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i-cable
- 2022年02月04日
智利武裝分子襲擊運木材貨車3司機受傷
【有線新聞】智利南部武裝分子襲擊運載木材的貨車,3人受傷。 當地周三的一宗襲擊,貨車的行車記錄儀拍到一名戴頭盔的黑衣男子衝向貨車連開數槍,又將司機趕下車壓倒在地上,當時貨車正前往南部的比奧比奧地區,伐木場亦成攻擊目標,多部重型機器被人縱火,現場留下標語,要求釋放原住民政治犯。 比奧比奧去年十一月因原住民組織和保安部隊爆發暴力衝突,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當地原住民指責智利政府18世紀末以武力奪走土地,要求歸還。
- i-cable
- 2022年02月04日
外長王毅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面
【有線新聞】外長王毅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面。 王毅與拉夫羅夫在北京會談,雙方同意共同抵制將體育政治化,支持北京冬奧成功舉辦,王毅說中俄元首即將舉行,兩年多來首次會面體現兩國戰略合作的高水平。 拉夫羅夫稱兩國元首會晤對進一步深化俄中關係具重要意義,俄中開展高水平戰略協作和密切協調是雙方共識,不受國際政治局勢影響。雙方就烏克蘭等問題協調立場,中方表示理解和支持俄方原則立場。
- i-cable
- 2022年02月04日
美軍擊斃伊斯蘭國領袖庫雷希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拜登證實,美軍在敘利亞的反恐行動,擊斃伊斯蘭國領袖庫雷希。 相信是庫雷希藏身的房屋,位於敘利亞西北部伊德利卜省,鄰近土耳其邊境。 美軍周四凌晨展開反恐行動,以直升機攻擊這幢房屋,期間美軍和槍手激烈駁火。 附近居民說槍聲和爆炸聲持續逾兩小時,小屋變成頹垣敗瓦。二樓部分建築倒塌,瓦礫散落四周,屋內一片混亂。 據報戰鬥造成至少13人死亡,包括6名兒童、4名婦女,在屋內發現玩具和衣物。 美國總統拜登公布行動詳情,指美國為了降低平民傷亡,無發動空襲,而是改用更高風險的襲擊行動。但庫雷希在落網前,自行引爆炸彈炸死自己和家人。 拜登表示:「當我軍將要擒獲這名恐怖分子時,他在絕望中採取的懦夫行為,無視屋內家人安危,選擇自爆身亡。今次行動顯示美軍打擊恐怖分子威脅的能力,無論他們藏身世界任何角落。」 庫雷希是在2019年,接替被美軍擊斃的伊斯蘭國創辦人巴格達迪,成為這個極端組織的領袖,一直保持低調。 但伊斯蘭國近日有捲土重來跡象,上月在敘利亞攻擊一個囚禁3000名伊斯蘭國成員的監獄,與獲美軍支持的庫族部隊作戰10日方被擊退。 今次是美軍自2019年擊斃巴格達迪之後,在當地最大規模的攻擊
- i-cable
- 2022年02月03日
世衛指歐洲疫情有望轉趨穩定
【有線新聞】歐洲上星期錄得超過1200萬宗確診,是最多人確診的一星期。 不過世衛歐洲區辦公室總監克盧格相信,歐洲的疫情有望轉趨穩定,因為確診人數和接種疫苗人數持續上升,加上春天會減慢病毒的傳播速度、以及Omicron變種引發的病情較輕等。 克盧格強調各國要繼續推動民眾接種疫苗和打加強劑,有需要時調整防疫措施,遏止疫情擴散。
- i-cable
- 2022年02月03日
祖高域形容澳網簽證風波是不幸事件
【有線新聞】被澳洲取消簽證和驅逐出境的網壇一哥祖高域,首次公開回應,形容是不幸事件。 祖高域與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會面時,感謝對方和國家的相關機構在簽證風波給予的支持。又指在澳洲拘留時面對很多問題和挑戰,但有家人和塞爾維亞人民的支持,並不感到孤單。 祖高域又說會在未來7至10日,開記者會詳細交代今次簽證風波。
- i-cable
- 2022年02月03日
荷蘭初創研發水底電池儲起過剩電能 解決發電風車望天打卦窘境 產能不足時維持供電穩定
【有線新聞】可再生能源雖然取之不盡,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會有供電不穩的問題。荷蘭有初創公司研發水底電池,方便儲起剩餘電力,隨時輸出。 沒風的日子,發電風車投閒置散,有人沒電用;但風力長期充足,又可能供電過剩,有電沒人用,不穩定的電力供應令發電廠十分苦惱,風車之國荷蘭一間初創公司研發「水底電池」,冀解決難題。 電池運作原理猶如在離岸的發電場附近築起海底水壩,埋在海床的混凝土水庫裝有二千萬公升的水,水庫透過渦輪和水泵連接上方的可充氣囊袋,當發電場有剩餘電力,可以用來發動水泵,將水往上抽送到氣囊儲起。當發電場輸出太低,只要將氣囊解鎖,任用海水壓力壓迫氣囊,將水向下推回混凝土水庫,藉水流推動渦輪發電,就可以產生電力。換句話說,這套系統可以將過剩的電能儲起,再於產能不足時釋放,令供電維持穩定。 系統儲電的效率達七至八成,壽命可達到20多年,其間可運行無數次個循環。這套儲電系統,2023年會先在荷蘭北部試行,目標2025年發展離岸糸統,公司未來亦考慮與太陽能和潮汐能發電廠合作。
- i-cable
- 2022年02月03日
日本單日確診破十萬 南韓連續兩日增逾兩萬新症創新高
【有線新聞】日本單日確診個案首次突破10萬宗。而南韓單日確診連續兩日超過兩萬宗,再創新高。 在日本,首都東京新症佔超過2萬宗,亦是連續兩日破2萬。全國個案累計突破300萬宗。東京因應Omicron變種病毒擴散快但症狀較輕,調整申請緊急狀態的指引,住院患者需要輸氧比率超過三成,一周平均感染數字超過2萬4千宗,才會申請頒布緊急狀態。 至於次一級的防疫戒備措施,周六起將於和歌山縣實施,適用範圍擴大至日本全國35個都道府縣。 而南韓則新增約2萬3千宗病例,超過疾病管理廳早前對疫情的短期估算,當地農曆年假剛剛結束,當局曾警告假期後的幾個星期,確診數字會進一步飆升。 為應對Omicron帶來的新一波疫情,即日起只有快速測試呈陽性的市民,或是長者及高風險群組才獲安排做核酸檢測,全國約700間診所及醫院亦開始為居家患者提供檢測和治療。
- i-cable
- 2022年02月03日
南韓外長致電抗議日本為佐渡金山申遺
【有線新聞】南韓外長鄭義溶與日本外相林芳正通電話,抗議日本為佐渡金山申遺。 這次是鄭義溶與林芳正首次通電話。鄭義溶批評日方為佐渡金山申遺,無視二戰期間強徵朝鮮半島勞工到當地做苦工的慘痛歷史,對此深表失望和抗議。他又強烈敦促日方履行承諾,在2015年已列入世遺的長崎縣軍艦島上,設置紀念強徵勞工的設施。 日本周二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新潟縣的佐渡金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隨即引起南韓不滿,引發外交爭議。青瓦台表明會就此採取有系統的全方位應對措施。
- i-cable
- 2022年02月03日
普京周五訪華晤國家主席習近平
【有線新聞】俄羅斯總統普京明日訪問北京,預料將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並於晚上出席冬奧開幕式。 普京出訪前在新華社發文,預告將與習近平重點討論發展經貿合作及國際議題。普京指,中俄在當今複雜的國際局勢中,發揮着重要的穩定作用。中俄亦努力加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的核心協調作用,防止以《聯合國憲章》為核心的國際法律體系受侵蝕。 普京又提及即將揭幕的北京冬奧,指一些國家為一己私利,將體育問題政治化的企圖愈來愈明顯,違背了《奧林匹克憲章》精神及原則,對此感到遺憾。
- i-cable
- 2022年02月03日
新西蘭月底分階段通關 旅客料10月可免隔離入境
【有線新聞】新西蘭宣布今個月底開始分階段通關,合資格旅客入境後仍要自我隔離,但無需入住指定檢疫酒店,到10月所有外國旅客可免隔離入境。 封關抗疫約兩年,新西蘭決定逐步通關。完成接種新型肺炎疫苗及病毒檢測的旅客,不再需要到指定隔離酒店,可以自我隔離。 今月尾深夜起,優先讓來自澳洲的新西蘭國民或居民入境。兩周後再放寬,讓全球各地新西蘭公民或居民,合資格關鍵技術人員持工作假期簽證亦可入境。再過一個月,最多5000名外國學生可在第二學期開始前入境。 新西蘭當局期望,不遲過7月將措施擴大至免簽證國家或地區旅客,到10月會開放給所有旅客入境,不再需要隔離。 總理阿德恩指新安排實施後,打齊針的旅客抵埗後仍要自我隔離10天,但期限會隨防疫措施調整。她稱︰「在這階段旅客均要遵從和新西蘭國內密切接觸者相同的隔離要求,因為旅客的行程中接觸到傳播很快的變種病毒Omicron。而當國內隔離日數減少,應對Omicron的第二階段安排生效,旅客只需隔離7天。」 當地超過9成民眾已完成接種疫苗,預計到二月尾,約9成合資格成人可打加強劑。官員表示,是時候把焦點放在恢復和外界聯繫。 新西蘭在疫情爆發初期已經封關,採取嚴格
- i-cable
- 2022年02月03日
無披露與女下屬親密關係 CNN總裁請辭
【有線新聞】美國有線新聞網絡總裁朱克承認沒有披露與女下屬的親密關係,宣布辭職,即時離任。 帶領美國有線新聞網絡9年的總裁朱克,周三早上突然通知員工已經辭職。他稱在公司調查前主播、前紐約州州長科莫弟弟克里斯被解僱事件期間,問及他跟一位下屬的私人關係。他明白一開始就應該坦白披露,但他做不到,承認自己犯錯。 跟朱克有親密關係的,是現任行政副總裁兼首席市場總監戈勒斯特。女方稱近兩年跟朱克關係出現變化,對沒有在適時公開表示歉意,但她無意辭職。 兩人自1998年在全國廣播公司開始合作,均是失婚。有關二人關係的傳言流傳多時,戈勒斯特曾替科莫短暫工作,之後跟隨朱克於2013年加盟CNN。 入主初期CNN面對定位危機,朱克大幅革新節目,不時致電入錄影室指導,甚至透過耳機直接跟主播溝通。親力親為的作風和工作熱誠,贏得員工尊重。對於他毫無先兆即時離職,員工大為震驚。 母公司華納媒體,安排3名管理高層暫時主管CNN。朱克離職適逢集團發展的敏感時刻,華納媒體即將跟Discovery合併,準備3月底前推出串流媒體CNN+,跟Netflix、Disney+爭奪市場,朱克的事業原本有望更上一層樓。 56歲的朱克上世紀
- i-cable
- 2022年02月03日
歐盟擬將合資格天然氣和核能列入可持續能源 成員國起分歧
【有線新聞】歐盟委員會計劃將合資格天然氣和核能標示為「可持續能源」,讓商界有清晰方向投資可持續發展,長遠過渡至碳中和。不過計劃引起爭議,歐盟成員國之間亦有分歧。 為了遏止全球暖化,歐盟積極減少碳排放,長遠更期望2050年實現碳中和。不過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到達致碳中和期間,歐盟委員會認為需要穩定的過渡能源。 歐盟周三宣布,計劃將天然氣和核能標示為「可持續能源」,不過必須符合特定條件。歐盟委員會強調此舉方便商界有更清晰方向,投放資金作可持續發展。而27個成員國有四至六個月時間考慮方案。 不過核能與天然氣,能否稱得上是「可持續能源」帶來爭議。核電衍生的核廢料,安全性及對環境影響仍然是一大問題。而天然氣發電排放的二氧化碳雖然比燃煤少一半,但亦並非真正潔淨能源。 即使歐盟委員會提出天然氣發電標準,包括每千瓦時二氧化碳排放量少於270克。不過專家質疑要稱得上「綠色能源」,每千瓦時碳排量標準應少於100克。有環保人士亦不滿,方案如同錯誤瓜分本應集中投放於真正可再生能源的資金。 歐盟成員國之間亦對方案有分歧,其中核電大國法國和依賴天然氣發電的德國,分別支持將核能和天然氣納入「可持續能源」。表明反對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