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23日
打工仔喜訊 │ 全年強積金戶口人均賺逾2.1萬元 分析:明年回報或不及今年
【有線新聞】有統計顯示,今年全年強積金投資回報有機會賺逾兩萬元。有分析預期,受中美關係緊張影響,明年投資回報可能不及今年。 臨近年尾,打工仔最關注的莫過於強積金今年賺多少。有統計顯示,本月初至上周三強積金投資虧損0.48%,相當於打工仔人均蝕約2,100元。其中美股基金蝕近3%;香港及內地股票卻有約2.3%回報增長,是期內表現最佳類別。 不過全年計,強積金人均回報應該連續第二年有錢賺,投資回報估計增長近9.2%,相當於人均賺約21,600元,是2020年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年。 分析認為,受中美政策政策影響,明年打工仔的強積金回報有可能不及今年,也會更為波動。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外力(干預)越大,尤其是中國,那就可能(政策)會做得更加多,所以應該是看好的。(強積金回報較今年好?)應該未必,因我擔心美國譬如是『虎頭蛇尾』。如果下半年經濟好 ,再加息的時候就麻煩了,那變成有調整,所以我覺得擔心。」 龐寶林較看好中美股市表現,認為內地股市估值便宜是利好因素,但日本因經濟不明朗難以加息,相對上不太看好。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23日
港銀再度減息後首周末 十大屋苑「捧蛋」增至7個
【有線新聞】本港主要銀行今年內第三度減息,但暫未見對樓市起太大刺激作用。過去周末,十大屋苑成交回落至單位數水平;至於新盤以清售貨尾為主,成交按周增加約七成。 本港主要銀行再度跟隨減息,敵不過年底節日氣氛,綜合代理行數據,十大屋苑成交全數回落至單位數水平,最多只有9宗。美聯物業數據顯示,買賣按周跌兩成半,見四周低位。中原地產指,臨近年底長假期,不少業主及買家擱置買賣活動。「捧蛋」屋苑增至7個,料假期過後成交才會改善。 如果以分區計,十大屋苑成交主要來自九龍,四個指標屋苑只有麗港城未有成交;而美孚新邨、黃埔花園及新都城分別有兩宗成交。其中,將軍澳新都城打破連續兩個周末零成交的局面,新售出的單位包括面積470平方呎的兩房,以580萬元轉手,平均呎價1.2萬多元。至於港島及新界指標屋苑,太古城、康怡花園、海怡半島、沙田第一城、嘉湖山莊及映灣園,均未錄得買賣成交。 與二手市場相反,新盤銷情改善,周末一手成交按周多約七成。其中由路勁牽頭發展、屯門現樓新盤凱和山推出97個單位,過去兩日合共售出30個單位,成交價最高的單位約703萬元,屬三房間隔,呎價約1萬元。另一貨尾新盤、泛海國際發展的洪水橋滙都I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23日
走過2024|醫療事故、工傷悲劇不斷 華豐奪命火敲響舊樓消防警號 政府立法規管劏房
【有線新聞】「齊撐照顧者」,但悲劇繼續發生。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曾言:「可以打182-183、傾訴後會舒服一點。」照顧者熱線推出一年幾,接獲5萬幾個來電,但事故接二連三,照顧者既無力感不分貧富。孫玉菡:「與關愛隊的人討論,想辦法進入中產社區。」 照顧者資料庫講足一年,政府最終承諾研究跨機構互通。孫玉菡:「老伴病了,從福利層面見不到,但醫療紀錄會見到,有連結就會提早知。」 要關注的仲有醫療事故,博愛醫院化驗樣本被污染、病人誤診患癌,子宮被切除。屯門醫院及博愛醫院婦產科主管梁浩基:「再抽取檢查可能會延誤病人診治。」 同類事故是公立醫院16年來第三宗,重覆犯錯的還有插錯鼻胃喉導致藥物等被灌入肺。先有伊利沙伯醫院,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很難過、很遺憾,因為確實不是首次發生。」不到四個月輪到東區醫院,盧寵茂:「都牽涉實習醫生執行臨床工作,不是一個個別的事件。」 醫療事故往往無法補救。仁濟醫院一名四歲女童被按在枕頭縫針,心臟驟停 、醫生搶救18分鐘,現時要靠儀器維持生命。女童父親:「以為她痛慣了,原來事情已經發生。」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再鄭重表達我們的歉意。」事件中兩名前線醫護被控虐兒,醫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23日
走過2024|廣東等地洪水氾濫受災 花蓮七級地震 創25年來最強紀錄
【有線新聞】暴雨來襲,廣東四月特大洪水、河流氾濫,清遠、韶關等受災嚴重。 連場大雨過後,梅大高速公路茶陽路段塌陷,現場一度傳出爆炸,23輛車陷落、48人遇難。六七月暴雨持續,廣東、安徽、湖南、江西、福建等形同澤國,多地錄得破紀錄雨量,汛情、險情屢屢傳出。岳陽市平江縣慈善協會代表余松柏:「主要缺的東西就是食用油和大米,房間都沖壞了,把油和米都沖沒了。」 洞庭湖堤壩決堤,數千人連夜疏散,逾千人日以繼夜搶修 。暴雨引發山洪,在陝西商洛丹寧高速公路水陽段橋樑倒塌,廿多輛車墮河、至少38人遇難;四川雅安和康定發生嚴重泥石流,造成大範圍破壞,多人死傷和失蹤;湖南省資興市洪災逾50人遇難;遼寧省葫蘆島雨量破紀錄,多個鄉鎮失聯。 台灣花蓮7.2級地震,破壞力驚人,全台多地都有災情。這次是自1999年921大地震以來,台灣最強的一次地震,之後更發生數百次餘震。十層高的天王星大樓傾斜超過60度,當局要先疏散民眾再拆卸,在太魯閣山區一度有數百人被困。獲救民眾:「那個聲音好久沒有停呢,我以為是炸彈,然後響好久,我就不知道要幹嘛就慌掉,就坐這邊一直祈禱一直祈禱。」 在江西新余,懷疑因裝修工人違規施工而引致的大火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23日
走過2024|經濟增長續「保五」 內地推救市組合拳 發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
【有線新聞】經濟「保五」繼續是中國今年面對的一大挑戰。九月下旬,內地三大金融監管巨頭罕有同場公布一系列措施刺激經濟。 在支持股市方面,人行破天荒設立5,000億人民幣互換便利,容許金融機構向央行抵押股、債,換取流動性投入股市。中證監主席吳清:「這些一系列關於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的一些安排,相信能夠讓環境不斷優化。總體來說,還是著眼於長錢更多,長錢更長、回報更優。」 消息刺激A股顯著攀升,上證指數單日一度升逾一成,見約三年高位,連升六個交易日。北京市民龔先生:「我當時想是這麼漲下去,我得兩天才能回本,結果後來有一天一開盤,我剛說完這話那天開盤,我花了一分鐘就回本了。」但全年計,內地股市大部分時間低位徘徊,上證指數曾見約四年低,與疫情期間低位相若。 股市乏力影響財富效應,內地消費市道未見顯著改善,零售銷售連續九個月都是單位數增長。國務院總理李強:「綜合考慮了國內外形勢和各方面因素,實現今年預期(經濟)目標並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發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齊心協力。」總理李強三月發表政府工作報告,設定今年經濟目標時已指出「實現預期目標並非易事」。內地經濟除了第一季做到5%以上增長,第二季已放緩至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23日
走過2024|以哈戰事擴至中東 剿哈馬斯、真主黨高層 巴沙爾政權終倒台
【有線新聞】加沙戰事持續至2024年後,以軍擴大行動,劍指南部拉法。 巴勒斯坦人失去北部家園後,在南部亦無退路,至少數萬巴人喪生,以色列即使飽受外界批評,更面臨與數萬喪生巴人相同的命運,頹垣敗瓦和平民死傷的畫面,令以色列飽受外界批評,但剷除哈馬斯的戰略目標堅定不移,終於透過針對性打擊取得重大進展,仍未放棄剷除哈馬斯領袖哈尼亞在伊朗遇襲身亡。 接任的辛瓦爾亦被攻打加沙的以軍小隊發現擊殺,以色列聲稱在中東區內無遠弗屆,一再以行動自證。異想天開的手法甚至震驚全球,黎巴嫩真主黨成員的傳呼機等器材連環爆炸,原本以為舊科技可避開監控,反被利用將計就計,滲透供應鏈動手腳、藏炸藥,組織一時草木皆兵,據報是精心布局持續兩年的行動,為免夜長夢多,以色列提早收網。 軍事攻勢緊接而來,真主黨高層近乎一網打盡,領袖納斯魯拉命喪空襲。以軍亦展開地面行動,黎巴嫩平民死傷、流離失所,呼天搶地場面不絕,仿如加沙悲劇重演。 與以色列敵對的伊朗亦終於在今年首次直接攻擊以色列,發動彈道導彈和無人機攻勢,以報復駐敘利亞大使館遭空襲及哈尼亞遇刺,並支援真主黨等親伊武裝,以色列亦有反擊,令外界憂慮全面戰爭爆發,雙方最終點到即止。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23日
走過2024|內地客消費降級 恢復一簽多行惟生意欠奉 政府再推「還息不還本」支援中小企
【有線新聞】經歷完2023年復常之年後,2024年本港經濟面臨更多挑戰。疫後通關第二年,香港居民出境人次月月升,北上吃喝玩樂的更明顯。市民梁小姐:「去融創滑雪,只是紅日那幾天。」市民張太:「我們不是參團不是別的,純粹貪新鮮去。」 訪港旅客數目亦明顯增加,不過,港元強勢,內地旅客消費降級、減少購物,改為觀光「打卡」,大地主亦坦言有壓力。九倉置業主席吳天海:「我看就是有『三高』,受『三高』影響,第一就是利率高;第二就是匯率高;第三就是空缺高、請不了人。」 時隔九年恢復及擴展的深圳居民一簽多行,商戶寄予厚望。商戶:「觀望這一、兩星期,再決定性是否入多些貨。」珠寶店港澳台區區域總經理李敏姬:「暫時消費額度也差不多,但見到一簽多行至少對人流是有作用的。」 未反映一簽多行政策的本地零售銷售持續多月負增長,生意欠奉,唯有走上結業之路。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零售商未必捱到,『計不掂數』有些舖會關閉,這都是預科之內。」 資金周轉問題亦是香港中小企多年來面對的一大挑戰,金管局成立專責小組應對。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收到這些個案後就會檢視,將會按情況轉介予有關銀行,希望他們可以有專責人員迅速、很快捷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23日
家國天下|小城青年夜攤創業 學者認同發展新行業可緩解內卷
【有線新聞】內地近年積極發展夜攤經濟,有小城青年回家鄉在夜市擺檔創業,收入比在大城市打工更多,亦更有工作滿足感。有學者認為發展新的行業和經濟形態,可能有助緩解青年內卷的問題。 家鄉在江蘇北部新沂的阿峰在蘇州讀大專,他原本跟很多離鄉讀書的同學一樣,畢業後原地就業,但他在南京工作了數年後就決定辭工回鄉擺夜攤,售賣自家製的南昌拌粉。媽媽最初不支持,但阿峰認為在小城市創業既能為自己打拼,又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夜巿攤檔東主阿峰:「我畢竟上了那麼多年學嘛,然後跟他們(家人)以前幹一樣的也擺地攤,第一,他們感覺面子上過不去吧,然後風吹日曬很辛苦,可能感覺我吃不了那麽多的苦,他們就還是出於心疼我吧。」他以前在大型互聯網企業工作,負責營運電子商貿,從業員加班候命是行業常態,他試過最長一天工作了16小時。 「我想這並不是我想要的一個生活,或者是工作的一個態度、狀態。我倒是挺喜歡這種擺攤,這種自由自在的,然後為自己的事業去奮鬥的這種感覺。」擺夜攤同樣是由早上忙到晚上,付出時間和心力不比打工少,他風雨不改擺檔,每晚售賣過百碗拌粉,最多的時候收入可以過千元,比在大城市上班賺得更多。 這個夜市位處市中心,人流多,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22日
聖誕節|有市民稱留港消費「更鬆手」 商場:一簽多行帶旺人流
【有線新聞】聖誕假期將至,有市民說會留港消費,今年更鬆手,計劃花費數千元。有商場亦稱一簽多行帶旺人流,預期市道按年有雙位數增長。 未到聖誕,尖沙咀街頭已經到處都是聖誕裝飾。香港人又計劃怎樣度過這個聖誕假期?李太:「喜歡留港。(為何?)香港始終熱鬧些,內地沒有那麼好氣氛。」黃小姐:「去食聖誕大餐,會去看燈飾,可能花3,000至5,000元。」柏太:「年尾有花紅,都會鬆手少少。(預算多少?)主要買禮物給家中小朋友,預算數千元。」 有尖沙咀的餐廳今年嘗試減價爭客,目前聖誕訂枱率已有七至八成。餐廳負責人岑紫瑩:「相對而言今年環境上好些,對於我們而言,可能包括遊客或香港人,都接到不同預訂。今年看去年的情況,我們每個月平均營運都是可以的,現時每個階段都是正數,應該10至20%(增長)應該沒有問題。」 商場都落力吸客,這個商場擺放兩層樓高的聖誕樹、聖誕主題小火車。商場稱觀察到近期人流比往年旺,預期今年市道按年會有雙位數增長。發展商租務部助理總經理馮穎欣:「一簽多行恢復,我們見到對於整個市道推動力顯著。整體人流現時目測都已經有接近10%增長,而且商場內我們自己都見到多了些拖行李箱的客人,我們估計都是旅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22日
皇馬巴塞名宿訪港套票貨不對辦 暫兩人報案 球迷會會長:團購涉約廿萬元
【有線新聞】前晚皇馬對巴塞名宿表演賽,有球迷投訴簽名套票貨不對辦,警方接到兩人報案。 比賽周五晚上演,大會推出6880元體驗套票,包括參與見面會、與10名球員合照和簽名。警方於表演賽翌日晚上收到兩人報案,據了解其中一名報案人是皇馬香港球迷會會長,代表26名購買了套票的會員報案,涉及約20萬元。他們不滿安排進入球場與球員見面時許多球員已經離開,工作人員又阻止他們接觸球員,最後他們只有15分鐘與部份球員會面。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22日
上海吊臂斷裂倒塌擊中地鐵 車頭嚴重損毀、駕駛室門被撞開 乘客:被困車廂近50分鐘
【有線新聞】上海一列行駛中的地鐵被倒塌的吊臂擊中,車身嚴重損毀,無人受傷。暫時未知何時恢復通車,應急管理部派工作組到現場指導處置。 網上流傳地鐵撞到吊臂一刻的片段,11號線一段架空鐵路旁的地盤有吊臂斷裂跌在路軌,一列地鐵收掣不及撞上。頭卡車廂兩邊玻璃窗都粉碎,玻璃碎散佈座位和地下。駕駛室門亦被撞開,有人試圖推開門了解裏面的情況,救援人員到場協助乘客沿路軌步行疏散。 事發於陳翔公路站至馬陸站之間,早上8時許,列車駛往馬陸地鐵站方向,離開陳翔公路站約200米發生意外。有乘客指,被困車廂內近50分鐘才獲救。 乘客片段可見,車頭嚴重損毀。上海地鐵指,由於現場情況複雜,搶修時間預計較長,往嘉定方向部分路段停運,呼籲乘客不要乘坐地鐵,改乘其他交通,並啟動應急預案,提供接駁巴士服務。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22日
聖誕節|市民自製長假期提早外遊 一家大小捱貴機票遊日 家長:小朋友考完小學、獎勵下佢
【有線新聞】聖誕假期將至,機場逼滿外遊的市民。有市民特意自製長假期,提早出發。 客運大樓外上落客區泊滿接載乘客的私家車及的士;離境大堂一樣人頭湧湧,航空公司櫃位有人龍,排隊辦理登記手續入;禁區安檢未算擠擁,職員在現場維持秩序。 有「打工仔」特意請多幾日假,放個悠長聖誕假。Mandy:「自製長假,當然要這樣(會不會留假在港消費?)都會,放完聖誕假之後就留在香港。」彭先生:「請了幾天假,加上聖誕節的公眾假期,所以才有這麼多時間。」 日本、台灣等亞洲地區一直是港人的熱門選擇,有「廿四孝」父母為小朋友甘心捱貴機票。Karina:「我去日本和家人一齊去旅行。」鄧太:「貴啊,但是考完小學,小朋友辛苦,都獎勵一下他們。」鄧先生:「都是希望看到雪,因為小朋友沒有看過雪。」 有人想過白色聖誕,亦有人想去泰國避寒。李先生:「我們去『熱辣辣』的地方,是不是?(是啊!)哥哥去過後,弟弟見到(家裏)牆上的相,都想學哥哥騎大象。」 機管局預計今個周末是市民出發外遊的高峰期,聖誕假單日客運量將有20萬人次,達疫情前的單日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