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體育
- 2023年12月17日
啟德運動嘉年華一連兩天舉行
【有線新聞】啟德運動嘉年華一連兩天舉行。 體育專員黃德森、啟德體育園總監鄧竟成等出席啟動禮,鼓勵市民將運動融入生活。 同場的定向挑戰賽,吸引超過500人參加,創造三項聯合國倡議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世界紀錄。 現場有不少攤位讓市民體驗。七人欖球代表姚錦成,表演入樽。還跟港隊教練高禮澤合作打乒乓球。
- 體育
- 2023年12月16日
足總盃八強 東方1:0晉峰
【有線新聞】足總盃八強,東方1比0淘汰晉峰。 藍衫的東方,開賽55秒就領先,梁冠聰傳中,馬希偉近門撞入成1比0。 晉峰上圈淘汰大埔,今場未能承接氣勢,何思哲起腳沒太大威脅。 半場領先一球,東方換邊後有馬高斯的罰球,被龐焯熙飛身擋出底線。之後巴科爾單刀推入禁區,同樣過不到龐焯熙。東方尾段獲得12碼,孫銘謙被鄭璟昊踢跌。他親自操刀被救出,東方仍贏1比0,晉級四強。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6日
全港學界國家安全常識挑戰賽.第二輪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6日
MIRROR演唱會|阿MO參加聖誕聚餐百感交集 正覓頸椎新治療方案
【有線新聞】MIRROR演唱會事故,受傷舞蹈員李啟言阿MO正繼續尋找頸椎或脊椎的最新治療方案。 他父親李盛林牧師在代禱信說,協助治療的教授們正積極為阿MO尋求可行治療方案。李盛林又提到聘用了新護工照顧阿MO,如果阿MO下周基本活動神經有反應,會使用能進一步幫助復康的儀器。他又提到,與他們一家帶著留院將近一年的阿MO參與了一場聖誕聚餐,阿MO沿路看到燈飾三五知己圍繞拍照,令他心情百感交集,李盛林感謝宴會場地貼心安排。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6日
擔杆島海域有漁船沉沒 飛行服務隊救起兩船員
【有線新聞】擔杆島附近有漁船沉沒,政府飛行服務隊救起兩名船員。 由飛行服務隊片段可見,船員在一塊漂浮的木板上,身穿橙衣的救援人員把二人救上直升機。服務隊中午收到通知,在香港以南約36公里外的擔杆島東面大約20公里有漁船入水後沉沒,兩名船員墮海。現場風速高達每小時74公里,海浪有5.5米高,飛行服務隊派出直升機及定翼機救援,兩名船員被救起後,送往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6日
旺角有燒臘店起火 無人受傷
【有線新聞】旺角有燒臘店發生火警,無人受傷。 燒臘店後巷排氣管不斷冒煙,消防煙帽隊用一條喉灌救,15分鐘後將火勢救熄。下午三時許,砵蘭街392號地下一間燒臘店燒爐運作期間突然起火、店員報警。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6日
黎智英案下周開審 警方西九法院外加強布防
【有線新聞】蘋果日報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涉違國安法案件,下星期一在西九龍法院開審,警方在法院附近加強布防。 警員由車上將沙包、帳篷等物資搬到法院附近,用鐵馬分隔出法庭記者席排隊區,又以雪糕筒圍在法院外。日前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預告,黎智英案開審當日會在附近加派警力和警犬巡邏,並要求旁聽市民、司法人員等接受安檢才能進入法庭。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6日
近三年錄約3,000宗攀山拯救 警明年推緊急求救App 記錄用戶路線及求助
【有線新聞】警方指2020年至今年9月,全港有約3,000宗攀山拯救個案。 東九龍總區佔約1,000宗,近八成搜救行動位於西貢警區,兩成待救人士介乎20至29歲,其他年齡層各佔10%。警方提醒市民避免單獨登山,不要低估難度,到郊外遠足應做足準備,帶備具有定位功能的電話,並向親友交代登山路徑。警方將於明年1月推出HKSOS緊急求救應用程式,記錄用戶行山路線及求助,有助各部門拯救。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6日
將軍澳發生兩宗交通意外 兩司機受傷送院
【有線新聞】將軍澳發生兩宗交通意外,兩名司機受傷。 現場在環保大道迴旋處,一輛客貨車懷疑由迴旋處切線轉入寶邑路,跟另一輛車相撞,客貨車失事翻側,31歲司機被困,胸口和頸受傷,由消防救出送院。差不多時間,一輛電單車在迴旋處,懷疑閃避其他車,跟吊臂貨車相撞,23歲司機腳傷送院。
- 兩岸國際
- 2023年12月16日
法國警方指巴蒂不願隨母親到芬蘭於是決定離開
【有線新聞】失蹤六年的英國男孩巴蒂在法國尋回,周末會與家人團聚。 法國警方指巴蒂因不想與母親移居芬蘭,決定離開,只帶走一塊滑板和100歐元現金。 當局指巴蒂過去六年一直與母親和外祖父過著遊牧生活,在摩洛哥生活兩年後,轉到法國的比利牛斯山脈居住,但沒透露具體位置,又指巴蒂沒有遭受肢體暴力,亦從未被關押,只是偶爾參與心靈活動,不能視之為邪教。巴蒂的母親仍然下落不明,而其外祖父相信約半年前已逝世。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16日
脊髓肌萎症|醫管局引入基因療法 打一針可提高存活率 醫生:患者運動能力有改善
【有線新聞】醫管局引入脊髓肌肉萎縮症基因療法,患者只需接受一次注射就可以提高存活率及改善運動能力,擺脫以往需要長期使用藥物。 這個相信是每個父母的願望,可是並不是每人都這樣幸運,這個10個月大的男嬰在出生後2星期發現患有脊髓肌肉萎縮症一型,1個月大連手腳也不能舉高,之後開始接受傳統藥物治療。兒童醫院及港大醫學院臨床副教授陳凱珊:「一型是最嚴重的,過往我有好多小朋友(個案),以及腦科醫生的個案,患有一型的嬰兒八成都已去世,通常會在2歲以下離世,如果沒有離世的小朋友身體很多部位都不能運用,要呼吸機協助呼吸,用食管或胃造喉協助他們進食。」 傳統治療方法需要長期使用藥物,醫管局引入基因療法,病人只需接受一次靜脈注射新藥便可以提高存活率,並有效改善運動能力。這男嬰上月底成為全港首名接受基因療法的脊髓肌肉萎縮症患者。陳凱珊:「家人分享觀察到男嬰拿東西時,手部明顯更有力、更快,舉高手、取玩具比以前好,我們聽到都很高興,希望之後經物理治療師評估後可以了解更多。」 全港每年大約有1至5名新生嬰兒被檢測出患脊髓肌肉萎縮症,醫管局說專家小組已為新藥擬定臨床用藥指引,同時納入關愛基金極度昂貴藥物項目資助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