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3年02月14日
土敘大地震|香港政府籌集3,000萬元物資送往災區 李家超為救援隊感驕傲
【有線新聞】政府籌集了約3,000萬元應急物資,將會送往土耳其地震災區。特首李家超對香港救援隊在當地救出四人感到驕傲。 行政長官李家超:「作為行政長官及前保安局局長,我為救援隊感到非常驕傲,香港市民也為救援隊感到驕傲。我們會一同全力支持救援隊,繼續為他們打氣,祝願他們一切順利,亦保護好自身安全。」 政府徵集了衣物、帳篷、毛氈、藥物、醫療用品、儀器等物資,日內會送到土耳其災區。香港市民早前捐贈超過100噸的物資,包括禦寒衣物、棉被、暖爐、電筒等,昨晚已運去土耳其。李家超又說政府的賑災基金諮詢委員會會即時處理及審批任何救援組織的資助申請。
- i-Cable
- 2023年02月14日
李家超重申23條立法目標不變 冀今年完成 指賣地增國安條款不阻投標意欲
【有線新聞】基本法23條立法,行政長官李家超說政府的立場、目標不變,希望盡快今年內完成立法。另外,政府早前在賣地文件加入國安條款,李家超認為不影響企業投標意欲。 政府未將《基本法》廿三條列入本年度立法議程,李家超說特區仍然有憲制責任,會按實際情況盡快立法:「23條立法目標沒有變,希望盡快可以在今年完成,否則都希望下年完成。」 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認為疫情後社會要復常,加上台灣明年初大選,今年不宜就廿三條立法或展開諮詢。 李家超:「大家可能對23條立法所針對的問題、問題嚴重性未必全面掌握,因為國家安全風險千變萬化,國際關係複雜,國安風險仍有潛伏香港可能性。」 另一個維護國家安全的機制,是賣地時增設國安條款,如果投標者涉及威脅國家安全活動,政府有權取消入標資格及中止租約。李家超說條款已實施一段時間,地產界代表都支持。 李家超︰「加入條款後已有土地賣出,所以國安條款是一個中性因素,我認為與企業的任何決定完全無關,他們對土地投票的意欲只會從商業角度去考慮。」 被問到地產股星期一全線下跌,是否與賣地加入國安條款有關,李家超說股市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市場情緒、環球及香港經濟等。
- i-Cable
- 2023年02月14日
土敘大地震|13歲男童被困瓦礫182小時後獲救
【有線新聞】土耳其、敘利亞大地震再有生還者獲救。 在災區安塔基亞,多名搜救人員合力在瓦礫將一名被困約182小時的13歲男童救出,隨即為他蓋上保暖錫紙並抬上救護車,期間男童一直緊握救護人員的手。 另外在敘利亞,當局出動重型機械移走大型瓦礫,有親友失蹤的人就徒手挖掘,希望有奇蹟出現。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同意在西北部由反對派控制鄰接土耳其的邊境,加開兩條人道救援通道,為期三個月,以加快救災物資送到地震災區。
- i-Cable
- 2023年02月14日
洪丕正稱全球資金會流入中國 香港作為進出內地平台有絕對競爭優勢
【有線新聞】特區政府與本地商界代表團早前出訪中東八天,團員之一的渣打亞洲區行政總裁洪丕正說,中國在全球的資產配置偏低,相信資金會慢慢流入中國,香港作為資金進出內地的平台,有絕對競爭優勢。 由特首李家超牽頭出訪中東的代表團與當地企業簽訂了13份合作備忘錄或意向書,身為代表團成員的洪丕正說,當地企業希望將經濟動能擴散,不再單靠出口石油。 洪丕正︰「他們在考慮到底應去英國、美國、新加坡還是香港(上市)?我提到如果你來香港上市,有可能接觸到中國14億人口,深港通、滬港通,這優勢他們不知道,未聽說過。當他知道後,發現原來在倫敦、紐約、新加坡上市並沒有這優勢,而中國這麼大的投資資金池,其實全世界大公司都希望能接觸到。」 洪丕正說內地在全球資產配置佔比偏低,相信未來會有很多資金流入內地。 洪丕正︰「中國佔全球經濟GDP約18%,美國是24至25%,但全球資金配置給中國只得約3%,中國資產今天主要因為資本帳未完全開放,所以大部分中國資產未能配置到海外,所以中國這麼大的資金、資產在世界的配置亦非常低,相對是甚麼?全球資金要慢慢流入中國,中國資金也要結構性流出,在哪裏最好?就是透過香港這平台,所以從未來五
- i-Cable
- 2023年02月14日
氣球風波|美國指殘骸現傳感器 白宮否認不明飛行物體與外星生物有關
【有線新聞】美國軍方表示,在被擊落中國氣球殘骸發現相信用作搜集情報的傳感器,美軍其後連續三日擊落不明飛行物體,白宮否認與外星生物或超自然現象有關,強調是為了保障美國利益,民眾毋須恐慌。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即使無明確顯示被擊落的三個飛行物正進行監視,但我們不能排除,大家都知道為了保障我們國家安全利益,而事實上這些飛行物體的路線可能飛近軍事或敏感設施,所以基於安全理由,總統考慮軍方建議後下令擊落。」 柯比重申白宮認為中國有一個專為搜集情報而設,並與解放軍有聯繫的高空氣球計劃,又指這些氣球到過不少國家收集情報,包括美國的盟友,在上屆政府時已經出現,但未被察覺。他又否認美國有派監控飛機進入中國領空。
- i-Cable
- 2023年02月14日
易通行|羅淑佩認宣傳不足 有申請者遲遲未收車輛貼 當局稱員工留任可額外多半個月薪金
【有線新聞】「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押後到5月實施,到服務中心申請的市民減少了。受影響的超過40名收費亭員工無論是否繼續留任,都會獲得原有補償方案。 「易通行」宣布延遲實施翌日,葵涌及九龍灣服務中心有市民仍然上來辦理申請。岑先生:「因為他們說26號拆收費亭,我每次過隧道收到警告然後才去交錢很麻煩,立即上來申請。」陳小姐:「其實三個月後,到五月都要申請,我看這份文件也需要時間,才知道怎樣做。有些人不太懂得用電腦,就一定沒有這麼清楚。」 九龍灣服務中心地下大堂有數名職員派籌分流,不過到來的市民不多,工作量不算很大。「易通行」無法如期本月26日實施,運輸署承認宣傳解說不足,除此之外,有大約16,000名市民去年申請車輛貼,到今年都未收到。運輸署署長羅淑佩:「他們(營辦商)需要在有人申請之後,將地址從我們運輸署電腦系統抄取過去,可能就沒有抄取樓層,導致寄不出去,我們這個問題已經改善。」 新系統延期推行,超過40名隧道收費亭員工亦要考慮前路,香港隧道及公路幹線從業員總會主席卓和善:「(員工)不是這一兩天才知道要遣散,已經找到工作、後路。我留下來,就會失去新工作,不留下又要貼錢離職。」隧道管理公司
- i-Cable
- 2023年02月14日
葵涌電單車的士相撞 鐵騎士傷重不治
【有線新聞】葵涌有電單車與的士相撞,電單車司機傷重不治。 電單車橫臥路中,外賣袋散在地上,的士車身凹陷,擋風玻璃爆裂,司機在警車協助調查。 早上6時許,電單車沿和宜合道落斜往荃灣,駛至童軍中心外與一輛由反方向轉入麗梨花街的士相撞,電單車男司機重傷昏迷,送仁濟醫院搶救後不治。
- i-Cable
- 2023年02月14日
英國王后卡米拉再次確診新型肺炎
【有線新聞】英國王后卡米拉再次確診新型肺炎。白金漢宮的聲明指,卡米拉有傷風徵狀,進行測試後對新冠病毒呈陽性。聲明說,她已經取消今個星期的公開活動,並向受影響人士致歉,期望盡快重新安排相關活動。 白金漢宮早前曾發聲明說,卡米拉因為感染季節性疾病,取消星期二訪問伯明翰的西米德蘭茲郡,75歲的卡米拉去年曾確診新型肺炎。
- i-Cable
- 2023年02月14日
布林肯與王毅據報可能於慕尼黑會面
【有線新聞】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據報考慮在慕尼黑安全會議,與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會面,將是美國擊落中國氣球後,兩人首次會面。 外電引述外交消息說,布林肯與王毅有可能在慕尼黑面對面會談,但目前未落實。布林肯月初原定訪問中國,不過美方指中國的監視氣球侵犯領空,並派戰機將它擊落,布林肯推遲了北京之行。 美國副國務卿舍曼說,留意到有關報道,但現時未有公布,強調美國對對話持開放態度,只需要有合適的時間和條件;中國駐美大使館亦未有回應。
- i-Cable
- 2023年02月14日
氣球風波|外交部︰美方氣球多次飛越中國領空 華府稱指控失實
【有線新聞】外交部指去年至今,美方氣球未經中國批准10多次非法飛越中國領空;白宮稱指控失實。北約秘書長則指,中俄近年增加以各類手段收集成員國情報,須加強警惕。 對於氣球風波,中方一再重申飛艇屬民用性質,進入美國完全是意外,又表明強烈不滿和抗議美方擊落。外交部周一再反指美方應當反躬自省,而非煽動對抗,指有美方氣球非法飛越中國領空。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僅去年以來,美方高空氣球未經中國相關部門批准,10餘次非法飛越中國的領空,美方首先要做的應當是反躬自省、改弦更張,而非污衊抹黑、煽動對抗。事實上,美國才是全球最大的監控偵查國家。美國在世界上放飛了多少間諜偵測飛艇氣球,美方自己心裏很清楚。」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回應說,任何指控美國政府操作監視氣球飛越中國領空都是失實,重申中方才有高空氣球收集情報的項目,橫跨五大洲、侵犯美國等超過40個國家的主權;又認為中方回應是一種損失管控的手法,因為即使中方一再重申仍無法證明早前被擊落的是氣象氣球及解釋為何侵犯美方領空。 北約周二、三召開防長會議,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稱將討論相關的太空資訊情報合作,又指中俄都不斷加強監視成員。他說:「我認為上周大家明顯在
- i-Cable
- 2023年02月14日
印度兩年一度航展揭幕 莫迪盼軍備出口逾倍增
【有線新聞】亞洲最大規模的航展、印度航展在班加羅爾揭幕,總理莫迪期望,未來兩年把軍備出口額超過倍增至50億美元。 飛行表演為兩年一度的印度航展揭開序幕:光輝戰鬥機排出「3-1-5箭頭陣式」,3架蘇30-MKI多用途戰機排出「三蘇陣式」及噴放白煙。 印度總理莫迪與一眾嘉賓、觀眾觀賞完飛行表演,再上台出席揭幕禮;他致詞前先展示航展紀念郵票。莫迪稱這次航展是以新方式展現新的印度,以往有人覺得航展只是一個向印度推銷的場合,現時航展已不再只是一個展覽,更展現了印度的國力,亦展現印度國防工業的自信,可成為防務夥伴。除了出席儀式,莫迪又參觀了會場各處聽取有關戰機、運載火箭及各種航空、航天及軍事裝備的介紹。 印度在2021至2022年度的軍備出口有15億美元,新一年度估計將達到20億美元,莫迪則期望到2024至2025年度,總額提升至5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