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10月26日
鄧炳強指正與電訊商研究防電騙 專責小組攔截可疑來電 設標示提醒用戶
【有線新聞】近年電話騙案增加,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說政府正與電訊營辦商研究攔截證實行騙的來電,而收到可疑來電亦會標示。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能否建立系統,自動將懷疑是騙案的海外電話自動攔截?」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我們與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以及各大電訊商,有專責小組正做工作,希望能夠將可疑來電日後攔截了。如果證實行騙就會攔截,如果覺得十分可疑的話會在來電時有標示出來,提醒用戶(電話)非常可疑。」
- i-Cable
- 2022年10月26日
英冠 般尼1:0諾域治
【有線新聞】英格蘭冠軍足球聯賽,般尼主場一球小勝諾域治。 半場互無紀錄,紅藍衫的般尼換邊後獲得12碼。諾域治的格蘭漢尼,被指禁區犯手球。積洛迪古斯主射入網,82分鐘為主隊打破僵局。 尾段還有門將梅歷,擋走普基的射門,力保不失。般尼維持贏1比0,升上榜首,聯賽不敗走勢增至14場。
- i-Cable
- 2022年10月26日
迎接板球東亞盃 香港女子隊展望新力量
【有線新聞】香港女子板球代表隊,出發到日本大阪參加東亞盃。隊長陳嘉瑩指,即使今次以老帶新,但新人最近表現,反而鼓舞了一班舊隊員。 香港女子板球隊隊長陳嘉瑩:「香港目前在東亞區排第一,即使世界排名,都比中國、南韓、日本為高。」 準備東亞盃前夕,「全明星賽」成為香港女子板球隊,大隊員與新秀一次磨合的好機會。30位球員分成星隊及噴射機。兩隊都分別有經驗豐富的港隊代表,亦有青年軍加入,以實戰為未來準備。 港隊隊長陳嘉瑩得到122分,帶領粉紅衫的星隊獲勝。勝負還是其次,一眾19歲以下的新秀,演出有驚喜才最重要。 香港女子板球隊隊長陳嘉瑩:「那一場比賽中,其實能夠令對方出局的球員,都是新球員,都是一眾有潛質的年青球員。有一種感覺是,年青球員慢慢開始追上我們的步伐,是很好的事。一些新的球員加入,她們的態度或她們對比賽的熱情,令我們重拾當初想打板球的感覺。」 過往的東亞盃,由中國、日本、南韓及香港角逐。疫情之下,國家隊與南韓今屆未能參賽,賽事變成香港與日本,以四場系列賽分高下。 香港女子板球隊隊長陳嘉瑩:「其實我們希望四場都能贏,希望每場都用全力。每場比賽都有得著、經歷離開。今次也會帶一些新球員,希望
- i-Cable
- 2022年10月26日
申訴專員趙慧賢快測呈陽性 14天內曾赴新西蘭、阿塞拜疆公幹
【有線新聞】申訴專員趙慧賢快測呈陽性。 趙慧賢上星期一最後一日上班,工作時有佩戴口罩。 過去14日她曾到新西蘭及阿塞拜疆公幹,回港後有遵守入境檢疫安排,申訴專員公署會徹底消毒辦公室,安排同事檢測。
- i-Cable
- 2022年10月26日
台灣大熊貓「團團」病情惡化 園方停止侵入性檢查
【有線新聞】大陸送贈台灣的大熊貓「團團」,早前因腦病變送院。最新檢查結果顯示,「團團」病情惡化,決定停止侵入性檢查。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經第二次磁力共振造影檢查,顯示「團團」腦部惡性腫瘤的機率大幅提高,但為維護動物利益和福祉,院方會停止麻醉或侵入性檢查,改為採取紓緩照護方式。 園方又指,「團團」兩個月前已出現癲癇等症狀,現在無論食量及活動能力等都已下降;獸醫每日都給予藥物舒緩症狀,以輸液補充水分,並在飼料會添加蛋白質和維他命等,希望牠可以維持體力。
- i-Cable
- 2022年10月26日
海關拘捕兩男涉變賣貴金屬洗黑錢 涉款35億
【有線新聞】海關破獲歷來最大宗洗黑錢案,兩名男子涉嫌變賣貴金屬洗黑錢達35億元。海關說香港買賣貴金屬不具名,增加洗黑錢的風險。 海關上星期五在葵聯邨拘捕48歲男子,報稱工程技工、月入兩萬元;海關同日拘捕另一名30歲男子,報稱工人、月入一萬元。兩人互不認識,唯一關連是過去兩年到押運公司提取了8.4噸不明來歷的貴金屬,再變賣給同一間貴金屬及珠寶公司。 變賣的款項有六億直接轉給本地空殼公司,大部分轉帳到兩人名下的公司戶口,兩人報稱公司做電子產品或貿易生意,海關認為業務性質與他們的交易對手不相符。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高級監督李艷萍:「貴金屬交易一直以來都是具有洗黑錢的風險,由於貴金屬的價值高昂,體積小、易於運送,而且往往在香港暫時仍然可以不具名買賣。」 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財富調查指揮官黃貞富:「48歲被捕男子涉嫌曾向銀行提供文件,嘗試證明銀行裡的可疑大額交易資金,我們懷疑文件很可能是偽造。」 海關檢獲多部電話、電腦、貴金屬公司交易及銀行文件等,除了變賣貴金屬的錢,亦有本地空殼公司過數給他們,兩人戶口分別接收過17億和12億懷疑黑錢,極短時間內再轉帳到空殼公司、離岸戶口,或透過找換店匯出到內地
- i-Cable
- 2022年10月26日
中電指發電成本上漲 料明年無可避免加電費 稱加幅較其他城市溫和
【有線新聞】中電說受俄烏戰爭、燃料供應及價格不穩定等因素影響,面對龐大成本壓力,明年無可避免一定要加電費,認為對比其他經濟發展相若的城市,香港的加幅相對溫和,而港燈則沒有表明會否加價。 看電視、煮飯、洗衣服離不開用電,明年每度電多少錢,兩電通常每年11月會公布,中電率先預告會加價。中華電力有限公司總裁蔣東強:「今年我們的燃料開支預計可能超過200億港元,而我們的燃料帳結餘6月尾時,負結餘大約20億港元,相較去年年底的燃料帳結餘,亦是負結餘、大約是11億元。面對如此龐大成本壓力,我們預計明年電費上調不可避免。」 電費是由基本電費及燃料調整費兩部分組成,基本電費涵蓋電力公司營運開支、燃料成本及利潤,燃料調整費就反映燃料價格的變動,這個數字今年有升無跌。 港燈由今年一月的每度電27.3仙,下個月會加至78.8仙,是年初的近3倍;中電由38.6仙升至下月54.8仙,升幅近4成2,所以近數個月電費其實已經貴了。 看看政府與兩電簽署的五年發展,原本估計明年的燃料調整費是36仙多,現在11月的定價已經遠超這個數,中電解釋燃料費急升,是受俄烏戰爭、國際燃料價格急升,能源危機加劇等有關。蔣東強:「在大環
- i-Cable
- 2022年10月26日
上水六旬工人疑從貨櫃墮下 昏迷送院
【有線新聞】上水有工人從貨櫃墮下受傷昏迷。 工人經初步急救,由救護車送到沙田威爾斯醫院,要戴上氧氣罩和頸箍,協助穩定傷勢。 上午9時許,一名62歲工人在馬會道的貨倉爬上梯,登上貨櫃頂工作,懷疑失足墮地受傷。警方列作工業意外,並通知相關部門跟進。
- i-Cable
- 2022年10月26日
意大利新總理梅洛尼強調要應對偷渡問題
【有線新聞】意大利總理梅洛尼領導的新政府獲眾議院通過信任投票。這位極右政黨領袖強調會重點處理偷渡問題,並繼續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參議院稍後亦會表決信任動議,預料亦會順利通過。 意大利首位女總理梅洛尼到國會接受質詢。這位45歲的極右領袖上月帶領意大利兄弟黨,在國會選舉中以26%得票成為第一大黨,並籌組聯合政府。 外界普遍質疑這個二戰後最右傾政府的疑歐、親俄及反移民立場。梅洛尼說意大利會繼續是北約的可靠成員,繼續支持烏克蘭人對抗俄羅斯入侵:「不僅因為我們不能接受侵略戰爭和侵犯主權國家的領土完整,也因為這是維護我國利益的最好方法。」 在應付移民的問題上,她強調不是要剝奪逃避戰亂或其他侵害的人尋求庇護的權利,但必須控制人數及照顧入境人士的福祉。 有反對派議員要求梅洛尼關注基層民眾的生活,消除社會不公,亦有人關注女性權益。梅洛尼承諾會支援家庭和企業應對通漲。 聯合政府的信任投票最終在眾議院以235票對154票獲通過。
- i-Cable
- 2022年10月26日
甯漢豪指計劃明年交草案精簡地契續期 擬到期前刊憲宣布延期安排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精簡地契續期安排,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政府計劃明年提交條例草案,在地契到期前兩至三年,透過刊憲宣布續期安排。 甯漢豪:「過去地政總署簽名,簽完名還要找自己的銀行,又再簽個一些按揭,其實大家認為很困難。我們現在打算未來有法例,明年提出的法律,每一年總有一些地契會到期,我們在他到期前的兩三年,我們便透過刊憲一系列某年到期的地契,我們就宣示、我們會延續它。」 施政報告又建議放寬申請強拍門檻,甯漢豪指初步構思會在土地註冊處成立新辦事處外聘法律,估值及社工支援等專業服務,確保小業主不會被剝削。
- i-Cable
- 2022年10月26日
11.9起七被捕西醫免針紙失效 盧寵茂:修例反映政府重視市民健康
【有線新聞】政府宣布七名被捕醫生發出的免針紙,下月九日起失效。 政府修例賦權醫務衞生局局長廢除免針紙,醫務衞生局宣告七名涉事醫生發出的疫苗醫學豁免證明書,由下月九日開始失效,估計涉及近2萬張免針紙。該七名醫生可在下周二或之前向當局作出書面申述,解釋為何不應該作出整體失效宣告。 局長盧寵茂被問到修例是否輸打贏要,他說防疫規例的初心是要給予政府足夠權力承擔抗疫責任,修例反映政府重視市民健康。 免針紙司法覆核案政府敗訴,政府決定修例而非上訴,病人組織批評是輸打贏要,用行政修訂繞過法庭判決。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無回應傳媒提問,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就說修例是有必要。 盧寵茂:「這條條例由訂立的初始、初心,是給予政府能有足夠權力來承擔這個責任,我們要有足夠法律基礎執法。今次事件反映了政府對市民健康的重視,並非政府或某人勝出,我們要確保所有香港市民在抗疫戰爭上勝出。」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曾質疑盧寵茂沒權廢除免針紙,她說修例都「收貨」。 江玉歡:「用『先訂立,後審議』(方式修例),我覺得是明白的,因為夠快捷。我不是政府的代言人,希望政府在修例上,把原因、修例帶出的效果和市民解釋清楚。」 狄志遠:「透過修訂
- i-Cable
- 2022年10月26日
年宵市場明年1.16舉行 續不設快餐乾貨 有花農料人流減少、生意跌三成
【有線新聞】明年年宵市場下月9日起分批公開競投,繼續不設乾貨及快餐攤位,有花農說市民行年宵的習慣改變,預料人流減少、生意少三成。 相隔一年,年宵重開,仍然只得濕貨攤位銷售年花。經營花場、競投30多年的李永強,以往會在三、四個地方擺設16檔,但今次不太看好,打算只在一個地方擺兩、三檔。花農李永強:「他們可能選擇輕便式、插花瓶的花,較細小的蘭花可以乘交通工具回家。不一定選擇逛年宵市場,只需在樓下花店、附近的花店或花墟買。」 他又預料年宵開放時間縮減,人流減少、生意估計跌三成,「不會好像以前般看重年宵市場,把所有貨都拿去年宵,今年預計可能只取少量貨尾到年宵銷售。如果花場或其他地方售罄,即使已競投攤位都未必在年宵市場開檔。」 想在年宵擺檔,下月9日可以競投。食環署轄下15個地方在下年1月16日至22日舉行,是第三年不設乾貨攤位,亦不設快餐攤位,減少除口罩進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