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07月19日
研究指逾四成小學生患濕疹 團體開辦課程教濕疹兒童及家長紓壓
【有線新聞】港大去年的研究顯示,小學生患濕疹的比率,較17年前增加逾十個百分點。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與兒科醫生,去年研究全港兒童敏感病,訪問逾4,000名學童及家長,又比對了小學生患濕疹比率,發現由2004年的30%上升至超過40%。 團隊五年前開辦非藥物的濕疹管理課程,有逾200名兒童及家長參加,發現家長面對的壓力比患濕疹的兒童更高,課程可幫助他們減低壓力、焦慮及抑鬱,團隊下月20日再提供網上課程,會針對家長需要。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陳凱欣:「(家長)照顧小朋友,自己會被污名化,會覺得自己會否因為懷孕過程食錯東西,或者做了甚麼令小朋友有濕疹。要面對小朋友的情緒,他們覺得承擔了心理壓力。另外,他們在照顧時有很多迷思,例如應否用類固醇,坊間流傳的自然療法會不停試,不期然令他們有不同壓力及經濟負擔。」
- i-Cable
- 2022年07月19日
南韓新Omicron變種致疫情反彈
【有線新聞】南韓新型肺炎疫情反彈,單日確診高達73000多宗。 南韓過去一日新症較前一日急增超過一倍,是近三個月以來的新高,死亡個案則增加12宗。 當局指新一波疫情,源於上月底出現的Omicron BA.5變種病毒株,傳染力高,並在暑假進一步擴散,警告下月的單日新症有可能突破20萬宗,呼籲50歲以上人士或健康欠佳的成年人接種第四劑疫苗。
- i-Cable
- 2022年07月19日
夏威夷南岸掀巨浪 高度創25年新高
【有線新聞】美國夏威夷大島突然翻起超過7米巨浪,海水湧入民居,當局指是由南太平洋冬季風暴掀起的湧浪所引致。 在夏威夷大島這場婚禮,婚禮開始前來了「不速之客」,海面湧起巨浪沖向岸邊,餐桌和椅子被推倒,不少賓客更加濕身,不過幸好無人受傷。 海浪還湧向民居,浪頭甚至高過屋頂。 夏威夷大島南岸上周末突然翻起巨浪,當局指海浪一度超過7米,是當地25年來最高的浪。 雖然一股已減弱的熱帶氣旋近日經過夏威夷南面,但有氣象專家認為這不是翻起大浪的主因。美國國家氣象局氣象學家布倫奇利說:「有趣的是,已減弱的熱帶氣旋達比經過夏威夷南面,但它沒有影響海浪,這次大浪的主因是來自南太平洋的湧浪,當地正值冬季,因此有特別強烈的冬季風暴。」 夏威夷當局隨後展開了清理工作,國家氣象局亦於周一取消大浪警告。
- i-Cable
- 2022年07月19日
美國雷神公司成功試射高超音速導彈
【有線新聞】美國雷神公司成功從空中試射高超音速導彈。 測試的導彈速度超過音速5倍,時速約6200公里,雷神公司正與洛歇馬丁正爭奪美國國防部的「高超音速吸氣式武器概念」發展合約。 兩間公司去年9月以來合共試射4次,雷神成功兩次,洛歇馬丁則成功失敗各一次。 面對中俄競爭,美國正加緊研發高超音速武器,雷神稱測試成功令他們更有信心研製出武器原型,提升國家的高超音速武器能力。
- i-Cable
- 2022年07月19日
台灣的立法院長游錫堃訪問捷克
【有線新聞】台灣的立法院長游錫堃訪問捷克。 游錫堃說:「韋德齊(維斯特奇爾)參議長不畏強權的欺壓,勇敢帶團訪問台灣,堅持民主自由價值的行動,不只粉碎了中共戰狼外交的惡行,也凸顯出台灣對國際民主的貢獻及在國際地緣政治中的重要地位,讓世界更加珍視台灣的價值。」 前年8月曾率團訪台的捷克參議院議長維斯特奇爾則指,捷克與台灣均是奉行民主制度,有共同價值,應互相支持。 游錫堃之後到捷克已故前總統哈維爾墓前獻花,讚揚當地現時政壇領袖,有繼續其捍衛民主的遺志,又感謝作為歐盟輪席主席國的捷克推動台灣與歐洲的關係。 除了捷克,游錫堃這次率團亦會訪問立陶宛與法國,預計下周五返台。
- i-Cable
- 2022年07月19日
香港五人棒球隊下月戰亞洲盃劍指三甲
【有線新聞】香港五人棒球代表隊下月出戰亞洲盃,目標打入三甲,棒球總會會長范駿華希望,可以將這項新興運動普及化。 去打棒球沒帶球棒?不用掉頭走。有一種棒球不用棒都可以打,就是五人棒球,加上場地面積只需要21乘21米,棒球總會指更加方便在香港推廣。 棒總會長范駿華:「因為場地需求沒這麽大,五人棒球甚至可以在酒店的宴會廳打,可以在較大的貨倉,較高樓底的地方打,是室內可以進行的活動。」 無棒的棒球,甚至沒有手套,也沒有投手,同樣要傳球、跑壘。先由進攻方用手擊球,守備方5位球員就要接球,目標令對方球員出局,例如用球觸碰未跑到壘的進攻球員。而進攻球手成功繞過所有壘包,就可以得到一分,范駿華相信適合任何年齡層。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朋友,只需要一個球用手一拍,就已經可以玩這項新興運動,享受到棒球的刺激 。 五人棒球港隊代表這日有表演賽,8月將會參戰五人制棒球亞洲盃,面對傳統棒球強國,港隊代表莫竣林就直言對賽事有信心,會以平常心面對。 莫竣林:「相對較強的是韓國、台灣和日本,始終是棒球強國有更多恆常比賽,比賽經驗比我們相對高,有了解對手的強弱,有信心準備。因為與棒球相比,節奏快、距離近,技術含量沒那麼高。
- i-Cable
- 2022年07月19日
參選時未備妥Facebook廣告資料 鄧飛入稟申免懲罰免訟費
【有線新聞】立法會議員鄧飛參選立法會時,沒有備妥在Facebook發布的選舉廣告,入稟高院申請豁免懲罰及訟費。 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在去年立法會換屆選舉時,在Facebook發布一段影片,但未有把影片資料、准許或同意書的電子文本,上載至公開平台讓人查閱,違反選舉條例。 鄧飛說他因粗心大意或意外地計算錯誤,才沒有遵守規例,並非因不真誠,希望法庭豁免懲罰及訟費。
- i-Cable
- 2022年07月19日
海南有釣漁船爆炸沉沒 2人重傷、10人輕傷
【有線新聞】海南一艘釣魚船出海期間,甲板內部爆炸沉沒,造成12人受傷,其中2人重傷。 該艘載有9名乘客和3名船員的船隻,星期日在海南萬寧出海,回程途中甲板內部突然爆炸,船頭起火焚燒。有船上乘客指:「當時的情況是很危險的,因為船發生爆炸的時候,他們其實時間是很短暫的。帶了個橡皮艇,他們12個人就逃到橡皮艇上,大概也沒有多久船就發生多次爆炸,然後就沉沒了。」有經過的船隻救起12人,其中10人輕傷、2人重傷。當局正調查事故原因。 另外,廣西南寧星期一凌晨一艘載有1200噸碎石的貨船,原定由廣西平果市到貴港市,但受水流影響,在那莫大橋上游約2公里處翻側。當地派人救起船上3人,再用繩穩固船體並鋪設吸油圍欄,以防漏出的油污擴散。
- i-Cable
- 2022年07月19日
大埔汀角路空置校舍將改建過渡屋 區議員批政府太遲諮詢、憂交通難負荷
【有線新聞】大埔汀角路一幢空置校舍擬改建為過渡性房屋。 前船灣余東旋學校的用地,將交由善導會營運過渡性房屋,初步設計一座四層高「組裝合成」樓宇,命名為「善‧樓」,提供276個單位、容納約600人。有大埔區議員批評政府太遲諮詢區議會,變相根本不能反對項目,亦有議員關注交通問題,區議員何偉霖:「汀角路是一條非常繁忙的道路,不少居民說在道路配套未足以應付新增的需求下,非常多居民是表示反對。」 房屋局代表黃永雄:「交通問題大家都關心,我們和大家一樣關心,我們已作交通的評估,如果有需要時,運輸處因應地區交通需要,增加巴士班次或小巴。」
- i-Cable
- 2022年07月19日
俄軍下令重點打擊西方提供予烏克蘭軍備
【有線新聞】俄軍加強對烏克蘭長程攻勢,並重點打擊西方提供的武器。烏克蘭則宣稱成功以西方火箭炮,重創俄軍後勤補給。第一夫人奧廖娜出訪美國,爭取華府加大支援。 烏克蘭部隊繼續於南部展開反擊,針對俄軍彈藥庫等設施,宣稱摧毀了30個補給站、軍火貯存點。高層將領將戰果歸功於美國提供的多管火箭系統。總統澤連斯基稱俄軍後勤補給受重創,將更難以維持佔領地區的控制權;又宣稱已收復過千個村鎮。 俄羅斯防長紹伊古則下令軍方重點打擊由西方提供的烏克蘭軍備,並宣稱在殲滅了250名為烏克蘭作戰的外國士兵。烏克蘭則指控俄軍以遠程武器轟炸後方城鎮,造成平民傷亡,質疑俄軍擴大戰線,散播恐懼。 俄烏戰事爆發後少有露面的烏克蘭第一夫人奧廖娜,高調出訪美國會見國務卿布林肯,獲對方承諾支援烏克蘭保家衛國及重建工作。奧廖娜亦會到國會致詞,並與美國第一夫人吉爾見面。 而歐盟成員國的外長周一亦同意增撥5億歐元支援烏克蘭。在俄烏戰事爆發後,歐盟對烏克蘭援助累計增至25億。
- i-Cable
- 2022年07月19日
前年違限聚令囚14日 泛民8人上訴:共同目的非合理因素 應以人數、時間做指標
【有線新聞】工黨及社民連8名成員前年五一勞動節請願,因違反限聚令判監14天,他們不服上訴,為首宗違反限聚令上訴至高等法院的案件。法官指,被告有沒有共同目的是本案重要的考慮因素。 上訴人黃浩銘、吳文遠,正服刑的李卓人、梁國雄由囚車押送到高等法院。案發於前年勞動節,他們8人到政府總部外請願,要求政府設立失業援助金,被票控違反限聚令。裁判官指各人有共同目的,屬同一個受禁群組聚集,裁定罪成、判監禁14天,他們不服上訴。 上訴方指限聚令的立法目的是預防新型肺炎傳播,8名被告當日已經分成2組,每組不多於4人,對公共衛生無造成大風險,未有挑戰限聚令本質,每組亦有保持1.5米,衡量聚集距離才是先決條件,認為裁判官當時錯誤詮釋限聚令。上訴方又說,被告當時正行使和平示威權利,4人一組亦無法遊行,是違反《基本法》保障,法庭應平衡公共衛生及集會自由。 法官黃崇厚指,被告有無共同目的是本案重要的考慮因素,上訴方質疑,若限聚令是以防疫為目的,應以人數、聚集時間做指標,共同目的便不是合理考慮因素。 黃浩銘及李卓人在庭上陳詞說,限聚令令市民無所適從,希望法庭以寬鬆形式處理,保障市民集會遊行的權利,聆訊星期三繼續。
- i-Cable
- 2022年07月19日
內地新增699宗本地個案 甘肅、廣西淪重災區
【有線新聞】內地疫情持續升溫,星期一新增699宗本地個案,超過一半省市都有人染疫,其中甘肅和廣西都有超過200宗。 新增個案包括199宗確診和500宗無症狀感染,廣西成為疫情的重災區,新增243宗陽性個案,當中北海市有239宗,本輪疫情已累計超過700人疫染。目前仍有2000多名旅客滯留當地,其中一名來自上海旅客表示,上海疫情期間隔離了近3個月,解封後到廣西旅遊,結果又一次因疫情被隔離,雖然目前生活物資有保障,但希望可以盡快返回上海。當局表示,將對滯留旅客進行風險分類,若未曾到訪中高風險地區,可持48小時內陰性證明離開,其他旅客則需要按要求隔離,爭取在7天內實現社區清零。 而甘肅新增231宗個案,省會蘭州就有182宗,其他6個州市亦有個案。有民眾批評當地核酸檢測站不足,地點亦不方便,導致大批民眾聚集等候,增加交叉感染風險。 廣東省疫情回落,星期一新增14宗本地個案,分布在深圳、珠海等5個城市。深圳個案最多,有8宗,當中1宗在社區發現,患者居於福田區,現已被隔離治療。 此外,四川、安徽、河南等地均有個案。 而在台灣,星期二新增26000多宗本地個案,再多37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