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保險自動化理賠 智能識別詐騙成索償第一把關
【有線新聞】保險可以為一些突發事故或風險提供財務保障,因為處理的文件較多,手續繁複,令理賠的過程相對耗時。有企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自動化核對文件、識別詐騙,縮短理賠的時間。
雖然醫療科技漸趨發達,但當市民遇上緊急醫療需要,會涉及龐大金額,所以大家都會選擇購買保險,將風險轉移。從事精算相關行業的楊廣榮指,保險索償涉及繁複條款,全人手處理需時較長。
醫結行政總裁楊廣榮:「大家對保險都會覺得,要賠錢的時候你求它就很難了。為甚麼會有這麼多不好的感覺?對於這個行業呢,其實我們覺得最大的問題都是那個理賠的過程太複雜。人是有天然的限制的,所以很多時候,其中一個比較為人詬病的問題,就是說我病了,你還要等三至六個星期才賠錢給我,我等著錢來醫病。以前的文件來到,首先要找人去看,很多文件要人去分類,也要每一個細則可以讀出來,再看看這個細則究竟是保險的那一個條款作出理賠。」
醫結行銷總監劉懿瑩:「例如在這個門診服務方面,傳統我們拿著醫療卡到診所,由姑娘要客人簽一張單據,單據是一式三份,客人會有一張做紀錄,另外姑娘方面也會有一張做紀錄,餘下一張就會給他們第三方的管理機構,去做一個核對的程序。在核對方面其實會檢查紙上面的資料是不是全部都正確,也是否跟保險的合約上面是否都是合資格。」
他們便嘗試研發系統,受保人可以快速得知自己遞交的文件是否齊全,並將文件和保單內容作對比,以專利技術偵測詐騙。
醫結營運總監楊廣業:「第一會識別我們收回來的幾十頁文件是否已經齊全所有需要交的文件,其次我們會很準確地將文件上的所有數據,我們提取出來,然後將它和保險的一些保單上的內容做匹配。我們其實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偵測到的,譬如舉個例子,每一隻藥其實它有一個可以使用的劑量,譬如為甚麼會開得過量呢?其實是一個問題,我們會轉發資料給同事做更多的偵測,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的時候,譬如可能我頭痛,但不知為何我在醫一隻手,可能會有這樣的個案,但在保單上其實說得清楚的,我就是對應相對的病症去做理賠的。」
團隊亦正研究與支付系統作結合,令理賠過程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