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0日
俄烏戰爭|據報美國恢復向烏提供部分軍援
【有線新聞】據報美國恢復向烏克蘭提供部分軍援。 多間傳媒引述華府官員,美國正向烏克蘭交付155毫米口徑炮彈及導引多管火箭系統,但未知確實數量及交付日期,美國總統特朗普稱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導彈防空系統。國防部早前宣布暫停向烏克蘭提供部分軍援,特朗普稱不清楚誰下令叫停,但若政府內部作出決定,他會是第一個知道。國防部否認防長海格塞斯未有與特朗普協商就私下行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0日
南韓戒嚴|尹錫悅再被捕 送往首爾看守所羈押
【有線新聞】南韓前總統尹錫悅再次被捕。 尹錫悅離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移送首爾看守所羈押。法院昨天下午起審理近七小時,指尹錫悅可能毀滅證據,凌晨簽發逮捕令。負責調查內亂罪的特檢組指去年頒令戒嚴的尹錫悅,涉嫌濫用職權、偽造文件、妨礙執行特殊公務等,他今年1月被捕,經法院批准至3月獲釋,相隔四個月再次被逮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0日
呂特再警告倘若北京攻台 必定要求俄羅斯牽制歐洲
【有線新聞】北約秘書長呂特再次警告北京正增強武裝力量,擁有的軍艦比美國多,若決定攻台,必然會要求俄羅斯牽制歐洲。 呂特:「風險愈來愈大,中國國家主席兼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攻台之前會先打電話給莫斯科,要求他的低級夥伴(俄羅斯總統)普京使我們忙於歐洲局勢。」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0日
貿易戰|特朗普去信多國 向巴西加徵50%關稅 盧拉聲言會反制
【有線新聞】美國宣布下月1日起向進口銅加徵50%關稅,又向多8個國家發信通知關稅稅率。其中巴西的關稅達50%,總統特朗普是不滿巴西對前總統博爾索納羅政治逼害,總統盧拉聲言會反制。 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於社交平台公開向多國發出的信件,其中寫給巴西總統盧拉的信,列明巴西貨的對等關稅稅率由原來的10%調高至50%。信中提到特朗普的好友、巴西前總統博爾索納羅,他批評現任政府干預自由選舉,控告博爾索納羅企圖發動政變,是政治逼害、國際恥辱,應立即終止審訊;又指巴西禁止社交平台X營運,攻擊美國人民的言論自由,決定提高關稅,並下令對巴西數碼貿易行為展開貿易法301條款調查。 他在白宮與非洲國家領袖會面時強調制定稅率時考慮過眾多因素。美國總統特朗普:「(計算關稅)的方程式是基於常理,基於逆差數字、美國過去如何被對待以及原始數據,以巴西為例,她們對美國不好。」 巴西總統盧拉反駁特朗普的指控,強調巴西是主權國家,不容許別國控制,又指過去15年美巴貿易順差達4,100億美元,華府指控對巴西有貿易逆差不實,揚言會反制。 美國另外去信7個國家,需繳付屆乎20%至30%關稅,當中菲律賓和汶萊的稅率分別上調至20%及25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0日
法國警方突擊國民陣線總部 檢方稱調查選舉期間違規財務行為
【有線新聞】法國警方突擊搜查極右政黨國民陣線總部,指是調查該黨近年的選舉活動。 國民陣線總部有大批傳媒守候,檢方表示正調查領導國民陣線的瑪麗娜勒龐,2022年參選總統及該黨去年參加歐洲議會選舉時的違規財務行為,涉及欺詐、非法借貸及偽造文書等。國民陣線黨魁巴爾德拉稱,黨內所有選舉活動文件及會計紀錄都被扣查,批評當局針對在野政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0日
馬克龍訪英晤施紀賢 雙方討論非法移民等議題
【有線新聞】國事訪問英國的法國總統馬克龍與首相施紀賢會面。 施紀賢和馬克龍在唐寧街首相府前合照,雙方討論非法移民問題。施紀賢同時指出英法兩國志同道合,有強大的連繫,希望在防衛、支援烏克蘭、貿易及商業機遇方面加強合作。馬克龍稱期待在文化、教育、應對氣候變化及人工智能等領域上,與英方有更多交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0日
俄烏戰爭|據報海格塞斯突叫停對烏軍援未通報 俄再發動大規摸空襲
【有線新聞】烏克蘭指控俄羅斯發動,開戰3年多以來最大規模空襲,出動逾720架無人機。總統澤連斯基批評俄羅斯破壞達成停火的進程,美國傳媒則報道防長海格塞斯叫停對烏克蘭部分軍援前,未有通知白宮。 在烏克蘭西部盧茨克市,有建築物受襲後起火,消防射水灌救。烏軍表示俄羅斯在空襲中出動728架無人機、6枚「匕首」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及7枚巡航導彈,總統澤連斯基稱基輔在內等11個地區受襲,強調需制裁莫斯科。到訪意大利準備出席「烏克蘭重建會議」的澤連斯基周三會見教宗良十四世,雙方再次討論由梵蒂岡主持俄烏和談,但俄方5月時已拒絕這提議。 美國國防部日前宣布暫停向烏克蘭提供部分軍援,為免自身軍火庫存不足,隨即引起基輔抗議。美國有線新聞網絡引述多名消息人士報道,防長海格塞斯下令暫停交付前,未有通知白宮,甚至是美國俄烏問題特使凱洛格及國務卿魯比奧也是從新聞才得知消息。海格塞斯之所以未有通報,據報是因缺乏幕僚長或可信賴的顧問協助,無法在重大決策上與其他官員有效協調。 總統特朗普在周二內閣會議上,批准向烏克蘭運送更多防禦武器,據報包括愛國者防空導彈。他又表明不知道誰下令叫停軍援,反問記者能否知告他是何人所為,海格塞斯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9日
法國馬賽山火逼近市內 機場一度暫停所有航班升降
【有線新聞】法國第二大城市馬賽山火,過百人受傷,包括警員和消防員,陸空交通受阻,機場一度全面暫停航班升降。 山火在每小時70公里的強風助推下 迅速蔓延至馬賽市郊,山上出現長長的火龍,逼近民居,多架飛機和直升機不斷來回灑水。山火已燒毀逾700公頃範圍,數十間屋受損,逾400人撤離家園。當局呼籲民眾,若沒有接到撤離指示應留在室內,以免阻礙救援。 山火產生大量濃煙,遮蓋大片天空,馬賽市中心也嗅到。當局出動約800名消防員灌救,聲稱火勢逐漸受到控制,多名消防員吸入濃煙不適。山火是在馬賽以北的高速公路有汽車著火引起,大火燒近電塔,市內醫院指因出現多次短暫停電,為安全起見暫時轉用發電機供電。 馬賽陸空交通亦大受影響,多條主要道路和隧道封閉,來往馬賽至西面和北面的火車暫停。法國第四繁忙的馬賽機場自周二中午左右,取消所有航班升降,大批旅客在機場內滯留,部分航班轉飛尼斯等地方,機場至晚上局部重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9日
烏克蘭拘中國父子涉間諜罪 父親指導協調、子留基輔收集「海王星導彈」技術文件
【有線新聞】烏克蘭稱拘捕一對中國父子間諜,指控他們為北京收集海王星導彈的機密資料,這款由烏克蘭自主研發的導彈曾擊沉俄軍主力艦隻。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表示被捕的兩名中國公民,其中一人是基輔市內大學的24歲舊生,雖然在前年因學業成績不合格,被校方開除學籍,但仍留在基輔。為了收集烏克蘭自主研發的海王星導彈技術文件,招攬一名參與研發的烏克蘭公民,並準備將資料交予父親。 這名案中另一被告被指與中國安全機關有密切關係,雖然在中國定居,但不時到訪烏克蘭,親自協調兒子的間諜活動。本周一再次踏足烏克蘭,翌日到訪中國駐基輔大使館,兩父子均被控間諜罪,罪成可最高判囚15年。 海王星導彈在2015年軍事展覽上首次亮相,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投入戰場,定位是反艦導彈,因在2022年擊沉俄軍黑海艦隊的旗艦「莫斯科」號一戰成名。烏軍之後改良導彈,能夠同時打擊海上和陸上目標,射程更大幅提升至總統澤連斯基聲稱的1,000公里。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日前亦指控俄羅斯無人機零件中,逾6成來自中國,例如在供應商標籤中發現相信是來自江蘇省蘇州市的企業名字。 澤連斯基周二簽署命令,制裁5間中國公司,包括蘇州愛科德精密製造有限公司及深圳市羅約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9日
馮德萊恩促重新平衡歐中經貿 外交部:勿只誇大分歧
【有線新聞】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批評中國的補貼政策導致產能過剩、要向外傾銷。在北京,外交部指中國發展是歐盟的機遇而非挑戰,敦促歐盟勿只誇大分歧而不談合作。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說,歐盟應以更全面、客觀的態度看待雙方經貿關係,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貿易摩擦。馮德萊恩早前在歐洲議會發言,指歐盟市場對華開放,但企業在中國的市場所佔分額不斷減少,敦促中國減少對外傾銷,並讓歐盟企業在中國擁有公平互惠的市場准入待遇。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9日
德國召中國大使抗議偵察機遭激光瞄準 外交部:信息與中方了解的完全不符
【有線新聞】德國傳召中國大使,抗議解放軍軍艦在紅海用激光瞄準一架參與歐盟護航任務的德國偵察機。在北京,外交部指德國提供的信息與中方了解的完全不符。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中國海軍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實施護航行動,履行大國責任,為維護國際航道安全作出貢獻,也同德方和歐方保持著良好的溝通。雙方應當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及時加強溝通,避免誤解誤判。」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9日
美國機場即日起取消旅客脫鞋安檢 規定實施近20年 源於2001年九宵炸彈驚魂
【有線新聞】美國宣布即日起取消旅客在機場安檢時脫鞋的規定,相信可大幅縮短輪候安檢時間,提升旅客體驗。 在美國機場安檢時必須脫鞋的規定實施已經近20年,所有介乎12至75歲的旅客安檢時要脫鞋,連同隨身物品等一同檢查。不單令輪候安檢時間增加,對於要趕飛機的旅客更造成困擾。 這項規定沿用多年終於告一段落,國土安全部長諾姆宣布隨著技術進步,旅客安檢時毋需再脫鞋,相信可大幅縮短輪候安檢時間。美國國土安全部長諾姆:「我們的安全技術有明顯變化,正不斷發展,運輸安全管理局也有轉變。現在的多層安檢措施全由政府控制,致力改善旅客在機場的期望和體驗。這裏的機場已經過琢磨。」 她重申安全是首要任務,旅客仍需通過身分核查,取出手提電腦及液體等多層安檢,確保符合安全標準。又指脫鞋雖然不再是標準流程,但當局仍可額外要求部分旅客脫鞋檢查。運輸安全管理局亦會在未來六至八個月試行其他措施簡化安檢流程。 不過早在2013年,旅客只要提前申請運輸安全管理局的預先安檢計劃,支付約80美元,五年內可快速通過安全檢查,毋需脫鞋、皮帶或外套,亦不用取出手提電腦等。 美國2006年起實施脫鞋安檢規定,源於2001年英國籍男子里德在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