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i-Cable
- 2022年12月14日
無國界記者報告 全球533記者被扣押創新高
【有線新聞】無國界記者年度報告指全球有533名記者正被拘押,是有紀錄以來最多。 報告稱過半被扣押記者,集中在5個國家,包括中國、緬甸、伊朗、越南和白俄羅斯。中國扣押的記者最多,有110人。 伊朗自9月爆發反政府示威以來,有47名記者被捕,15人是女記者。無國界記者認為,顯示伊朗當局蓄意要令女性噤聲。 過去一年有57名記者被殺,比上一年增加逾18%。俄烏戰事是死亡人數上升主因之一,戰事爆發頭半年,已有8名記者喪生。
- i-Cable
- 2022年12月14日
美國能源部宣布核聚變研究達淨能量增益
【有線新聞】美國宣布核聚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實驗中達到淨能量增益,即是產生的能量大於促成核聚變反應所投入的能量。能源部形容是里程碑,長遠有望發展成取之不盡的潔淨能源,並達至零碳排。 核聚變研究繼去年英國及歐洲專家的突破實驗後,美國科學家再成功跨越一大難關,首次做到能量淨增加的效果。在加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科學家本月初進行一次核聚變試驗。在實驗室內的國家點火設施,利用192台激光,射擊氫的同位素,氘及氚,加熱至攝氏1億度,並施加比地球大氣氣壓大1000億倍的壓力,兩種氫同位素結合成為氦原子。 結果產生出315萬焦耳的能量,而實驗所用激光的輸入是205萬焦耳,即是做到能量淨增益110萬焦耳,意味可利用核聚變以較少的能量輸入產生更大的輸出,這種技術發展變得更可行。 美國能源部長格蘭霍姆表示:「這里程碑有助我們向前邁進重要一步,進一步實現零碳排放,取之不盡的核聚變能源為我們供電。」 核聚變反應是太陽等恆星產生能量的機制,美國這項被稱為「人造太陽」研究,斥資數十億美元。核聚變技術較各國核電廠採用的核裂變技術安全,不會產生碳排放或核廢料。 不少核能專家都認為今次實驗雖然成功突破,但要
- i-Cable
- 2022年12月14日
外電:美國將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導彈系統
【有線新聞】烏克蘭首都基輔傳出爆炸聲,市長稱防空系統擊落10架伊朗製無人機。美國據報最快本周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導彈系統,協助應對俄方空襲。而在法國舉行的援助烏克蘭國際會議,西方多國同意向烏克蘭,提供10億歐元緊急援助。 俄烏戰事爆發以來,烏克蘭已獲美國逾190億美元援助,但仍尋求西方提供先進防空系統,抵禦俄羅斯的導彈及無人機攻擊。 外電引述華府官員表示,美國計劃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導彈系統,有待國防部長奧斯汀及總統拜登批准,最快本周宣布,有指會在周四。消息沒透露提供的系統型號及數量,預料美國會在落實後數天內運出導彈系統,並在德國南部的基地訓練烏軍使用。 愛國者導彈系統被視為美國最先進遠程防空系統之一,華府做法相信有助烏克蘭,防範能源基建設施進一步遭俄軍空襲破壞,同時可能被莫斯科當局視為局勢升級。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前總統梅德韋傑夫曾警告北約,不要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導彈。 美國國防部拒絕回應報道,發言人周二僅表示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援助,包括提供更先進的軍備。 而在法國巴黎,為了援助烏克蘭召開的「與烏克蘭人同在」國際會議,約70個與會國家及組織承諾,提供10億歐元緊急援助,包括提供
- i-Cable
- 2022年12月14日
剛果民主共和國暴雨釀水浸和山泥傾瀉過百死
【有線新聞】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暴雨成災,引發水浸和山泥傾瀉,逾120人死亡。 救援人員移走死者遺體,首都金沙薩周一晚至翌日凌晨連場暴雨,24個地區水浸和山泥傾瀉。房屋被淹沒、街道塌陷,連接金沙薩與主要海港馬塔迪的一條高速公路因損毀要關閉,約1200萬人受災。 總統齊塞克迪將洪水歸咎氣候變化,當局正視察災區並開會應對。
- i-Cable
- 2022年12月14日
美非峰會揭幕 奧斯汀警告中俄擴大足跡破壞穩定 秦剛:中方真誠發展
【有線新聞】一連三日的美非峰會揭幕,被視為是抗衡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美國防長奧斯汀警告中俄擴大足跡參與更多非洲事務,可能會破壞非洲穩定。 美國與非洲領導人峰會相隔8年再次舉辦,近50名非洲領袖到華盛頓出席。美國防長奧斯汀和國務卿布林肯率先與各非洲領導人舉行多場會議,討論軍事合作等。總統拜登將於周三會晤非洲領導人。 外界視華府藉峰會抗衡中國在非洲影響力,試圖修復因前總統特朗普而轉差的美非關係。拜登計劃三年內向非洲撥款550億美元,涵蓋經濟、衛生和安全方面,又支持非洲聯盟成為20國集團常任理事國。 奧斯汀就在美非領導人安全論壇上點名警告中國和俄羅斯參與愈來愈多的非洲事務,可能會破壞非洲穩定,「中國每天擴大在非洲的足跡,也擴大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令人不安的是他們在所做的事情上總是不透明,這最終會產生破壞穩定的問題。」他又指俄羅斯繼續兜售廉價武器,還有在非洲部署僱傭兵,也是破壞穩定的表現。 美非峰會召開前,中國駐美大使秦剛表明非洲應該成為國際合作的大舞台,不是大國競爭的角斗場,希望峰會有具體可行的切實措施;中方真誠發展對非關係,致力幫助非洲實現和平、安全與發展,並不在意其他國家怎麼說中國在非
- i-Cable
- 2022年12月14日
南非國會否決對總統拉馬福薩展開彈劾調查
【有線新聞】南非執政非洲人國民大會否決推進對總統拉馬福薩的彈劾程序。 國會400名議員,以214票反對、148票贊成,大比數否決設立彈劾委員會進一步調查拉馬福薩涉貪指控。拉馬福薩4名黨友倒戈投贊成票,多人缺席或棄權。拉馬福薩被指三年前,隱瞞名下農場失竊,可能違反憲法及反貪法規。 非洲人國民大會周五起競選主席,避過彈劾的拉馬福薩可望連任,並在2024年大選,當選第2個總統任期。
- i-Cable
- 2022年12月14日
拜登簽署尊重婚姻法 禁地方政府「跨州」否認同性婚姻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尊重婚姻法》,保障同性婚姻和跨種族婚姻。 拜登在白宮南草坪簽署《尊重婚姻法》成法,他形容是美好一天,稱法案打擊一切形式的仇恨,美國朝著平等、自由和正義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每個人的尊嚴得到承認、尊重和保護。 法案要求聯邦和州政府承認同性婚姻和跨種族婚姻,禁止基於性別、種族或族裔,否認在另一個州合法結婚的有效性。
- i-Cable
- 2022年12月13日
瑞士學者研新款防霧塗層 靠吸紅外線令表面升溫 效力持久、擋風玻璃都用得
【有線新聞】天氣冷的日子眼鏡特別容易起霧,瑞士有學者發明了一種防霧塗層,可以防止水分凝結,而且效力持久,適合鏡片和汽車擋風玻璃等。 要防止眼鏡起霧,可以用各種防霧劑,內含「親水分子」令水分均勻凝固在鏡面,將霧氣變成一層薄水,但不會阻止水分凝結,鏡面雖然保持透明,但功效只是暫時,抹幾次眼鏡就會消失,需要定時再用。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學者發明了一種防霧塗層,可以直接貼上鏡面,由三層組成,關鍵成分是金納米層,上下各有一層二氧化鈦,三層總厚度只有10納米,是金箔的十二分之一。 原理是金的粒子會吸收紅外線,令鏡面表面溫度上升,比周圍空氣高攝氏8度,阻止水分凝結在鏡面,因為只是吸收光線中的紅外線,所以塗層本身仍然是透明。加上二氧化鈦的保護金粒子不會流失,原則上是永久有效,除了用於眼鏡亦可以用於更大的表面,例如汽車的擋風玻璃。雖然金的用量極少,不會太貴,但學者表示下一步仍會測試其他金屬,務求進一步壓低成本。
- i-Cable
- 2022年12月13日
新西蘭放寬移民綠色清單 醫護可直接獲居留權
【有線新聞】新西蘭放寬移民政策,將醫護列入「直通居留綠色清單」,可直接獲得居留權。 護士、專科醫生及助產士原本需在當地工作兩年才可申請居留權,新措施下可直接獲批居留權,將周四正式生效,亦適用已在境內的申請者。 當局亦進一步擴大綠色清單,明年3月起涵蓋中小學老師、電訊技術員、排水渠工人、天秤操作員等10類人士,工作兩年就能申請定居。總理阿德恩表示,期望提高新西蘭吸引力,解決勞動力短缺。
- i-Cable
- 2022年12月13日
中印邊境再次發生衝突 兩國各有士兵受傷 印防長指控解放軍試圖越界
【有線新聞】中印邊境再爆發衝突,雙方各有士兵輕傷。中方形容邊境局勢大致平穩,印度向中方提出交涉。 印度防長辛格向國會報告,上周五在阿魯納恰爾邦的達旺地區,印軍阻止解放軍闖入時發生衝突,指控解放軍試圖蠶食實際控制線,單方面改變現狀。辛格指雙方均有人受傷,沒有印軍重傷或死亡。 在北京,外交部指局勢大致平穩,雙方一直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就邊境問題保持暢通溝通。這次是中印自2020年6月以來,再發生邊境衝突。
- i-Cable
- 2022年12月13日
英國嚴寒天氣持續 蘇格蘭錄零下9度低溫 多地陸空交通受阻
【有線新聞】英國嚴寒天氣持續,蘇格蘭阿伯丁郡最高氣溫僅攝氏零下9.3度,是十二年來最凍一天,全國多區維持黃色降雪和結冰警告,航空和陸路交通受阻。 英國倫敦的公園一片白茫茫,四周鋪滿白雪。車站月台白雪紛飛,有市民在兩邊月台展開雪球大戰。受寒流影響,英國氣象局向英格蘭東北部和蘇格蘭北部等多個地區發出黃色降雪和結冰警告,維持至周四,英格蘭東南部亦有結冰警告。 蘇格蘭阿伯丁郡周一最高溫僅攝氏零下9.3度,是自2010年12月以來最冷一天,預料全國多處周二氣溫更低,部分地區積雪或達20厘米。英國氣象局主持麥吉文:「現時氣溫不正常,往年這些時候晚上正常約攝氏3、4度,日間則攝氏7、8度,現在氣溫低於正常,但也不算很特別,冬天來說不算很極端,英國通常每兩至三年會遇到這種寒流。」 寒冷天氣令航空和陸路交通大受影響,倫敦多個機場周一取消逾140班航班,有汽車組織則收到逾9,000個求助電話,比以往同期多一半。當局呼籲民眾入夜後避免出外,亦應在情況許可下駕駛。
- i-Cable
- 2022年12月13日
日本擬修訂安保戰略 將列中國最大戰略挑戰 防衛預算料增至43萬億日圓
【有線新聞】日本計劃修改國家安保戰略,將首次訂明自衛隊可以擁有打擊敵國境內目標的反擊能力,又將中國軍事動向列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 自民黨與執政盟友公明黨周一開會,就修改日本三份安保戰略文件達成共識。其中在闡述外交防衛方針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中,日本會跟上盟友美國的立場,將中國軍事動向由原本的「國際社會關切事項」,改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同時將日中「戰略互惠關係」下調為「具建設性的穩定關係」。並在防衛能力文件《國家防衛戰略》中,指明解放軍演習期間向日本專屬經濟區發射導彈,是對地區居民的威脅,但迴避直接將中國定性為對日本的威脅。 《國家安保戰略》另一重大改動,是首次寫明日本自衛隊可以擁有摧毀他國境內導彈基地等目標的反擊能力,形容是最低限度的必要自衛手段。關於軍備採購的《防衛力整備計劃》則會寫明,會添置美國戰斧巡航導彈等,又計劃放寬武器進出口限制,並加強網絡防禦能力。 內閣預定本周內通過戰略修訂,但防衛預算估計將大增1.5倍至43萬億日圓,首相岸田文雄主張加稅填補1萬億日圓資金缺口,但黨內以至閣員之間仍有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