近6,000卡路里食物,才足夠支撐她每日跑近10小時。過程艱辛,但她說沿途亦欣賞到沙漠獨有美境。她希望透過一連10站的挑戰提醒大眾合理使用水資源,保護沙漠的生態系統。又計劃將過程剪輯成紀錄片,正在網上眾籌。 布朗最終用了15日完成第一站,計劃5月移師約旦南部,挑戰瓦地倫沙漠。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9日
兩太空人滯留太空站九個月終重返地球 NASA:身體狀況良好
【有線新聞】滯留國際太空站超過9個月的兩名太空人返回地球,美國太空總署指他們身體狀況良好,正接受醫學檢查。 滯留太空逾9個月的威爾莫爾和威廉斯,及早前上國際太空站交接工作的黑格及戈爾布諾夫,一同乘坐美國SpaceX龍飛船返回地球。經歷17小時的旅程,龍飛船在當地周二下午近5時57分降落佛羅里達州附近海域 。 多條海豚一起「迎接」太空人回家,搜救人員隨即展開回收工作,將太空艙運送至回收船上。海格稱看到艙內的人笑容滿滿,形容今次是一個奇妙的旅程。太空艙門打開後,太空人陸續由工作人員協助移上擔架床。滯留太空多時的威廉斯面帶笑容向鏡頭揮手,精神似乎不錯,威爾莫爾則最後離開。太空總署稱他們目前身體狀況良好,但仍需時間適應重力,四人會在船上接受例行醫學檢查,再返回位於休斯敦的太空總署詹森太空中心。 太空總署祝賀太空人返回地球,讚揚他們堅韌和靈活,又形容SpaceX是一位好合作夥伴。太空總署商業載人項目經理斯蒂克:「這個工作已籌備九個月,我對於多才多藝的團隊感到十分驕傲,有能力適應並建立載人太空飛行的未來,探索不同方法進行有關任務。」 威爾莫爾和威廉斯去年6月乘坐波音的星際航線前往太空站執行任務8天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9日
甘迺迪遇刺案|逾8萬頁文件解密 部分涉「古巴計劃」 學者料未必有新突破
【有線新聞】美國已故總統約翰甘迺迪遇刺案,逾8萬頁機密文件解密,有學者預料未必發現到突破性的新資料。 約翰甘迺迪1963年在得州達拉斯遇刺,至今公開了600多萬頁相關文件中的大部分,美國總統特朗普一月上任後簽署行政命令,解密剩餘的文件。國家檔案館陸續上載機密文件,預計共有8萬頁,部分是之前公開過,但部分內容被遮蔽的文件,今次全部內容均沒被遮蓋。 部分涉及上世紀60年代初、約翰甘迺迪遇刺前,美國試圖剷除古巴領袖卡斯特羅政權的「古巴計劃」,幕僚又向約翰甘迺迪提出,質疑當時的中情局嚴重僭越國務院職能,壟斷與歐洲政界的聯繫。 行刺案早年已有定論,槍手奧斯瓦德是單獨犯案,但關於他背景的陰謀論一直未有平息,包括他曾變節到蘇聯、跟古巴亦有連繫,特朗普競選時已承諾要把事件更透明,讓國民知道真相。 傳媒與學者正仔細翻閱新的解密文件,不過有撰寫約翰甘迺迪生平書藉的作者認為,相信不會有爆炸性的新資料,足以改變對案件的定論。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9日
醫健通|周五刊憲修訂法律框架 擴大取覽人員類別 認可境外醫護等取覽紀錄
【有線新聞】政府將於周五刊憲修訂「醫健通」的法律框架,包括賦權醫衞局局長可要求醫護提供者把重要健康資料存入市民的醫健通,又擴大可取覽資料的人員類別,並認可境外醫護及公共健康紀錄系統取覽「醫健通」紀錄。 「醫健通」推出九年,提供平台讓公私營醫療機構互通及取覽病人的電子醫療紀錄,但政府發現只有約0.3%紀錄來自私營機構。政府提出修例精簡同意機制,市民同意參加「醫健通」後,醫護提供者便可把健康資料存入市民個人醫健通戶口,市民可保留自主控制權,自行決定是否容許紀錄被取覽。 又賦權醫衞局局長可要求指明醫護提供者,把重要健康資料例如藥物不良反應、疫苗接種紀錄等存入市民的醫健通,若有人不遵從會被定額罰款1,500元,甚至面臨起訴,最高可罰款5萬元。修訂亦擴大現時可取覽「醫健通」資料的醫護專業人員類別至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及聽力學家等。 為支援市民跨境使用醫療服務,條例草案亦容許在充分保障私隱及系統安全下,認可個別境外醫護提供者及公共健康紀錄系統。在市民授權下,醫護提供者可透過安全連結跨境取覽電子健康紀錄。 政府指過去約6,000人要求境外使用相關資料,有一定需求。修例草案將於周五刊憲,下周三於立法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9日
發展局考慮引入彈性機制提升業權人換地意願
【有線新聞】政府自2019年底起就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收回2,498幅私人土地,涉及178公頃,已支付143億元補償,有169億尚未支付。當局正考慮引入具彈性機制提升業權人的換地意願。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原址換地補價令業權人現金流有壓力,如同一業權人在北都以外地方,政府未來都會收回或建公營房屋或其他公共設施。與其幾年後政府收回土地然後賠錢,不如及早讓業權人自願交出土地,再用土地價值,我們構思是賠償價值去抵銷和政府洽談原址換地個案中的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