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07月05日
運輸署新裝置 紅光照路提醒行人勿衝紅燈 低頭族直行直過:真的留意不到
【有線新聞】運輸署在過路處安裝新裝置,提醒行人不可在紅燈時橫過馬路,部分市民認為成效不大。 這輯新聞很好看,為何突然有道紅光,難道電話壞了?放心,電話沒有事。事實是運輸署擔心市民過馬路「出事」,在銅鑼灣波斯富街一個過路處,安裝了新的輔助裝置,提醒市民危險經已在前面。輔助裝置會將紅燈反射到手提電話,低頭族就可以留神,知道現在是紅燈不能過馬路。 不過我們在這個燈位留了大概一小時,發現有8位市民「衝紅燈」,這盞燈的成效又有多大呢?吳小姐:「你說這個?地下這一盞嗎?」陳小姐:「讓人用電話時看到紅燈就不會過馬路,如果太專心用電話可能未必看到,剛才真的留意不到這個紅燈。」 除了銅鑼灣波斯富街,荃灣街市街、沙田正街及窩打老道禧福道交界的路口,將會在本月陸續安裝、試行6個月。
- i-Cable
- 2022年07月05日
澳門增89確診 今波累計941人感染 本周再做兩輪全民檢測
【有線新聞】澳門昨日新增89宗確診,這波疫情累計有941人感染。 在培正中學檢測站,市民排隊時有保持社交距離,人龍一度圍繞整個操場。一連兩天的全民檢測傍晚6時結束,共超過60萬人檢測,當中逾47萬人結果陰性,有50個混合樣本呈陽性。 全澳市民今星期還要做多兩輪檢測,澳門政府向市民派發KN95口罩,強烈呼籲他們外出時佩戴。
- i-Cable
- 2022年07月05日
第五波疫情至今七童亡 盧寵茂稱正研三歲以下可打針
【有線新聞】政府研究為3歲以下兒童接種新型肺炎疫苗。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網誌提到,第五波疫情有7名11歲以下兒童死亡。研究發現,兒童感染後腦神經併發症風險達15%,較季節性流感高兩倍或以上。 政府與疫苗接種專家委員會正積極研究,希望不久將來3歲以下幼童可以接種疫苗。
- i-Cable
- 2022年07月05日
增2268宗確診 英華書院疑爆發共23人染疫 四班須停課 當局查校內傳播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2,268宗新型肺炎確診,2,085宗是本地個案,英華書院懷疑有爆發,累計23名學生感染,4班需要停課一周。 衞生防護中心說,本地個案隔兩周便「翻一番」,形容正緩慢上升。本地個案過去兩日輕微回落400多宗後,再度突破2,000宗,衞生防護中心說,看看過去數星期的情況,本地個案一直正在上升。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現時暫時的本地個案,對上7日差不多已有近2,000宗,相對大約兩星期前,大約有1,000宗都是多了一倍。」 當中學校呈報個案多321宗,涉及268名學生、53名教職員,其中英華書院校內懷疑有爆發,一共有23名學生受感染,其中2D、2E、3A及4E這4班須停課一周,至於病毒如何在校內傳播,中心說要再調查。 張竹君:「當然我們要看看有沒有其他活動,例如有沒有一些不同班級的聚集活動,我們仍在調查中,要看看調查的情況再決定有沒有其他的需要。」 Omicron BA.4或5變種病毒個案多9宗確診,3宗源頭不明,其中一宗是位於北角友福園,他的兩名同住家人已確診。 觀塘為食火鍋各多一名食客以及密切接觸者染疫,馬頭涌官立小學4C班亦多一名學生確診。 醫院方面,佛教
- i-Cable
- 2022年07月05日
內地出現「試衫員」騙案 多人被騙數十萬
【有線新聞】內地近日有招聘廣告聲稱,只要為商戶試衫就可賺取報酬,但前題是先要交一筆款項,不少人在交錢後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是一場騙局。 受騙人士:「我29歲,被騙了153028元。」受騙人士:「我是做個體的,我今年28歲,被騙的金額有230490元。」 內地傳媒近日訪問了不少被騙人士,她們表示,一切的起因都是因為在抖音上看到了這樣一則廣告。廣告宣稱只要穿上商戶的衣服,然後拍照給商家,就可以賺取試衣報酬,吸引不少人參與,亦成為她們噩夢的開始。受騙人范女士:「他說標準很低,就是要真實的照片,每一單是多少錢,不露臉又是多少錢,進去的時候裏面有一個物流群,一個就是放任務的群,比如說關注店舖,關注了之後截圖發給接待就有2.8元。」 最初她們的確有收到錢,亦因而放下戒心,騙徒因而有機可乘。受騙人于女士:「另外一個人做錯數據,導致就是大家都沒辦法提現,這時候導師就發了一個截圖說你們需要做一個補錯數據單,我就補了88680塊錢,這時候我賬戶裏的積分大概是在16萬多,我說我趕緊要提現了,這時候提現就不能提了。」 在發現被騙後,她們紛紛報警,但就算報警這些錢也很難追回,有人在發現被騙後,更有輕生的想法。受騙
- i-Cable
- 2022年07月05日
巴士迷花數萬元買退役巴士 由英國買件親手復修 冀回憶舊香港生活點滴
【有線新聞】「熱狗」巴士十年前悉數退役,有兩位巴士迷用數萬元買了一輛舊巴士,當時車況殘破不堪、油漆全脫,全靠他們從海外購置零件,加上手工重新復修,才令它可以行走到今時今日。 香港沒有巴士博物館,要保留只能靠有心人。巴士迷Luca:「有些東西消失了才會珍惜,我們很想把這樣東西傳承下去給下一代,及對一些人則會想起以前在香港生活的點滴,希望帶回回憶及微笑給大家。」
- i-Cable
- 2022年07月05日
神舟十四進駐滿月 準備迎接問天實驗艙
【有線新聞】神舟十四號三名航天員進駐太空站滿一個月,目前各項在軌任務推進順利,亦為迎接問天實驗艙做準備。 中央台報道,三名航天員目前身心狀態良好,片段見到女航天員劉洋利用跑步機訓練。航天員進駐太空站以來,先後完成了核心艙載人環境建立,物資轉移和整理等各項工作,6月23日航天員在地面人員配合下,完成了二氧化碳還原系統的組裝和測試工作。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吳大蔚表示:「它(二氧化碳還原系統)主要是能夠實現再生,把我們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通過子系統,能夠再進一步充分重新利用,再用於我們的空間站,所以能夠節約大量資源,能夠減少我們上行的資源和代價。」另外,航天醫學等實驗正陸續展開。 在軌駐留一個月,航天員與地面同步作息,每星期工作六天,各項工作推進順利。按計劃問天實驗艙將於本月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並與太空站組合體交會對接。 「神舟十四號,我是北京,約一分鐘後,將實施空間組合體軌道控制,請做好準備。」星期一下午,地面控制中心發出指令,使太空站調整軌道,準備迎接問天實驗艙,到時亦會採用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
- i-Cable
- 2022年07月05日
倪匡遺體今日火化 遺訓冀一切從簡 不設議式、不發訃聞
【有線新聞】星期日逝世的著名作家倪匡遺體今日火化。 87歲的倪匡,星期日在香港防癌會的癌症康復中心安詳離世,子女媳婦陪伴在側。倪匡的家人說遵從遺訓,不設儀式、不發訃聞,一切從簡。遺體今日在柴灣哥連臣角火葬場火化。
- i-Cable
- 2022年07月05日
獨立日槍擊|疑犯早露極端傾向 曾上載校園槍擊動畫 警被批未及制止行兇
【有線新聞】槍擊案白人疑犯身份曝光,他在網上曾發表多首歌曲,部分內容涉及校園槍擊,輿論質疑警方未能及早制止極端分子行兇。 芝加哥市郊獨立日巡遊槍擊案,疑犯21歲白人青年克里莫,在案發七小時後落網,目擊者指他當時相當冷靜,看起來甚至有點自滿。 克里莫是海蘭帕克市本地居民,父親選過市長但落敗,親戚、鄰里形容他為人安靜,對他所知不多。 不過克里莫網上的形象則是另一回事,他是小有名氣的業餘說唱歌手,以「覺醒」為藝名發布的歌曲,在網絡平台上有200萬播放量,其音樂影片題材黑暗,其中一條有數萬點擊的片段,顯示他身處學校課室佈景,身穿戰術裝備,地上擺放子彈;他又上載過內容血腥的動畫,疑似講述校園槍擊案;另一條音樂影片中,牆上貼上有關已故總統甘乃迺遇刺案的報章;其社交平台和多條影片中,均可見類似極右組織的標誌;管理的通訊頻道名為「SS」,亦令人聯想到二戰時的納粹黨衛軍。 社交網又流傳多張克里莫身披前總統特朗普旗幟,及出席特朗普支持者集會的相片,但亦有人指克里莫曾經上載極左組織「反法西斯運動」的圖片,亦有讚好現任總統拜登的影片,認為他並非共和黨支持者。 針對疑犯立場背景爭論不休,輿論同時亦質疑克里莫早有
- i-Cable
- 2022年07月05日
不反對提高罰則 倡重推絕育計劃 野豬關注組:捕殺令惹市民同情增餵飼個案
【有線新聞】有野豬關注組認為單靠提高罰則,不足以令市民配合,需要加強執法及停止捕殺野豬才會得到市民尊重。 香港仔郊野公園不時見到野豬出沒。杜先生近乎天天來行山,差不多每次都見到野豬,杜先生:「吃剩的麵包,想著牠那麼可憐,拋過去給牠,調轉你也會這樣做。不要加那麼多,10萬元,不是人人也有10萬元,1、2萬元勉強支付到,人們都不用坐監。」市民梁先生:「教育要做好一些,如果每次也用懲罰,他們未必會接受。」市民梁女士:「你只是警告沒有效果的,你執行才可以,讓人知道真的會這樣。」 執法數字又如何呢?過去三個年度,檢控違例餵飼野生動物個案上升,由19至20年度的26宗,升至上年度過百宗。法例列明最高罰款1萬元,但上到庭判罰介乎200元至2,000元。 香港野豬關注組成員黃豪賢:「不能單以阻嚇措施令市民配合政府。很多市民為何餵豬,某程度因為漁護署重推捕殺令,甚至煞停捕捉絕育放回的計劃,令到市民覺得牠們很慘,即是一些喜歡豬的市民。我覺得需要雙管齊下,提高罰則之前或之後也好,我覺得有必須擱置或撤回殺野豬的措施,甚至重推避孕捕捉放回計劃,才會贏得市民尊重。」 關注組說不反對提高罰則,但擴大禁餵區都要增加人
- i-Cable
- 2022年07月05日
科學館周五起展出多副恐龍化石 設留宿活動與龍過夜
【有線新聞】香港科學館星期五起展出多副巨型恐龍化石。 牠叫做梁龍,來自1.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15塊頸椎保存得很好,由頭到尾的空間長度有14米,骨架高4.3米,是整個展覽最大的一副化石。雖然梁龍只是吃植物,每天可以增重14公斤。 同樣是侏羅紀時期,還有異特龍,這副化石完整度達九成九,下顎及爪可以襲擊獵物。研究人員在牠的肋骨位置發現古代肺魚的牙齒、骨碎,可能是異特龍的最後晚餐。 最易認得的可能是西龍,背脊上骨板除了可以嚇走敵人,還可以調節體溫,早上吸收太陽光,晚上散走身體額外的熱量。 科學館即日起至11月中會展出六副來自侏羅紀及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其中翼龍和棘龍嘅化石太罕有,所以只會展出一比一的模型,還會配合投影讓大家看看牠的原貌。 市民凌晨起可以到科學館網站預約免費入場,8月還有「與龍同眠」活動,讓一家大小在恐龍腳下留宿一晚。
- i-Cable
- 2022年07月05日
背老婆大賽因疫情暫停兩年後復辦
【有線新聞】背老婆大賽時隔兩年在芬蘭復辦,疫情下由七屆世界冠軍的當地運動員奪冠。 婚姻的重量有多重,背老婆比賽的參賽者可以告訴你。各位男士,未結婚真的不要嘗試這玩意,否則一旦有差池,女方是否答應下嫁都成問題,說笑而已。 參賽兩夫妻要同舟共濟,無論是水路,還是陸路,都要獨自承擔起愛情的重量。今屆是當地運動員,米耶帝南及哥化寧這對夫妻檔,第七次奪冠。哥化寧就這樣形容他們的秘訣:「我要盡量貼近他,在跑動時我要捉緊自己,在他的背上擺動。」 未必每個人都像米耶帝南一樣,這麽「掛」著老婆。一個不小心如此把老婆摔倒,安慰又有何用,回家之後你就知道後果。 賽事因疫情停辦兩年,不論有多艱難,「兩公婆」都要咬緊牙關向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