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趙家賢被咬甩左耳案 男子意圖傷人等罪成囚14年半 法官批行為非常野蠻
【有線新聞】一名男子2019年咬甩時任區議員趙家賢的左耳,以及持刀傷人、劏肚,被裁定意圖傷人等4罪罪成,判監14年半,法官批評被告行為非常野蠻,事件令人難以置信。 52歲被告陳真由囚車押送到高等法院,法庭較早前裁定他3項意圖傷人,及1項普通襲擊罪罪成。案發在2019年11月3日,被告於太古城中心外咬甩趙家賢左耳,又持刀襲擊一對夫婦,男的被劏肚、女的背部中5刀,被告亦拳打腳踢另一名女子。 辯方求情時說,被告向4名受害人真誠道歉,明白衝動對人帶來不可逆轉創傷,又說被告沒參加示威活動,沒政治立場、沒案底,多年前生意挫敗,要服抗抑鬱藥及看醫生,案發前6星期曾經看精神科,引述專家認為被告有復發性抑鬱症及酒精依賴症候群,又說被告在案中受嚴重傷害,要做開腦手術。 被告太太求情時說丈夫飲酒後從沒對人動手,希望法官考慮判刑同期執行,不過法官質疑陳太隱瞞事實,精神報告說陳太曾被丈夫用刀指向喉嚨,反問是否割頸才算動手。 法官判刑時說趙家賢事後左耳外廓壞死要移除,戴假耳亦有不便,不能戴普通掛耳口罩,只能把口罩綁緊頸後,案發後難以集中精神、要心理輔導,認為被告咬甩趙家賢左耳行為非常野蠻,事件令人難以置信。 另外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小事大意義】食物救兵:麵包釀酒、食過期品 各出奇招救食物浪費
【有線新聞】根據統計,全球每年浪費近10億噸食物,其中有3分之1的食物從未被食用,除了食物銀行,還有甚麼方法可以減少浪費? 麵包保存期限較短,容易浪費,大學生Anushka就想到回收賣剩的麵包,加以發酵,釀成保質期較長的手工啤酒;而另一個年輕人Terence指出不少「過期食物」仍可食用,教大家辨識「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 Date)和「此日期前食用」(Use By Date)的分別,一起行多步,實行食物減廢!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花劍世界盃 港隊男子團體賽獲第四名
【有線新聞】花劍世界盃貝爾格萊德站,港隊在男子團體賽與獎牌擦身而過,港隊在男子團體賽獲得第4名。 剛榮登世界「一哥」的張家朗,聯同蔡俊彥、崔浩然及楊子加組成的港隊,今站被列為5號種子,由32強打起,先後淘汰羅馬尼亞、英國及日本,但四強以32比45不敵「黑馬」波蘭,無緣決賽。繼2020年開羅站後,再在銅牌戰與法國碰頭,當時港隊以1劍反勝摘銅,這天雖然張家朗為港隊在首局領先5比2,但之後遭對方逆轉,最終輸38比45,未能站上頒獎台,以第4名完成。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台灣多1626宗本地個案再創新高 出現首宗兒童死亡個案
【有線新聞】 台灣星期二新增1626宗新型肺炎本地個案,再創單日新高,同日多兩人死亡,包括一名兩歲男童,為台灣首宗兒童死亡個案。 台灣首宗兒童死亡個案是一名來自新北的2歲男童,新北市市長侯友宜說:「我非常的難過、不捨,雖然我們盡了全力,完全可以體會,完全可以了解,我們都是人家的爸爸。」 他無慢性病紀錄也無打針,上星期四下午昏迷出現急性腦炎和多重器官異常,入住深切治療部,到星期二凌晨不治。 雙和醫院院長程毅君說:「新冠肺炎在這個小朋友上面的進展是非常非常快速,而且非常的罕見與嚴重,那這個是過去在醫療上面沒有的一些經驗。」 由於男童昏迷兩個多小時才送達醫院,家屬質疑錯過了黃金救援時間。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星期三下午會與兒科專家開會討論。 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不管是從送醫的指引或相關需要注意的事項都會做討論,討論出來以後再跟大家來做報告。」 有衛福部專家早前指出,若兒童不打疫苗死亡率可達萬分之一,台灣星期日已宣布6歲到11歲兒童可打莫德納疫苗。 另一宗死亡個案是90多歲的老翁,本身有癌症、心衰竭及慢性腎病,雖然已打3針,最後仍因新型肺炎併發急性腎衰竭不治。 台灣星期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上水清河邨清澤樓解封 發現7宗確診
【有線新聞】上水清河邨清澤樓解封,發現7宗確診及3宗不確定個案。 清澤樓約1,660人完成檢測政府派員到訪約790戶,有49戶無人應門,當局會跟進,大廈因為有確診個案及污水驗出病毒要圍封強檢。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立法會周四起恢復正常運作 下周大會改以實體舉行
【有線新聞】立法會星期四起恢復正常運作,下星期大會亦會舉行實體會議。 因應政府星期四起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及恢復正常公共服務,立法會當天起恢復正常運作,秘書處職員可返回大樓工作。下星期三的立法會大會及工務小組委員會會議亦會以實體形式舉行,所有訪客須符合疫苗通行證的規定才可進入立法會大樓。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美國聯邦法官裁定 疾控中心推公共交通強制口罩令屬越權
【有線新聞】美國一名聯邦法官裁定,疾控中心強制民眾在美國所有公共交通工具戴口罩屬於越權,華府宣布暫停執行口罩令。 有組織入稟挑戰去年2月生效的規定,要求民眾在美國乘坐飛機、火車、巴士等所有公共交通工具時,都要戴口罩。口罩令原定周一屆滿,當局早前因應疫情反彈延長至下月初,但佛羅里達州一名聯邦法官裁定疾控中心頒布命令是超出權限,事前沒有諮詢公眾,亦沒有詳細說明決定,司法部拒絕評論會否上訴。白宮發言人對裁決表示失望,隨後政府指現時不會執行口罩令。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政府今起向60歲或以上人士免費派快測包
【有線新聞】政府即日起向60歲或以上人士免費派發快速檢測包。 深水埗康齡社區服務中心陸續有人來領取快測包,即日起至五月底合資格人士可到680個地區康健中心、社署資助的長者地區中心等領取快測包,每人可領取5份。至於由機構照顧、體弱或行動不便長者就獲上門派發,若檢測呈陽性可經網上平台或致電1836119登記。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日日有頭條:07年衞生署生果日促均衡飲食
【有線新聞】「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但又有多少人做到呢?2007年,衞生署聯同數百間學校推行「生果日」,鼓勵學生均衡飲食。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當局擬網上公布獲口服藥醫生名單 醫生透露可致電預約、或有機制送藥上門
【有線新聞】衞生署打算在網上公布取得新冠病毒口服藥的私家醫生名單,有醫生說最初擔心有標籤效應,但經當局解釋後都同意列入名單。 兒科醫生楊超發:「快速測試陽性的(病人)每個都走過來,會影響診所運作,影響診所其他非新型肺炎病人,可能服務不到非新型肺炎病人或打針的病人都不敢來。(衞生署)後來向我解釋,將會在網頁說清楚,如果知道自己快速測試陽性最好致電診所預約,讓病人不要直接去診所,而是可能有方法、機制幫助病人送藥上門之餘,又可減低交叉感染。」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70歲以上長者及殘疾人士 今起可預約上門打科興 聶德權:冀做到「針搵人」
【有線新聞】全港有15萬名70歲或以上長者未接種疫苗,政府疫苗到戶接種服務即日起接受網上和電話登記,暫時只會提供科興疫苗。 年滿70歲及殘疾人士只要一針都未打,可以到「疫苗到戶接種服務」網站預約上門打針,只需填寫姓名、身份證號碼、住址等資料,不懂得上網可以朝九晚八致電熱線5688 5234。醫護人員最快下星期二上門提供接種,每隔28日再上門打第二、第三針,不過暫時只可以打科興,沒有復必泰。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絕大部分長者都是選擇科興疫苗,電話登記時如果真的(對復必泰)有需求,我們可以記錄下來,每個星期我們集中到訪四至五區,四個星期內涵蓋到18區,最主要希望做到『針搵人』。」他說熱線中心會聯絡領取社署津貼但未打針的人,醫管局「護訊鈴」、衞生署轄下18間長者健康中心亦會聯絡未打針的病人。 外展隊上門為老弱打針並非新做法,政府早前圍封13幢大廈時為50人接種,平均每幢樓不足四人。聶德權:「長者事實上找到,但人數不多,找到的人當中有十分一願意登記接種,我們希望有了網上登記平台,又有電話登記熱線,希望百分比會較高。」 安老及殘疾院舍方面,接種第一針比率由三月中的五成增加至現時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多名在囚者、懲教人員染疫 署方改建教學樓等作隔離 職員:高峰時有千名同事缺勤
【有線新聞】懲教署在疫情高峰面對大量人員及在囚人士確診,為了減輕醫療及隔離設施的負荷主動變陣,將教學大樓改建成隔離設施,又在院所醫院自行治理患者。 懲教署撥出職員訓練院一幢教學大樓及宿舍,改建成臨時隔離設施,有88個宿位讓確診人員入住。負責照顧的都是懲教人員每日要準備快速檢測包,送三餐、派藥、消毒寢室由他們一手包辦,更需要照顧的是確診同事的情緒。 一級懲教助理 (職員訓練院)謝雅詩:「我第一個舉手加入,我們的團隊只有7名同事,照顧這麼多人非常吃力。最高峰時有一千名同事未能上班,前線同事人手很緊張,甚至有同事早上離開隔離設施,拿著行李不是回家,直接回到院所的工作崗位。同事覺得部門這個安排很窩心,不用擔心感染到家人。」 懲教署的職員臨時隔離設施由二月底設立至今,有超過150名人員入住隔離,他們已康復重返崗位。 要隔離的還有約2,500名確診在囚人士,公營醫療超出負荷,署方就在院所內的醫院變陣,調配有醫護資格的懲教人員治理患者。一級懲教助理(荔枝角收押所)盧雅樂:「建立到互信關係,曾經有一次我工作時穿著保護衣大汗淋漓,有一名在囚人士跟我說多謝,我們與公營醫療的同業一樣站在同一軌跡上,做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