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03月26日
抵港檢疫期縮至七日 陳智思稱有外資已撤港 林鄭:熔斷機制仍維持、隨疫情調整
【有線新聞】下月起港人由海外返港檢疫期縮短至7日,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說海外不少國家已經免檢疫,有外資因而撤離香港,香港長遠不可以維持檢疫期。特首林鄭月娥說這是陳智思的個人意見,但不排除措施會因疫情發展而調整。 抵港檢疫期雖然即將縮短到七天,但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說安排只是暫時可以接受,政府不能長期維持檢疫期,他說不少海外國家入境後不用檢疫,令部分原本在香港的國際企業搬走。陳智思:「如果已搬去迪拜、新加坡一段長時間,再重新搬來香港的機會較低,香港是一個兩難處境,一方面有很多業務要與國際接軌,更大的經濟活動要與內地,不可能二選一。」林鄭月娥:「雖然他是行政會議召集人,他只是表達他的個人意見,尤其他來自金融業,他的意見會受同事和業界影響。」 政府外防輸入的政策,除了入境要檢疫外,如果有航班有3名乘客確診,或七天內同一航綫有4名或以上乘客確診,航綫便要熔斷14天,有報道指政府打算放寬機制,林鄭月娥否認。林鄭月娥:「並不存在對航空公司的『大讓步』,我們要處理的是一直堅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手段,確保香港在疫情受的傷害最少,並不存在為了航空公司有多些航班,政府會放棄以上原則和目標。」林鄭月娥又說
- i-Cable
- 2022年03月26日
林鄭稱將增設更多暫託中心 承認抗疫安排不足 組跨部門小組檢視院舍防疫守則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未來會增設更多暫託中心,以預留部分床位隔離院舍內的密切接觸者。她又承認政府在第五波疫情有很多不足,承諾會改善。 政府早前在啟德郵輪碼頭等地方開設長者暫託中心,照顧醫管局轉介的長者,第六間位於荃灣西約體育館的暫託中心星期一亦會啟用,政府亦計劃將部分即將啟用的暫託中心,隔離院舍內的緊密接觸者。林鄭月娥:「我們會繼續建設另外幾間,所以這天有報道說我們會『煞車』,我可以說我們沒有這樣的計劃。」 暫託中心愈開愈多,人手需求亦都增加,月薪3萬元的630個內地照顧員,過半人已經完成訓練開工。本地照顧員的應徵都收到5,500份,首批42人完成訓練,獲安排到人手壓力大的院舍幫手,其餘獲聘的人亦會陸續接受訓練。 這波疫情大部分死者都是院舍的老人家,政府都承認做得不足。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院舍長者的責任一定是在勞福局,有一位業界朋友說我們慢了一步,我相信他非常客氣,實際上無法追上人力、設施等能夠及時提供支援給院舍,所以在今次慘痛經驗,希望能夠做好日後感染控制的工作。」 林鄭月娥:「我們承認有很多地方不足,這個不足亦可能是出現在部門互相的溝通,因為每個部門專注自己的工作
- i-Cable
- 2022年03月26日
臨時失業支援至今收近18萬宗申請 當局稱可增撥款 工會料60萬人申請
【有線新聞】臨時失業支援計劃至今收到17萬9千宗申請,當局說如果申請超出預算的30億便會增加撥款,不會令合資格的申請人落空,有工會預計申請人數可能高達60萬。 計劃開始申請只有幾天,申請數字已超過預期的一半,政府說是預期之內。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申請踴躍、收到超過17萬申請,如果大家記得,這是屬於防疫抗疫基金下主要項目,當時預計有30萬人申請,所以調撥30億在這個項目。如果最終申請臨時失業支援的市民多於30萬,我們亦會批出。」 有工會預計申請數字會較現時多超過兩倍,九龍東(工聯會)鄧家彪:「這次計劃是讓599章防疫規定限制經營處所的停業工人申請,所以我們估計真正會申請的有50、60萬打工仔。」 計劃限制申請人去年底月薪不可超過3萬元,有工會認為年尾收入較多、容易超額,希望當局可以放寬資格。選委會界別(勞聯)林振昇:「那段時間有較多勤工、獎金,一些較資深員工那段時間可能月入超過三萬元,明顯他們受第五波疫情,要關門或暫停營業,是否有空間照顧這些收入略高的工友?」 如果市民無強積金記錄等證明,可填寫申述書解釋,但可能需要較多時間逐一審批。政府亦會抽查約5%獲批個案,預計在申請後3至4星期發放
- i-Cable
- 2022年03月26日
拜登讚烏克蘭人抵抗俄軍入侵 形容如同北京八九民運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拜登轉往波蘭訪問,他形容烏克蘭民眾保衛國家,令他回憶起北京八九民運,拜登今日稍後會和總統杜達以及和烏克蘭難民會面,發表演說。 美國總統拜登出席完布魯塞爾一連串會議後,前往波蘭東南部接壤烏克蘭邊境,和總統杜達聽取匯報,了解烏克蘭民眾逃難情況,拜登指看到婦孺受苦,相當難過,他說:「當你看到一名30歲女子,手持步槍站在俄軍坦克前,我意思是談談在天安門發生的事,這是天安門事件,俄軍切斷數十萬民眾可得到的支援,圍困他們在馬里烏波爾等地,情況不會止息。」 拜登又稱,期望可以親身到烏克蘭視察難民情況,可惜事與願違,說:「我來到波蘭第一身了解這場人道災難,老實說,部分令我失望的原因是,我不能和以往一樣親自了解,他們不會讓我這樣做,越過邊境去看看烏克蘭情況。」 拜登又去探望過駐守波蘭邊境的美國陸軍第82空降師,他們和波蘭軍隊參與北約行動。 俄羅斯上月尾入侵烏克蘭前,美國已撤走在烏克蘭的軍人,強調不會派兵到當地,但會在歐洲增加部署2萬人,現時已有10萬美軍在歐洲,美國指人數還會繼續增加。而北約早前宣布會建立多四個戰鬥群,駐守東歐國家。
- i-Cable
- 2022年03月26日
聶德權稱長者打針與否是生與死的分別 下周試行網上登記平台、上門為長者打針
【有線新聞】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說,第五波疫情高峰已過,但死亡個案高、大部分是長者,形容打針與不打針是生與死的分別,下星期會試行網上登記平台,上門為長者打針。 確診數字回落,聶德權說第五波疫情高峰已過,但死亡個案高企,仍要加強長者接種。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打針與不打針特別對於長者而言,是生與死的分別。我們會建立一個報名平台,一些行動不便、有這個需要、想打針但不能外出、需要上門打針,起碼有一個報名平台,透過一些地區組織團體,我們接下來的星期會先有個試行平台運作,之後才公開讓大家舉手。」 疫苗專家委員會召集人劉澤星亦說死亡率跌得太慢,要汲取這波疫情的教訓,為下一波做好準備。 疫苗專家委員會召集人劉澤星:「過去未有新冠病毒時,死亡人數是遠比現時低,即現時新冠病毒真的令我們年長人士死亡的機會大了,一個都太多,將來會否有第六波、另一個變種病毒,我相信機會大,在預防方面要找一個有效方法,到老人院舍、長者的家,未上到家都到樓下,為他們打針。」
- i-Cable
- 2022年03月25日
陳茂波指若無法動態清零難與內地通關 透露兩年來共花6,000多億元抗疫
【有線新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如果不能達至動態清零,就難以與內地通關。 陳茂波接受中新社專訪,說如果能做到動態清零跟內地通關,外資能自由進出整個內地市場,認為這對外資來說才是吸引。他又說本港兩年多來的抗疫工作,用了6,000多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超過20%,形容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是無可厚非,只要將疫情管控好,就能省下錢做更多更好的事。
- i-Cable
- 2022年03月25日
微塑膠無處不在 荷蘭研究首揭人體血液遭污染 恐於器官累積、未知有何健康風險
【有線新聞】微塑膠無處不在,連人的身體內也不例外,有研究首次在血液裏面驗出微塑膠,更有可能運行到體內各個器官累積。 「微塑膠」即塑膠微粒,泛指各種形狀小於5毫米的塑膠碎片,當塑膠垃圾長期受風浪沖刷或者被紫外光分解,也會產生微塑膠,可以小得肉眼看不見。微塑膠污染海水,會被海洋生物誤食,進入食物鏈,加上日常生活接觸的塑膠,人類終於自「食」其果。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學者於當地找來22位健康的成年人捐血,結果發現當中有17人,即是接近八成人血液中也檢測到微塑膠,平均濃度是每毫升含1.6微克微塑膠,比例相當於滿水的浴缸中的十分之一茶匙。 血液中找到的塑膠包括製造膠樽用的PET以及食物包裝常用的聚苯乙烯,今次是首次有直接證據顯示人類血液受到微塑膠污染,意味微塑膠可以隨血液循環到達人體各個器官,包括大腦,至於微塑膠會否在器官累積、會構成甚麼健康風險,有待進一步研究找出答案。
- i-Cable
- 2022年03月25日
中英元首通電議烏 習近平指國際社會應勸和促談 另促英方客觀公正看待兩國關係
【有線新聞】國家主席習近平和英國首相約翰遜通電話討論烏克蘭局勢。 二人談了約50分鐘,習近平闡述中方立場,強調國際社會應該真正勸和促談,為解決烏克蘭問題創造條件,推動當地早日恢復和平;中方願意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談到中英關係,習近平指兩國建交半世紀以來關係雖有坎坷,但總體不斷發展,應着眼戰略和長遠,堅持相互尊重、本着開放包容心態加強對話交流,擴大互利合作,希望英方以客觀公正態度看待中國和中英關係。
- i-Cable
- 2022年03月25日
曾任鐵道部最後一任部長 原中鐵總公司總經理盛光祖被查
【有線新聞】中紀委公布,中國鐵路總公司原總經理盛光祖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 盛光祖被指是中國鐵路史上承先啟後的人物,2011年接替時任鐵路部部長、被免職的劉志軍,亦是最後一任鐵路部部長,並在兩年後出任新成立的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到2016年退休。 另外,雲南政協原副主席黃毅亦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受查,他是在今年1月卸任雲南省政協副主席,十八大以來曾與他一同在省委常委共事的多名前官員已被查或判刑。
- i-Cable
- 2022年03月25日
【小事大意義】城市養蜂密語:蜜蜂數量大減 家居養蜂助保育
【有線新聞】 有人說「如果全球蜜蜂消失,人類無法存活超過4年」,而目前蜂群因全球暖化、城市化和濫用農藥而大幅減少,香港養蜂人Harry便推動家居養蜂計劃,讓居住鄕郊村屋、甚至市區大廈的人們養蜂,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讓牠們生活。 兩位年輕女生接觸蜜蜂後,發現牠們比想像中溫馴,即使雙手提起滿佈蜜蜂的蜂板也毫無懼色,反之而來卻是對保育蜜蜂的矛盾——「當我們要保育蜜蜂時,同時也要殺死一些害蟲,我們是否影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面對養蜂義工Cathy的提問,作為導師的Harry又如何應對?
- i-Cable
- 2022年03月25日
【小事大意義】親情傘:接手管理雨傘老店 延續上一代人情味
【有線新聞】觀塘有一間經營超過40年的雨傘店,店主陳樹雄由街頭小販做到今天的樓上舖,與太太一起賣形形色色的雨傘,免費送傘給有需要的老人家,又為客人維修雨傘,留住他們珍貴的回憶。 陳樹雄的兩個女兒目前在雨傘店全職幫忙,一起為店舖帶來新氣象,包括網上營銷、由賣傘擴展到廣告傘、沙灘用品及枱櫈等,在革新以外,女兒又如何看待上一代的造傘和修傘工藝,延續舊區的人情味?
- i-Cable
- 2022年03月25日
增10,405確診4周新低 死亡率未跌反升 當局解釋多屬稍早感染、數字滯後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10,405宗確診,是4星期新低,不過死亡率仍高企,達0.61%,衞生防護中心解釋死亡個案大多是較早前感染,數字會有滯後。 確診數字繼續回落,這一日新增約1萬宗確診,當中逾4,500宗是核酸檢測發現,逾5,800宗就是經快速測試平台呈報。死亡個案就再多192宗,年齡介乎21至106歲,其中4名比較年輕的患者都有長期病患或癌症。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有超過6700名患者離世,整體死亡率達0.61%。 確診數字由3月初的高峰,至近日開始回落,為何死亡率反而繼續上升?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他們的感染時間大部分都不是這一、兩天,可能是較早時,例如一、兩星期前,因為現在病情嚴重死亡,因為這是按照死亡日期計算,所以會有滯後情況。」 不過到底有多少人真的死於新型肺炎,多少人只是死亡時帶病毒,特首都有疑問,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內地專家說你們每天呈報死亡個案都要說清楚情況是怎樣、患者臨床狀況是如何,這不是在數字上要舞高弄低,但是值得分析,然後向社會交代。」 醫管局說,分析死亡個案需時,因為要考慮病人的疫苗接種記錄、病歷等,亦要專家參與,有結果會盡快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