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貿易戰|美國今起加徵進口鋼鋁關稅 白宮透露特朗普本周與習近平通話
【有線新聞】美國今日起將進口鋼鐵及鋁的關稅由25%加徵至50%,白宮透露總統特朗普本周將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預料會談及限制稀土出口等議題。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公告,進口鋼鐵及鋁的關稅由25%提升至50%,以保障美國鋼鐵業未來。已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英國,鋼鋁關稅維持25%,但若華府認定英國沒有遵守貿易協議條款,或會在下月9日起調整稅率至50%,並制定鋼鋁進口配額。 白宮發言人萊維特亦證實,已去信華府的貿易夥伴,要求周三前提交最佳談判方案。「我可以證實信件的內容,貿易代表辦公室致函所有貿易夥伴,只是善意提醒最後限期將至,她們正在磋商。」 路透社早前報道,貿易代表辦公室去信要求各國就購買美國工業和農產品的數量,對美國進口貨品的關稅稅率,以及糾正非關稅壁壘措施等多個關鍵領域提出最佳方案,並就數碼貿易和經濟安全作承諾。 萊維特亦提到總統特朗普本周將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預料會談及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又指華府正積極監督北京遵守日內瓦經貿會談共識的情況,將與中方官員保持聯繫。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小一派位|首三志願滿意率下跌 有校長指經濟不景較多家長轉投統一派位
【有線新聞】小一派位結果公布,今年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的滿意率較往年下跌,有家長到心儀學校交表準備叩門。有校長認為經濟不景,多了家長選擇參加統一派位。 有家長知道派位結果後,已急不及待到油麻地這間小學交表格、準備「叩門」。有家長未能獲派首三志願,打算到4、5間學校「叩門」。鄭小姐:「今早一起床就看到一片茫然,所以打算早一點過來取表格。你說學童減少了,但今年首三志願都較低了,我都不知道,試一試,看看可不可以。準備了基本資料和學習了甚麼,補習和興趣班那些證書都拿了過來。」梁小姐:「(會否怕多人競爭?)絕對會,所以過來排隊試一試先。」 有高才通家長獲派第四志願,不擔心廣東話成為面試障礙。游小姐:「樂觀,他在這邊上了兩年幼稚園。我們在香港住了兩年,上幼稚園也是說廣東話的。」 本年度有近19,500名學童參與統一派位,近8成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較去年下跌4個百分點,整體滿意率為百分之九十,亦較去年下跌逾2個百分點。有校長認為優才、高才通計劃,有移民港人回流,以及經濟因素都令參加派位學童人數回升。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校長陳淑儀:「始終全球經濟不理想,有機會有些人原本打算讓子女入讀收費的國際學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南韓大選|李在明宣誓就職 揚言重建民主制度 務實處理周邊國家關係
【有線新聞】南韓總統大選,由李在明以得票1,700多萬票勝出,是歷屆最多得票。他隨即宣誓就職,揚言建立具彈性、務實的政府,重建被戒嚴風波破壞的民主制度。 當選總統後首個早上,李在明聯同夫人金惠京走進國會,獲內閣和國會議員等鼓掌歡迎。他之後宣誓就任為南韓第14任總統,展開5年任期。他在就職演說揚言建立具彈性、務實的政府,對重建被戒嚴風波破壞的民主,責任重大,將徹查事件並追究責任,不論選民的投票意向,都會為所有人服務。 又指全球環境急速變化,保護主義崛起等威脅國家,將即時啟動經濟緊急工作小組應對。外交方面,他稱會繼續加強與美日合作,以務實態度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李在明:「在牢固的韓美同盟基礎上,我將加強韓美日三邊同盟,務實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以國家利益為先。」韓聯社報道,他最快今日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有機會就關稅等議題交換意見。 代表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得票率近五成,以超過8個百分點擊敗國民力量黨的金文洙。 正式的總統就職典禮在下月17日舉行,由於前任總統尹錫悅被罷免下台,兩任總統之間將不設過渡期,李在明直接接手總統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南韓大選|李在明作風出位、官司纏身 曾遭企圖暗殺 憑戒嚴奠勝局
【有線新聞】李在明的政治生涯經歷多番起跌,曾經官司纏身,幾乎失去今屆總統參選資格,去年更遭企圖暗殺,大難不死。不過一場突如其來的戒嚴風波,造就他成功當選。 李在明一直是南韓備受爭議的政治人物,他有5宗官司在身,包括擔任城南市市長時與商界合作開發土地懷疑涉貪;參選上屆總統時涉嫌在選舉論壇訛稱不認識城南弊案關鍵人物,作虛假陳述違反選舉法。他一度被定罪5年內不得競選公職,經上訴後,參選總統資格失而復得,而總統享有起訴豁免權,意味李在明卸任或被罷免後才會繼續受審。他否認所有指控,形容是政治打壓。 在南韓愈趨分化的政治環境下,李在明去年1月遭割頸受傷,幸未傷及動脈,兇徒供稱不想他當總統。大難不死、更帶領共同民主黨在國會選舉保住多數議席,經常拉倒時任總統尹錫悅的政策,成為尹錫悅去年12月實施戒嚴的導火線。為煞停戒嚴,李在明翻越圍欄進入國會大樓,成功推動議員表決撤銷戒嚴,事後又堅定推動彈劾尹錫悅。加上他在上屆總統大選本來就僅以不足一個百分點得票落敗,因此戒嚴風波後支持度高企。 61歲的李在明自幼家貧,初中輟學當童工,卻遇工業意外手腕傷殘。他透露曾因痛楚試圖自殺,之後重返校園靠獎學金上大學,更成為人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南韓大選|李在明勝出 創歷屆最高得票率 強調實現民主、重振經濟
【有線新聞】南韓總統大選塵埃落定,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奪得逾1,700萬票勝出,創下歷屆最高得票率,他稍後將到國會宣誓就職。 入夜後形勢漸趨明朗後,李在明前往支持者聚集的場地,當地周三凌晨過後聯同夫人金惠京上台接受祝賀及獻花,他的得票率約五成,以超過8個百分點壓倒國民力量黨的金文洙。金文洙承認落敗時稱虛心接受國民的選擇。李在明則再次強調要實現國民在戒嚴風波後一直期盼的民主,亦會重振經濟及國民的生計,同時提到兩韓和平共存等。 官司纏身的李在明又強調不會行差踏錯、辜負期望。李在明:「我誠摯感謝大韓民國國民,我永不會忘記你們給予期望的重托,絕對會分毫不差地履職。你們自去年12月3日內亂夜一直期盼的、在街上不眠地追求的,是國家由一般民眾建立,所有總統權力來自人民,所有權力全然不應以個人利益行使,而是只求人民更佳的生計,還有更光明的未來,我將會去落實證明。」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3日
俄烏戰爭|烏方發動現代版「木馬屠城」 無人機毀多架戰略轟炸機 料俄須改變空軍部署
【有線新聞】烏克蘭無人機大舉突襲俄羅斯基地,摧毀多架戰略轟炸機。有分析指出這暴露傳統防空系統不足,未能防範無人機威脅,俄羅斯日後需投放更多資源保護機隊。 烏克蘭在籌備逾18個月、代號「蜘蛛網」計劃中,派出百多架無人機突襲俄羅斯多個基地,稱擊中41架戰略轟炸機,並摧毀其中13架。 在距離烏克蘭逾4,000公里的西伯利亞地區,衛星圖像顯示基地內有圖-95轟炸機損毀,今次行動被形容為現代版「木馬屠城」,收藏於木箱的無人機由多名貨車司機在不知情下,受商人委托運送至俄羅斯多處地點,當抵達目的地,貨櫃頂蓋被遙距打開,放出無人機,木箱同時自動爆炸毀滅,以掩飾痕跡。烏軍亦盜用俄羅斯流動通訊網絡,以實時和遙距操控無人機,無需在目標附近派駐地面操作員。 烏軍據報更利用烏克蘭航空博物館,展出的蘇聯時代軍機進行AI訓練,辨認軍機結構脆弱部分,如機翼下的導彈掛架及油箱接縫位置,例如在烏軍發放的圖片中,已看出早在準備階段鎖定攻擊圖-95的位置。 俄軍近年早已將大部分戰機撤至後方,但即使具備傳統S-300防空系統,面對眼底下的無人機短兵相接,仍顯得鞭長莫及,無法阻止輿論口中的「俄版珍珠港事變」。有分析指出,總統普京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3日
沙田恒生銀行劫案|匪徒深圳落網、已移交本港 其女友同被捕 警正調查贓款下落
【有線新聞】沙田恒生銀行劫案男疑犯昨日在深圳落網,已經移交香港。警方指疑犯住在區內,打劫銀行前曾試圖爆竊獨立屋,疑犯女友亦涉嫌協助罪犯被捕。 49歲男疑犯晚上9時半由內地執法部門,經深圳灣口岸移交香港警方。案發在周一傍晚五時許,男疑犯持30厘米長的刀行劫置富第一城商場恒生銀行分行。 警方指疑犯案發當晚就經香園圍口岸回內地,去到周二在深圳落網。新界南總區刑事總部警司姚永勤:「整個行劫過程約一分鐘,疑犯得手後馬上逃離現場,翻查附近閉路電視錄影片段和一些情報收集,鎖定疑犯身分,發覺他是附近屋苑居民,案發後迅速回到家中,隨即轉換衣着、行裝,亦離開了上址,駕駛私家車離開現場。」 警方在口岸附近的停車場找到疑犯的私家車,已經拖走蒐證。案發後疑犯很快與女友會合,兩人一同返回內地,警方已經以涉嫌協助罪犯,在疑犯女友回港時將她拘捕。 網上相片見到,飛虎隊案發當晚曾經在第一城行動,警方解釋當時相信疑犯匿藏住所,並與姐姐、女友同住,所以作出部署。姚永勤:「考慮到拘捕疑犯時反應,或對其他不涉案人士安全,無論疑犯或其他人安全,均是警方做所有行動前考慮,所以找了適當單位作出戒備以及戰略性部署。」 警方調查亦發現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3日
南丫海難|質疑海事處年檢、覆檢結果 研訊主任:多年未察覺疏失如「滾雪球」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踏入第21日,繼續傳召多名海事處人員作供,死因研訊主任質疑驗船督察年檢和覆檢依賴新船檢驗結果,多年來察覺不到當中的疏失,令問題如「滾雪球」一樣。 海事處時任高級驗船督察馮偉文出庭,1995年「南丫四號」新船檢驗,他負責船體結構部分,他作供說驗船時有看圖則,亦有進入過尾艙,不記得艙內情況。死因研訊主任問檢驗結構時若看到通道口,理應做記錄和跟進,馮偉文回應水密門不屬於船體結構,不在他的檢驗範圍。 死因研訊主任質疑艙壁與結構有關,他有責任檢查艙壁水密性,馮偉文不同意,說檢查結構不包括檢查水密性,只需要檢查船身強度,水密門是獨立的檢驗項目,一般在新船最後檢驗時檢查。家屬一方反駁,最後檢驗清單也沒有提及要檢驗水密門,認為屬馮偉文的職責,馮偉文不同意,說新船檢驗清單未必列出所有項目,重申水密門並非他負責檢驗。 馮偉文作供提及的新船最後檢驗由時任驗船督察余極全負責,不過他因身體狀況無法出庭。 時任高級驗船主任蔡志全負責在2005年覆檢「南丫四號」穩性計算報告,死因研訊主任提出當時若有使用「船總長度一成」規例計算,就會發現船艙一旦進水就會超越界線,蔡志全承認當年沒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3日
南韓總統大選|票站調查指李在明得票約50% 可望勝出
【有線新聞】南韓總統選舉投票結束,多間傳媒的票站調查推算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得票率約為五成,可望順利勝出。 投票結束,點票工作隨即開始,各大傳媒陸續公布票站調查結果,多間主要傳媒都推算李在明得票是五成多一點,亦有個別推算僅僅不夠五成,但大致都是估計比國民力量黨的金文洙多一成左右,投票率則約有八成。 在共同民主黨總部,大家對開票形勢樂觀,不時傳出掌聲。相反在國民力量黨的陣營,多數人都無甚表情,選民關注新總統能否修補戒嚴風波造成的裂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3日
國安處拘5人 涉宣揚台獨、威脅啟德體育園放炸彈等
【有線新聞】警方國安處拘捕五人,包括一男四女,涉嫌宣揚台獨和港獨,又威脅在啟德體育園放置炸彈,會調查犯案目的及政治主張,至今沒有搜查到任何爆炸品。 被捕人用作報警威脅放炸彈的手機懷疑已拋落海,警方派蛙人在紅磡海面搜尋,落水約一小時沒有收獲,大批警員就在岸上調查。5月13日台灣樂隊五月天在啟德主場館舉行最後一場演唱會,警方國安處說當日999報案中心收到一名男子,用手機軟件變聲報稱要引爆炸彈。 國安處總警司李桂華:「報稱當日較後時間,在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一個音樂會中放置了炸彈,以及會將它引爆,亦在當時宣揚台灣和香港獨立。幸好正式音樂會前完成搜查,亦證明沒有爆炸品,沒有令當時活動延遲。至於有關人士背景不便在這裡透露。」 李桂華說由4月29日至5月20日,警方已不斷收到有人透過電郵或社交媒體,宣揚台獨信息及要求廢除港區國安法,當中一次更揚言在中方駐港機構放置炸彈,經調查後搜查四個單位拘捕一男四女,沒有搜查到任何爆炸品。李桂華:「這些人的行為相當不負責任,浪費警力、即公共資源,而且有機會構成對社會恐慌,可以代表警方說有決心能力偵破這類型罪案。」警方會調查被捕人的犯案動機、目的、政治主張以及是否有外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3日
英國迎30多年來最大防衛改革方案 建12艘新型核潛艇 奉行「北約優先」原則
【有線新聞】英國公布30多年來最大防衛改革方案,包括推動軍隊進入作戰準備狀態,建造多達12艘新型攻擊核潛艇。首相施紀賢稱會奉行「北約優先」原則,回應俄羅斯威脅和美國對北約盟友增加軍費的訴求。 施紀賢在蘇格蘭一間造船廠,公布一系列回應戰略防衛檢討的計劃,包括推動軍隊進入作戰準備狀態,保衛國家。「進入作戰準備狀態是武裝部隊的核心目標,當我們受到直接威脅,而那些國家擁有先進軍事力量,最有效的震懾方法就是做好準備,直接展示我們準備好以力量實現和平。」 他又稱會根據澳英美聯盟AUKUS合作研發計劃,建造最多12架核動力攻擊潛艇,在2030年代末開始取代現有的「機敏」級核潛艇。又會向核武庫投資150億英鎊,增設網戰司令部和彈藥廠,遠程常規武器庫存增至7,000件,包括導彈和無人機,國防部亦期望在下屆國會將全職軍人數目增至7.3萬。 施紀賢又承諾,對北約作出成立以來最大貢獻,「我們會承擔更大的集體防衛責任,北約意義深遠,象徵我們永遠不會孤軍奮戰,是我們戰略力量的來源,因此英國防衛政策永遠是『北約優先』。」 不過,施紀賢指2034年前國防開支佔全國收入3%只是願景,亦未提及防衛改革錢從何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3日
網絡保安事故年增六成七 有騙徒開「苦主群組」作二次詐騙
【有線新聞】網絡事故安全協調中心指今年首季網絡保安事故按年增加六成七,亦發現有騙徒會營運「苦主群組」加入曾受騙的人士,並扮演同為苦主,聲稱有途徑追討損失款項,令苦主墮入二次詐騙陷阱。 香港生產力局網絡事故安全協調中心指今年首季錄得4,029宗網絡保安事故,按年上升六成七,其中網絡釣魚詐騙仍是主流騙案手法之一,今年首季發現1萬1千多條網絡釣魚連結,比去年同期上升兩成三。 中心亦發現有別於以往漁翁撒網式犯案,有騙徒針對曾受騙的人士進行「二次詐騙」,騙徒會成立「苦主群組」,假扮成同為騙案受害者,向目標人物稱有渠道追回損失款項,引誘對方點撃釣魚連結。香港網絡事故安全協調中心發言人陳仲文:「對方真的能說出過往受騙的經過、款項等等,群組內亦有其他的苦主互動,感覺整件事有人在幫助他,而對方的手法不是以騙徒身分主動接觸,而是希望苦主在這個氛圍下自行點撃連結,減低防範心態。」 隨政府推出更多數碼服務,包括易通行、電子牛肉乾等,中心說無可否認騙徒可能會有更多詐騙的新手法。陳仲文:「大家要平衡風險及好處,不是說有壞處的東西就不用,政府推出電子服務絕對沒有錯,反而是市民要了解這些電子服務帶來的風險,以及如何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