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06月29日
張炳良專訪|稱14年失政改契機 反修例促使中央出手 指民主派應制度內寸土必爭
【有線新聞】運房局前局長張炳良認為,中央和民主派在2014年政改都失了契機,又說反修例事件令特區管治全面失效,中央不可以任由香港倒下去、要出手,造成了中央主導下的港人治港。 張炳良︰「現時的狀況不是我在回歸時認為會落得今次這樣的田地,原先的路不是這樣的,想不到2019年的狂熱是這樣。」 由民主黨立法局議員,做到入政府班子,張炳良的從政路回歸前已經開始,他說當年將普選寫落基本法是歷史妥協,最終實行起來,中央和民主派的步伐不一致。張炳良︰「(中央)用時間換取空間,1997年啟步時要保守、要穩定,穩定起碼十年,到2007年才可以有變化。民主派急進,認為爭取民主運動,從80年代已經開始,手上的牌不差,有籌碼,為何一直失去了。究竟中央處理民主問題,或特區政府處理民主化問題,有沒有不足,如果細心分析,各方面都失了契機。」 張炳良說2014年政改,由全國人大修訂基本法附件,直接落實一人一票選特首,不走五部曲,可能是更好的做法。 張炳良︰「如果當時中央肯用2019年的果斷,其實2014、2015年時有些事都可以做到,佔中最大問題在哪裡,中央去看這樣的廣場式攤牌,中央有很多自己角度的看法,包括1989年
- i-Cable
- 2022年06月29日
內地周二新增39宗本地個案 安徽泗縣13宗無症狀、全縣封控管理
【有線新聞】內地周二新增39宗新型肺炎本地個案。 新增個案包括3宗確診,分別來自江蘇和廣東。而36宗無症狀感染中,安徽佔最多,有15宗,其中13宗是在宿州市泗縣。全縣即日起實施封控管理,所有居民要強制檢測及不能外出。 北京及天津分別有1宗和9宗,其餘個案分布在遼寧、四川和雲南等地。
- i-Cable
- 2022年06月29日
七一前夕灣仔封路交通擠塞 警加強布防西九、科學園 嘉賓陸續到酒店「閉環」隔離
【有線新聞】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出席慶回歸活動,消息說如果習近平親身來港,將在會展會見特區政府官員、立法會、司法機構代表等;而科學園、戲曲中心一帶保安措施明顯加強。 消息指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一旦親身來港,很可能會乘高鐵,西九龍站繼續圍水馬,有警員把守,旁邊的西九戲曲中心早前公布關閉至七一。據了解,會展是其中的一個行程點,領導人將會見香港和澳門特首、立法會、司法機構代表等,並與駐港機構、紀律部隊合照。 部分慶回歸活動嘉賓入住會展旁的灣仔君悅酒店隔離,警員設路障檢查車輛。入酒店的包括澳門特首賀一誠,賀一誠會留港三日,還有香港候任特首李家超、即將卸任的局長陳帆及聶德權、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 距離會展遠一些的分域碼頭有水馬陣,本台採訪車被警員截停,檢查車內情況,又要求打開車尾箱。前一些的港灣道近灣仔運動場一度塞車。市民劉先生:「嚴重到動不了,至今等了20分鐘左右。」的士司機馮先生:「有一點麻煩,過了七一便沒事。」市民林小姐:「我估計大家都要預計早出門便沒事,政府要這樣你都沒辦法。」 有傳另一個行程地點,包括參觀科學園,園內多處封路,大批警員巡邏,部分在大樓把守,進入要出示證件,消防
- i-Cable
- 2022年06月29日
太空總署探月衛星將驗證進入新軌道
【有線新聞】美國太空總署發射探月衛星升空,這次任務的特別之處,在於將採用全新的繞月軌道,稱為近直線暈輪軌道。 探月衛星由近年新成立的航天企業火箭實驗室,用其電子號火箭搭載,當地周二晚近10時在新西蘭東北部的發射場升空。電子號火箭適合搭載較小型或輕量的載荷,相對成本低廉,每次發射最低僅由750萬美元起跳,在業界暫時無人能比;但如以單位重量的成本計算,電子號則較,SpaceX的獵鷹9號貴約10倍。 這次任務全名為月軌自動定位系統技術與導航實驗,是太空總署恢復探月的阿提密斯計劃一部分,將為往後的繞月探測及登月任務作準備,而這次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驗證新的繞月軌道 近直線暈輪軌道。這個軌道並非直接環繞月亮,軌道呈大橢圓形,圍繞的是地球及月球之間其中一個引力平衡的拉格朗日點,探月衛星要飛行約四個月才會進入這個軌道。屆時軌道上最近的位置,距離月球中心大約是3,500公里,最遠則距離71,000公里。 任務又會測試自動定位軟件,如順利的話,往後其他探月任務的飛行器便不用單純依賴地球的監測定位。
- i-Cable
- 2022年06月29日
普京對烏克蘭開戰後首度外訪抵塔吉克
【有線新聞】俄羅斯總統普京到訪中亞國家塔吉克,是他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後首次外訪。 普京抵達首都杜尚別,塔吉克總統拉赫蒙親自到場迎接。雙方在會前透露,兩國元首將討論經濟、文化及人文議題,還有軍事技術合作,亦會特別關注阿富汗局勢。
- i-Cable
- 2022年06月29日
蘇格蘭第二次獨立公投擬明年10月舉行
【有線新聞】蘇格蘭推出再次舉行獨立公投的草案,計劃明年10月19日投票。 根據法案草稿,投票將諮詢蘇格蘭民眾,蘇格蘭是否應該成為獨立國家,但公投日子仍有變數。草案中訂明如蘇格蘭政府認為無法按原訂日子舉行公投,便可延期。 當地檢察總長已把草案轉交英國最高法院,裁決草案是否合法。首席部長施雅晴表示如法院裁定合法,草案會交由議會表決,落實推行公投;如被裁定不合法,會以下屆大選作為變相公投。
- i-Cable
- 2022年06月29日
美再公布對俄新制裁針對軍事機構及軍工企業
【有線新聞】美國財政部公布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措施,主要對象涉及軍事機構及軍工企業。 新制裁名單包括70個機構或企業,包括研發生產圖-22、圖-95等轟炸機的圖波列夫公司;財政部指這些軍機用作攻擊烏克蘭,另外還有研發生產新一代蘇-75隱形戰機的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美方指集團及旗下多間子公司涉及俄羅斯多範疇的軍事技術及相關研究,包括資訊科技及無線電等。 制裁名單亦新增29個俄羅斯人,涉及損害烏克蘭民主的活動或直接參與戰爭。美方同時宣布即時起落實禁止俄羅斯黃金入口。
- i-Cable
- 2022年06月29日
拜登等各國領袖陸續抵西班牙馬德里參與北約峰會
【有線新聞】七國峰會在德國結束後,北約峰會隨即在馬德里召開。 東道主、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接待各國領袖,包括美國總統拜登。峰會適值西班牙加入北約40周年,桑切斯與國王費利佩六世晚上在王宮設宴款待各國賓客。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再次回應峰會及新戰略概念涉及中國的相關議題,他指北約並非視中國為對手,但憂慮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亦應注意中國控制關鍵基建的風險,包括5G網絡等,此問題關乎北約國家的安全。
- i-Cable
- 2022年06月29日
G7聯合公報稱探討對俄能源價格設限可行性
【有線新聞】七國集團峰會聯合公報,表明探討對俄羅斯石油出口設定價格上限,但暫未有具體細節;美國指已開始與印度磋商,各國同時表明對俄制裁不會涉及糧食。 七國聯合公報聚焦俄烏戰事、能源價格及通脹問題,重申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加上疫情反覆等因素,阻礙了疫後經濟復蘇,造成物價急升,包括能源及食品;在七國及其他地區出現數十年來未見的通脹。 七國強調會繼續令俄羅斯付出嚴重及持久的代價,以終止戰爭,制裁措施將按需要一直維持;又表明將探討臨時進口價格上限是否可行,重申將逐步減少對俄能源依賴。美方官員則指預料各國官員之間,還有業界,未來數天、數周將磋商有關石油價格等上限。官員稱美國已與印度等國開始磋商對俄羅斯的油氣產品出口制訂價格上限。 美國又指會擴大現有的「飼育未來」項目,由原有非洲12個目標國家增至20個,新增包括剛果民主共和國、盧旺達及利比里亞等。 美國又聯同六國發聲明,批評俄羅斯令飢荒危機加劇,擾亂農業生產及供應鏈,將致力增撥45億美元,保護弱勢免受飢荒及營養不良,全年累計承諾已超過140億美元;促請俄羅斯立刻無條件解除對黑海烏克蘭港口封鎖,停止所有阻止烏克蘭出口糧食的行為,同時表明會確保制裁措施
- i-Cable
- 2022年06月29日
G7聯合公報提及中國海權聲索、兩岸及香港等
【有線新聞】七國集團峰會發表聯合公報,提及要應對中國的限制貿易及非市場行為,並促請中方恪守有關香港的承諾,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又促請中國向俄羅斯施壓,停止軍事侵略。 七國峰會結束後發表聯合公報,當中有不少關於中國的篇幅,表明會繼續諮詢採取一致行動,應對中國不透明及扭曲市場的干預,確保有公平的競爭環境,並以多元化及韌性應對經濟強迫手段及減少戰略依賴。 美國則表明,各國會在網絡及量子通訊等合作,促進數碼經濟增長,制訂及遵守貿易及科技準則,展現民主及市場導向方式如何令人民得益,並成為更大的繁榮力量。 七國聯合公報又強調,要保持印太地區自由、開放,嚴重關注東海及南海的局勢,強烈反對任何試圖以武力或強迫手段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企圖,表明中方在南海有過度的海權聲索並無法律基礎,要求中方全面遵守國際仲裁結果;又強調台海和平穩定及和平解決兩岸問題的重要性。 七國亦表明深切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況,促請中方尊重普世的人權及基本自由;西藏及新疆的強制勞動是各國的主要關注。 聯合公報亦有提及香港,促請中方恪守《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中有關香港的承諾,確保香港有人權、自由及高度自治。 七國同時促請中國向俄羅斯施壓,令
- i-Cable
- 2022年06月28日
63歲男與朋友爭執被拳毆倒地 三日後不治 警拘一男涉誤殺
【有線新聞】一名男子在天水圍遭朋友襲擊,留醫三日後不治,他的朋友涉嫌誤殺被捕。 案發在星期六晚天水圍俊宏軒商場對開,63歲男子與多名朋友吃飯後,懷疑因為瑣碎事情爭執,被其中一名男子揮拳襲擊及推倒在地上,後腦大量出血,送院留醫近三日後不治。警方翻查閉路電視,追查到屯門一間鐵皮屋,拘捕涉案的61歲男子,檢獲案發時的衣物,他目前被扣留調查。
- i-Cable
- 2022年06月28日
NASA研3D打印技術建太空站 突破火箭運送容量限製 最快2024年試驗
【有線新聞】人類將來如果想在太空「大興土木」,單靠運載火箭是不夠。美國太空總署正籌備一項試驗,以機械臂配合3D打印,嘗試在太空印出大型建築組件,突破火箭容量的限制。 上世紀60年代,太空任務相對簡單,將所有設備放入火箭,仍然有不少空間。但當任務愈來愈複雜,火箭的空間開始不足,唯有不斷追求更大的火箭。如果要建造太空站等更大型的太空設施,必須「斬件式」逐一發射組裝,但發射成本幾何級數飆升,而且組件的體積依然不能超出當下最大運載力的火箭,可以說運載火箭思維本身限制了對太空建設的想像。 美國太空總署認為3D打印的冒起是太空建設進化的契機。2019年,當局批出一項約7千萬美元的測試項目,近日公布了具體內容。主角是一枚人造衛星,上面有機械臂和3D打印機,可印出巨大橫樑。由機械臂打燈,以光線將材料硬化,只要材料足夠,要印多長也可以,之後只要機械臂將打印機調轉,就可以印出另一條橫樑,兩條巨大橫樑一體成形,以現時火箭的尺寸是沒可能運上太空。 這項試驗最快2024年展開,如果新思維得到驗證,將來的太空建設,就算是再巨大的組件,也有可能在太空由零建造出來。